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承载着对劳动的礼赞、对创造精神的传承。值此佳节之际,我们以“笔墨赞劳动·丹青颂时代”为主题,汇聚当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艺术语言歌颂劳动之美、弘扬时代精神。
劳动是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本次展览以书画为媒,汇聚艺术之力,礼赞劳动精神,艺术家们以笔墨抒发对劳动的赞美,用丹青描绘时代的辉煌。作品既传承中华书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时代脉搏,展现劳动精神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此展览,向所有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艺术与劳动共舞,绘就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艺术家简介
隋知兼
青岛陶瓷绘画研究院院长
高级工艺美术师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 理事
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
青岛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青岛市工艺美术协会陶瓷绘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青岛雕塑家协会理事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
高级工艺美术品设计师
1995 轻工部包装展览获得包装设计 二等奖
2009 青岛首届春潮当代雕塑艺术展
2010 台湾北投文物馆笔墨知音-琴画展
2012 台湾台北琴道馆琴为何物-琴画展
2012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2015 釉彩青岛2015陶瓷绘画春季邀请展
2016“墨彩瓷韵”东方艺术展—美国拉斯韦加斯八人画展
2017 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 暨
2017 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
2017 釉彩墨韵—三人作品展(青岛崂山美术馆)
2018 [幻彩泥火]隋知兼陶瓷绘画展(台北书画院)
2018“物•我•无•尽”四人瓷绘精品展(如是美术馆)
2018 第十届(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
“一带一路”国际手工业民间艺术展
2018 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亚洲文化节
2018 亚太手工艺文化周精品博览会
2018 [幻彩泥火]隋知兼陶瓷绘画展(杭州宋聘茶书院)
2018 广州艺术博览会[幻彩泥火]隋知兼陶瓷绘画展
2019 “品器云展—陶瓷艺术展”(青岛郭沫若书房)
2019 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
2019 “釉彩青岛”四人陶瓷绘画作品展
2019 【窑火丹青】四人陶瓷绘画作品展 青岛出版艺术馆
2019 “釉彩青岛”—— 2019陶瓷绘画秋季邀请展 (青岛文化研究院)
2019 “一带一路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展”青岛图书馆艺书阁
2019 台北【观妙】两岸艺术家联展台北书画院
2019 「釉彩青岛」——2019陶瓷绘画秋季邀请展 青岛出版艺术馆
2020 【幻彩泥火】隋知兼陶瓷绘画展 深圳慧韬书院
2021 第十三届中国(济南)工艺美术博览会 济南舜耕会展中心
2021 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 青岛时尚产业园
2021 第二十一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淄博会展中心
2021 第十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
2022 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
2023 铸今——青岛陶瓷艺术作品展 青岛出版艺术馆
2023 第十五届中国(济南)工艺美术博览会 济南舜耕会展中心
2024 釉彩斑斓——青岛工艺美术瓷画展 青岛美术馆
2024 城市艺术季广州公共艺术博览会 广州保利会展中心
2024 第十六届中国(济南)工艺美术博览会 济南舜耕会展中心
2025 釉彩斑斓——第二届青岛工艺美术瓷画展 青岛美术馆
作品欣赏

《日照金山》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离迷离觉》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2024青岛蓝》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仁者心动》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如幻如化》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悉皆蒙润》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尽同虚空》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本来清净》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入觉知见》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有愚有智》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若悟大意》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指授既無》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無相为体》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万法无滞》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和光接物》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屏息诺缘》瓷板·高温颜色釉
31×44.5cm 2024年

论隋知兼陶瓷绘画的艺术境界
隋知兼,这位深耕于陶瓷绘画领域的艺术家,以其对高温颜色釉的极致探索与抽象意境的哲思表达,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之间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创作路径。他的作品不仅是泥火交融的物化呈现,更是一场关于文化根脉与生命哲理的深度对话。
隋知兼的陶瓷绘画以“复平泥版、杂施釉彩”为核心技法,将平面的瓷板转化为立体化的艺术载体。他大胆突破传统工具的限制,以铲子、竹条、抹布等非传统工具塑造肌理,通过泥料的湿度控制与釉彩的叠加烧制,创造出兼具金属质感与自然流动性的画面效果。例如《南迦巴瓦峰系列》中,高温颜色釉在窑变中形成的层叠肌理,既似雪山的冷峻,又似云雾的缥缈,展现了釉彩在高温下不可控的偶然性与艺术家对材料的精准把控之间的张力。他综合运用釉上、釉中、釉下三种技法,并通过多次入窑补烧调整色彩层次,最终使作品呈现出“明丽而醒彻”的视觉效果。这种对工艺极限的挑战,既是对传统陶瓷技艺的致敬,也是对现代艺术语言的重构。
在隋知兼的作品序列中,敦煌壁画与青花瓷的意象被赋予新的诠释。《敦煌印象》系列以釉彩的斑驳质感模拟洞窟壁画的岁月痕迹,将飞天、藻井等元素抽象为色块与线条的交响,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符号基因,又通过釉色的流动打破具象桎梏。而《青花意象》《高山流水》等作品,则将传统青花的清雅转化为更具表现力的现代构图:青花的钴蓝色在高温下与釉面熔融,形成类似水墨的晕染效果,但釉层的厚度与烧制温度的变化又赋予其独特的立体感与光晕。这种“似古非古”的创作理念,恰如他对“幻化有无”的注解,既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又通过抽象语言实现精神性的升华。
隋知兼的作品常以禅意命题,如《无实无虚》《随缘放旷》《境智俱寂》等,其内核是对存在本质的思辨。他以瓷板的物质性为载体,通过釉彩的虚实变化探讨“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例如《虚明自照》中,釉色的渐变与留白形成视觉上的空灵感,隐喻“明心见性”的禅宗哲思;《意象NO.1》至NO.7系列则以几何化的色块分割空间,通过釉面的反射与透光性营造出多维度的观感,暗合道家“大象无形”的境界。这种创作不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凝练,每一次开窑时的期待与偶然,恰如人生际遇的不可预知,而作品最终的定格,则成为时间与意志共谋的见证。 作为青岛陶瓷绘画研究院院长,隋知兼的创作深深植根于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但其艺术视野却极具开放性。从台北书画院的个展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联展,他的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引发共鸣。
例如《青岛蓝》以釉色的层次变化捕捉海洋城市的灵动气质,而《醉渔唱晚》则以青花笔意重构古琴曲的韵律,这种将地域符号转化为普世审美语言的实践,既彰显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又实现了跨文化的艺术对话。正如他在“一带一路”陶瓷文化交流展中的参与,其作品成为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桥梁。
隋知兼的陶瓷绘画,是泥与火的诗篇,是技与道的合一。五百余件作品的积累,记录了他从工艺匠人到艺术哲人的蜕变轨迹。在当代艺术日益趋向观念化的今天,他坚持以物质性为根基,以文化性为魂魄,在釉彩的幻化中寻找永恒的精神坐标。或许正如其作品《道可道》所暗示的——艺术的真谛不可言说,唯有用泥火的温度与心灵的震颤去体悟。而隋知兼的创作,正是一场永不落幕的体悟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