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首词,渡了世间无数人,末尾两句,治愈世人1000年

槐序文史 2024-10-06 15:12:10

百位传奇诗人的一生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此时他43岁,早入不惑之年,然而人生尽是惑事。

首先,苏东坡先后经历了丧母、丧妻、丧父之痛,等守孝期满还朝,正好赶上王安石变法。

苏洵在世时就与王安石不睦,尤其苏辙回京后,多次反对新政,因此被贬知河南府,苏东坡就这样被动地加入了新旧党之争。

实际上,苏东坡并不反对革新,只是对变法推行过快感到担忧,尤其“青苗法”颁布以后,多有弊端。因此苏东坡上疏谈论新政,这令王安石十分愤怒,就指使御史谢景温在神宗面前陈说他的过失。

苏东坡也知道自己很快遭殃,因此自请出朝,任杭州通判。

8年后,苏东坡改知湖州,按照惯例要上谢表,而此时王安石已经因变法被罢相,革新派成员逐渐将革新视为打压异己的工具,所以苏东坡在谢表中颇有微词。

不成想,以舒亶、李定、何正臣为首的御史台以此为把柄,借《湖州谢上表》轮番弹劾,并查找了苏东坡的过往诗文,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被关了103天后,王安石上疏为苏东坡求情,其中有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因此这件事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贬苏东坡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同时敕令不得签署公文。

身为谪官,苏东坡并没有官舍可住,只能寓居寺院,家中积蓄也为了营救自己花得七七八八,日子一下就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境地。

幸好,当时有个叫马梦得的太学生,上表为苏东坡要了一块山地,以躬耕自给;后来,在好友巢谷的帮助下又建了草堂,苏东坡的温饱问题才得到解决。

人生此时已彼一时,有些苦难未必是坏事。

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苏东坡逐渐看清了人生起落,不但没有沮丧,反而学会了随遇而安。

黄州三年后,苏东坡更是写下了名垂青史的“一词两赋”,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从这“一词两赋”中,我们就能看出苏东坡的变化,原本他是天之骄子,一身傲骨,甚至觉得自己能够改变大宋的命运。

但如今,苏东坡只想做一个潇洒闲人,乐在林泉,所以他在《定风波》中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这首词,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通透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渡了世间无数人。

一辈子很长,难免有磕磕绊绊,没有谁的人生会永远一帆风顺,但是身处低谷时,依然能保持乐观、淡然的心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失去与所得,始终都在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自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也许许多年后你回头望去,反而会感谢曾经的那些苦痛,正是那些压抑与黑暗,才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纵观苏东坡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官,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身行万里半天下,晚年更是被一叶扁舟送去了儋州。

尽管如此,苏东坡从未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不但创造了许多美食,还身体力行,帮助很多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所以在儋州,至今仍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甚至东坡话。

他的老友巢谷,以73岁高龄,跋山涉水,打算渡海去看望苏东坡,却不幸死在了路上。

这些不仅仅是苏东坡的个人魅力,更体现了他对身边人的影响。

1000多年以后,我们依旧在读苏诗、苏词,虽然封建王朝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我们依旧能从他的文字中,读到对生命的热情,对世事的达观,甚至读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喜欢苏东坡的原因,他不是神,却一直在渡世人。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