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时,就读一读这首词,有些事放下了,人生就清透了

槐序文史 2024-10-18 19:28:50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大意可解为:

这重重叠叠的山峦隔断了世俗中喧闹的生活,迁居到这个小村落后,更觉得这里宜居。早就想离群独往,平平静静地过完这一生,抬头从窗口望去,就能看见碧绿的青山,草庐之后,还植有茂密的松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年迈,这些耕种的事就交给年轻人吧。老夫想要做的,就是清晨醒来,能欣赏到那将落的明月;醉酒之后,尽情享受山间的清风。

创作背景:

公元1233年,蒙古军围困汴京,当时正好元好问也在城中。

不久后,金哀宗出逃,守城将领崔立投降,为表诚心,命人磨掉宋徽宗所立的《甘露碑》,又逼迫元好问、王若虚等人重撰碑刻,为蒙军歌功颂德。

元好问守节,将这份工作推给了太学生刘祁。

随后,元好问为了保护文士,向蒙古国中书令耶律楚材上书陈情,推荐了45人,请求予以任用。

金亡以后,元好问与其他官员一起被俘至聊城,两年后,窝阔台迁居冠氏县,因此元好问才逐渐得到自由。

公元1239年,耶律楚材因慕元好问之名,向朝廷举荐他为官,但被元好问婉拒,随后归隐故里,筑野史亭,开始一心做学问。

这一年,元好问50岁,入知命之年。

我们今天所讲的这首小令,就是作于此间,也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生平:

元好问是北魏皇族后裔,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元”姓,逐渐与汉相融。到了元好问祖父时,又迁居至太原秀容,也就是今天忻州。

因出生在书香门第,所以元好问自幼饱读,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11岁时得翰林侍读学士路择赏识,开始教习他经史,到了14岁,元好问已经精通百家,并于两年后直接参加了府试,遗憾落榜。

之后,蒙古军开始入侵,元好问在数次科举未中后,开始走干谒路线,深得礼部尚书的赵秉文推崇。

公元1221年,已经32岁的元好问终于进士及第,但因被诬为“元氏党人”,愤然辞官。两年后,赵秉文再举元好问,擢国史院编修,他这才步入仕途。

不过在任没多久,元好问就因厌倦官场无聊的争斗,告病请辞,随后又出任河南内乡县令,但此时他母亲张氏病故,遂归乡守孝。

丁忧期满,元好问授南阳县令,在任期间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爱戴,并因此被调往京师,出任尚书省令史,再升左司都事、左司员外郎。

不过,三年后金国就亡了,元好问仕途也走到了尽头。

公元1252年,63岁的元好问觐见忽必烈,说服当朝崇儒,希望元人能以仁治国。

公元1257年,元好问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68岁。

他是金朝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亦是一代文宗,对后世文坛的影响极大,笔下有许多经典,如是那首《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还有许多人都会背诵的《鹧鸪天》: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这首《人月圆》,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了解了元好问的生平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小令:人生起起落落,都会经历巅峰和低谷,年轻时追求理想,想要拥有的太多,所以负累就重。

也许中年后会遭遇打击,时常令自己迷茫和困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有些东西失去了,未必是一件坏事。

于是,你开始为自己做减法,乐得逍遥,不再喜欢社交,圈子越来越小,话也越来越少。

在一些人眼里,会觉得你活得孤独,也会有人认为你高冷,但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叫通透。

远离世俗以后,你会发现心境逐渐开阔,没有什么东西能再使你困扰。因为,该放下的你已经都放下了!

8 阅读:741
评论列表
  • 2024-11-01 19:07

    村落虽好,流云已逝。享现今城市生活之便捷,尝未见贤者贵人隐居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