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犯罪最严厉的惩罚,就是枪决。
有人认为,枪决的形式极其残忍,
甚至有人提倡废除死刑。
但是,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有比枪决更加残忍的十大酷刑。
这些酷刑能够让犯人无法忍受,“痛快上路”都成了一种奢侈。
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是如何惩治罪犯的吗?
本期为大家介绍,历史上的十大酷刑!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精彩的观点嗷!
提示:胆小勿入
第十名:棍刑这种棍刑,并不是我们平常在电视剧里面常常能看到的那种“挨板子”。
在19世纪的《大百科全书》中,曾经对这种棍刑如此描述:“这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忍耐力地创造”。
行刑者一般会将极长的木棍插在犯人的身体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插在人的肛门或者嘴部中让其慢慢死亡。为了便于行刑,犯人的肛门通常会被根据木棍的直径,先用扩张器或者刀划开口子,然后将木棍插入,最后用钉子钉住。而也有情况是,行刑者将木棍安置在50到60公分的地方,让受刑的人从高处一点点坐下去,让木桩配合犯人的自重,一点点捅入身体,直到这根木棍,从犯人身体的腋下、背部、胸部、腹部等各处穿出来,才结束。
这种刑罚不会让犯人立即死亡,一般受此酷刑之后的犯人,往往要忍受超过三天的折磨!
历史上很少有对于棍刑的记载,不过在金庸先生的著名小说——《侠客行》中提及,并给这种酷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开口笑”。
此外,在《红楼梦》中,尤二娘“吞金自杀”,实际上也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当人饮下过量的金子之后,金子的重量会在人的身体中形成难以忍受的压力,最终使人的胃肠被穿破,最终死亡。
这种酷刑还有一种“变体”,就是专门用来惩罚孕妇的“木马”。这也是利用木棍,从人的下体插下去,由于木棍被按在木马上,人又从上面坐下去,随着人身体重量的下落,木棍很快就会穿破身体,穿破人的各个器官,最终惨死。
(棍刑)
第九名:贴加官所谓“贴加官”,是朱元璋时期发明的一种酷刑。又被人们称为“开加官”、“加官进爵”。虽然名字很好听,但是实际上这种酷刑极其残忍。
对犯人行刑之前,死刑职员会首先准备一沓桑皮纸。这种桑皮纸虽然名字高级,但是实际上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见过。桑皮纸表面是一种淡黄色,上面交织的纤维结构非常明显,遇水之后这种纸又具有非常高的韧性。因此常会用来做纸篓、伞、书画装裱的材料。注意:桑皮纸最大的特性,就是吸水性极好,遇水就可以紧紧地贴在物体的表面上!
犯人坐在椅子上,被五花大绑,然后脸上就会被盖上第一层桑皮纸。行刑的人立即在纸上喷一口烧刀子,桑皮纸立即受潮变软,紧紧地贴在犯人脸上,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在犯人脸上贴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在越来越多的纸张下,犯人越是想呼吸,纸张就越会被吸得更紧,慢慢地,犯人就在窒息中,被折磨死了。
据说,当犯人在死后被松绑并结下脸上贴着的纸张之后,脸都是紫红的,可想而知“贴加官”这种刑罚是极其恐怖的。
前几年热播的《如懿传》中,海兰为了保护如懿的周全,就给凌云彻赐死,刑罚就是“加官进爵”。在凌云彻的一声声凄厉的呼吸声中,不久便领了“盒饭”。
(贴加官)
第八名:宫刑所谓“宫刑”,指的就是古代一种阉割男性犯人生殖器,或者破坏女性犯人生殖机能的酷刑,又被称为“腐刑”。而对女性犯人的宫刑,还被称为“幽闭”、“闭宫”。
宫刑的实施方法极其残酷。受刑之前,为了防止犯人乱动或者行刑之后犯人乱摸,而造成感染,死刑职员会先把犯人绑起来,之后用蒲公英等药材熬制成水,给犯人喝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麻醉作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往犯人嘴里塞一颗鸡蛋,立即割开男性的生殖器官,之后将其直接切除。行刑结束之后,在伤口处涂上猪苦胆来消肿,并在尿道上插上东西。倘若几天后,可以顺利排尿,则表示宫刑成功,而如果没有排尿成功,就意味着这个人“废了”。
由于古代医疗简陋,宫刑实施过程极其艰苦,死亡率也极高。
