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野史都不敢这么写

槐序文史 2024-10-16 10:32:48

古诗词也可以很有趣

唐穆宗年间,江苏淮安有一个叫赵嘏(gǔ)的诗人,弱冠之年便有才名。

时元稹任浙东观察使,闻赵嘏诗名,将其召入幕府,供职数年。这期间赵嘏成了亲,妻子貌美如花,而且十分贤惠,赵嘏在外工作时,妻子便尽心尽力在家照顾公婆。

公元829年,元稹改官尚书左丞,回京履职,赵嘏又转投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并结识了杜牧。时赵嘏有诗相赠: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因此杜牧称他为“赵倚楼”,以诗命名,这是极高的评价。

公元832年,已经27岁的赵嘏决定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以博取功名,但因母亲年迈,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只好把爱妻留在家中尽孝。

次年春闱,赵嘏科举落榜,因心情不好,作诗《落第》抒怀:

九陌初晴处处春,不能回避看花尘。

由来得丧非吾事,本是钓鱼船上人。

写完这首诗后,赵嘏还为自己加油,准备来年再战,可是突如其来的一封家书,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适逢中元节,赵嘏的妻子入鹤林寺进香祈福,恰巧这一天浙帅经过鹤林寺,赵嘏的妻子不小心冲撞了浙帅的车驾。浙帅见她生得标致,明艳动人,就吩咐手下用强,将赵嘏的妻子掳走,占为己有。

听闻此消息的赵嘏伤心不已,但自己人微言轻,无法与浙帅抗衡,于是只好憋足了劲去读书,渴望进士登科后能营救妻子。

后来,赵嘏终于考中进士,得官渭南尉,可他发现凭自己的能力依然无法将妻子救出。某一次酒宴上,赵嘏见歌女献艺后,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于是作诗《座上献元相公》: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从来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这位元相公便是设下酒宴的主人,同时也很懂诗,见赵嘏这般伤情,就问清了来龙去脉,赵嘏如实相告。

从那以后,这首诗经过口口相传,逐渐就火了,人们也开始为赵嘏鸣不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首诗最终传到了浙帅耳中,他得知缘由后,也后悔自己当初鲁莽的行为,就写信给赵嘏道歉,并派人把赵嘏的爱妻送回。

赵嘏收到信后激动不已,星夜兼程去迎接妻子回归,在衡水驿重逢那一刻,夫妻俩抱头痛哭,都没想到还能有团圆的这一天。

遗憾的是,这份欣喜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据《唐才子传》《唐摭言》《唐诗纪事》等诸多史册记载,夫妻俩重聚的这天夜里,说了很多话,折腾到很晚才睡去。第二天一早,赵嘏的爱妻竟然气若游丝,香魂渺渺,玉魄悠悠,再也没能醒过来。

这件事确实很蹊跷,令人猜测纷纭,有言浙帅不舍,暗中用药;亦有言妻夫妻俩过于激动,最后致爱妻精力耗尽。

但无论怎样,赵嘏的妻子确实是不幸离世了,这让赵嘏悲痛不已,便将爱妻葬于横水北面易被太阳照射到的高旷之地,希望无论走到哪里,自己仰头就能看见。为此,赵嘏还写了一首诗: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有些伤痛是慢慢扩散的,它不猛烈,但如影随形,应情应景时,便会一跃而出,让你心里像堵了什么一样难受。

许多年后,赵嘏在归乡的途中望着一江萧瑟的秋景,忍不住又想起了爱妻,感伤之后,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悼亡之作《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独上江楼,极目远眺,不由得思绪万千。月光皎皎,碧水云天,曾几何时,她还陪我在此赏月,可如今却物是人非。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只是她早已经不在了。

唐宣宗即位以后,闻赵嘏有诗名,就问身边的大臣,“他现在官做得可好,你们谁有他的诗集,拿来给我瞧瞧。”

有朝臣奉上后,宣宗打算好好读一读,可第一首就读到了: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州风起梦魂香。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讽刺朝政的“逆诗”,因此宣宗大不悦,赵嘏的仕途到此也就走到了尽头,并于47岁早逝。

在中晚唐诗坛,赵嘏并不是站在顶尖行列的诗人,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也就是那首《江楼感旧》,以及这首诗背后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