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兜兜转转,一晃又见“秋风”,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
顾名思义,“秋分”平分秋色,这一天昼夜等长,寒暑均衡。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民间有谚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意味着“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适当要做好保暖御寒。
古人讲“中庸之道”,这从节气中就能体现出来,“秋分”不仅仅是平分了秋季和昼夜,在万物呈现萧条之时,也带来了收获,农作物逐渐成熟。
古时的“祭月节”就是通过“月神”祈愿五谷丰登,“秋分”也是源自于此。到了近代,更是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因此,无论这一年你过得怎样,都不要气馁,尚未得到的,未来都会以更好的形式呈现给你。已经失去的,不必再耿耿于怀,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生活需要仪式感,因此每个节气我们都会讲一首诗,今天也不例外。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在杜甫写下这首《晚晴》时,已经步入了人生暮年。如果把人生如节气一般“二十四等分”,此时他正处在“秋分”时节。
有郁郁不志的怅然,也有落落寡欢后的小确幸。
诗文大意可解为:
夕阳余晖漫洒,天边尚存几缕残红,浮云淡淡,披着霞光微卷微舒。
江水滔滔,在斜阳的映照下,俨然铺陈了一道彩虹,波光潋滟闪着光芒,仿佛正在吞饮着西下的晚泽,山谷之中,细雨菲菲,更为这美轮美奂的秋景增添了些许朦胧的诗情与画意;
觅食的野鸭正在归巢,大雁振翅高飞,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而山林中如熊一般的猛兽,早已感知到季节的变化,已经储存好食物和脂肪,准备迎接霜寒了。
适逢秋分,我这个羁旅异乡的客人却还在漂泊,幸好心中的愁苦被这深秋暮晚的唯美景象冲淡了几分,有风吹过,竹林轻轻摇曳,叶子上的露珠在夕阳下晶晶剔透,闪烁着微光。
公元765年,54岁的杜甫在好友高适、严武相继离世后,搬离了成都“浣花草堂”,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他带着妻儿乘着小舟,从嘉州到戎州,过渝州至忠州,漂泊了三个月后,来到了云安。此时他已经多病缠身,不得不停留下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次年春,杜甫听闻在成都任职的柏茂林转官夔州都督,因此前去投奔,得到了礼遇。在柏茂林的帮助下,杜甫为公家代管稻田,有了俸禄。同时杜甫又买了40亩果园,雇佣了几个工人。
前后将近20年的人海漂泊,杜甫一家至此才算安稳下来,生活相对富裕了一些。入了秋分,瓜果成熟,日子就更加轻松,所以从这首《晚晴》中,我们看不到杜甫更多的惆怅,反而能感受到节气变化后的随遇而安。
正如前面我们所讲,你失去的所有东西,命运都会用新的形式呈现给你,你需要做的就是过好当下。
人生匆匆忙忙,季节来来往往。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岁月兜兜转转,红尘吵吵闹闹。所愿,所不愿,皆不如心甘情愿。
就像杜甫,他前半生“裘马轻狂”,因身出名门,内心难免有些浮躁,也未着急求取功名。而立之年后,遭遇丧父之痛,才开始立志,娶妻生子,赴长安追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
然而,人是要为自己曾犯过的错买单的,困居长安10年,中年后的落魄,都让杜甫愁苦万分,甚至自己的小儿子还被活活饿死了。
但是,在经历了这些苦难后,命运又给了他一些更加踏实的东西。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突然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尽管生活依旧潦倒,但已经没有什么磨难能打倒他了。因为他心中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就是杜甫的伟大之处,他把对功名的执着、亲友的思念,转化成了一种大爱、博爱。
一个人若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所以他能写出“三别”、“三吏”这样史诗般的佳作。
所以,我们叫他“诗圣”,他也是古代诗人中少有的,能让每一代人都视为“偶像”的文学巨子。
得与失,即秋分,你总能从中找到平衡。
天地寒暑晝夜平,陰陽相半平秋色。 火落夏日慢收回,萬物漸凋隨風落。 人間美景金秋天,露泠天涼風淸揚。 日光穿林照人間,月明皎潔亮天上。 五彩斑斕金衣裙,大地金黃披換衣。 碩果纍纍秋收忙,丹桂稻穀花飄香。 遙望星君南極仙,南極仙翁秋分見。 晴朗夜空天未亮,望見壽星吉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