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最美一首诗,写尽季节更迭之伤怀

槐序文史 2024-10-21 20:57:41

每天读一首好诗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二十四节气的“霜降”。

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马上就要来临,注意保暖加衣。

民间有谚语: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所以“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但霜降不代表“降霜”,“霜”也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因此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有载: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样岁月才不会显得那么空洞,适逢节气更迭,今天我们读一首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也就是说,进入霜降时节,豺狼等这些肉食动物开始捕猎,准备猫冬,但它们会先拜月祭天,以示对生命的敬畏。所以你看,万物皆有灵。

故,这首诗大意可解为:

秋日冷风卷走了天上的浮云,留给世界万顷霜白。豺狼对月长啸,仿佛在召唤着长生天,正是寒菊盛开的季节,又逢重阳思乡,令人无限感慨;

一眼望去,大地一片萧瑟,似乎也在为万木枯败而悲,鸿雁在长空留下一声嘶鸣,更添了无限乡愁。默默饮下一杯酒,为这千秋百世的怅然而叹!

元稹这个人很有意思,许多人说他是渣男,但他却为妻子韦丛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深情的诗句。

因为出身的原因,元稹一直想要往上爬,甚至不惜暗中使坏,想要把裴度拉下马,自己当宰相。

但是纵观宪宗、穆宗两朝,元稹是中唐时期少有的,肯为百姓干实事的官员,一直走在反腐倡廉第一线。

所以元稹除了白居易以外,几乎没什么朋友。

然而,有白居易这个朋友,就足够元稹吹一辈子的了,这哥俩写给对方的诗,比写给自己老婆的还多。甚至可以说,元白是整个唐代的最佳“CP”,远比李杜、王孟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就连元稹的墓志铭都是白居易亲手所书,并在元稹病故后,亲赴元稹和韦丛曾居住过的老宅追思。元稹死后9年,白居易夜梦微之,提笔写下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从元稹这首“霜降”诗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多有伤怀,实际上,元稹是一个命很苦的人,这也是他努力向上爬的原因。

原本,元稹是北魏拓跋部皇族后裔,世代为官,可他父亲元宽在他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道突然中落。

因为贫穷,没有钱请老师,元稹的母亲就亲自教他古文经史。

到元稹15岁时,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考取比较容易中第的“明经科”。当时官场有句俗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以“明经”及第者,基本得不到重视,但却有俸禄可拿。

21岁时,元稹初仕河中府,不巧的是,当时蒲州有兵乱,他们母子得“清河崔氏”保护,才没有受牵连。

元稹也因此结识了崔双文,就是《莺莺传》里崔莺莺的原型。

和崔双文相恋3年后,元稹再赴长安参加贡举,为了能尽快封官、封好官,娶了吏部侍郎韦夏卿的独女韦丛。

就因为抛弃崔莺莺,元稹一直被世人称为“渣男”,言他忘恩负义。

实际上,古代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河崔氏是大家族,在元稹离开蒲州时,崔莺莺早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即便元稹有心娶崔双文,或许崔家也未必同意。

很简单,元稹贡举登科后三年才受封,期间一直在秘书省任校书郎,等待选官。

25岁时,元稹结婚,娶韦丛,因在长安无房,只好住在韦丛家在洛阳的老宅里,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期间自己还因为反腐被贬官,母亲也病逝了!

32岁时,元稹又经历了丧妻之痛,当时韦丛只有27岁。尤其是,韦丛为元稹生了5个儿子,全部夭折,仅有一女独存。

也就是说,成亲后这七年,元稹失去了7位至亲,这种伤痛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元稹病逝后第9年,白居易在追悼诗《梦微之》中写: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阿卫”是元稹最小的儿子,为第三任妻子裴淑所生;

“韩郎”是元稹的大女婿,此时和阿卫都已病逝,所以连白居易都觉得他这位知己命太苦了。

简单梳理完元稹的一些经历后,我们就能理解他在诗中为何伤怀,霜降逢重阳,乡愁甚浓,可是对元稹而言,坎坷的一生还没有走完。

虽然元稹一度位居宰相,但自打初授左拾遗,他先后经历了长达15年的贬谪生涯,尤其贬通州时,还差点因为染病死掉。

今天借这首“霜降”诗,我们也更加细腻地了解元稹的生平。最后再次提醒诗友们,天冷了,要注意保暖。

4 阅读:330
评论列表
  • 2024-10-22 21:13

    霜降---秋叶红似花,流水送晚霞。芦荻风飞絮,相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