对于女性的宫刑也是破坏生殖器,就是用木棍使劲击打犯人小腹,直到导致女性子宫脱落,或者直接采用“缝阴术”,让女性犯人直接丧失生育功能。
宫刑在《尚书》中就有记载,其最初出现,是为了惩罚不正当男女关系,是对于道德伦理的一种极其严厉的维护手段。根据《伏生书》中记载:“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宫刑。”
之后,宫刑被用于更多的罪名之上,成为统治阶级维持高压统治的一种手段。
汉朝的时候,宫刑就更加普遍了,从司马迁到张贺,再到李延年等历史名人,都曾受到过宫刑的残害。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宫刑和大家熟知的“太监”的遭遇,并不完全一样,因为太监大多是为生活所迫,主动请求阉割,而非被动受到刑罚。
(司马迁)
第七名:烹煮“烹煮”可不是大家做饭的时候所使用的“烹饪手段”,而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
所谓“烹煮”,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将犯人丢到锅中活活被蒸死的一种刑罚。具体来说,行刑的人会事先准备一口大锅,并将锅中装入清水,或者倒入油并进行加热,之后再将犯人扔到锅中,随着锅内温度越来越高,犯人最终会因为被煮熟而死,过程极其可怕。
烹煮之刑并不仅仅使用锅来进行,由于古代炼铁技术不发达,往往利用鼎来代替锅进行刑罚。由于青铜器的沸点达到了两千多度,因此在不断升高的温度中,犯人遭受的痛苦将会是远超于想象的。
烹煮之刑最为人们熟知的例子,发生在商朝时期的商纣王统治下。当时,商朝的某一个伯侯犯了一点错误,触怒了纣王于是纣王便将他的儿子掳去做了人质,之后将其子“煮熟”,又将伯侯儿子的肉糜送给这个伯侯吃下!可见纣王时期的统治,是多么的残忍无道!
汉代也有这种烹煮之刑的记载,当时项羽为了要挟刘邦,迫使其投降,威胁要将刘邦的父亲煮了!但是刘邦为了稳定军心,强忍悲痛说道:“你把我父亲煮了之后,记得分我一碗我父亲的肉。”
也正是因为烹煮之刑太过残忍,百姓人人自危,就连记录历史的官吏都不敢在史书上过多描述有关烹煮之刑的细节,怕引火上身。关于这种刑罚的描述,也大多出自野史记载。
(步步惊心中的玉檀最终受到烹煮之刑)
第六名:梳洗所谓“梳洗”指的并不是女子梳洗打扮,而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梳洗”一种专门针对女性犯人的刑罚,在朱元璋在位时期正式形成,此前“梳洗之刑”处于萌芽状态。
“梳洗之刑”,就像是民间杀猪之前,要将猪用开水烫过一样,用铁梳子使劲梳头发,在这个过程中,犯人身上的皮肉,被一点点梳下来,直到将犯人头上的皮肉全部刷尽,露出森森白骨,才算完。行刑者在实施梳洗之刑的时候,犯人的哀嚎声不绝于耳,久久回荡。这对于习惯留长发的古代女子来说,绝对是难以忍受的,一般的犯人根本等不到行刑结束,就已经气绝身亡了。
可以说,梳洗之刑和凌迟、五马分尸等各种酷刑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听起来就非常疼。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伤口在同时被碰到几次,尚且如此之疼,更何况是在身上连续用铁梳子破开皮肉,那个痛苦,根本无法承受。
历史上关于受过梳洗之刑的名人记载不多,唐朝桓彦范受到的刑罚与梳洗之刑差不多。桓彦范在武三思的污蔑下,被流放贵州,并被官员捆绑,放在竹搓上不断搓动,然后又被乱棍打死。
(梳洗之刑)
第五名:凌迟凌迟,可能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酷刑之一了。
从前总听别人骂“千刀万剐”,指的就是想诅咒对方被凌迟处死。
凌迟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被称为“醢(音同“海”)”,受过这种刑罚最著名的就是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
古代的凌迟刑罚一共3357刀,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在辽时期被正式定名为“凌迟”。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对犯人实施凌迟的时候,一般要有两个实施者同时执行,从犯人脚部开始割,一直顺着割遍全身。钝刀割肉,痛彻心扉,很少有犯人能挺住,不在3千多刀结束之前死去。
然而,这种刑罚不仅对犯人是一种折磨,对于执行的刽子手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因为官方规定,要让犯人清醒地感受到3千多刀,不能让其中途死去,只有在最后一刀犯人才死亡,凌迟才算成功,否则,刽子手也要遭受惩罚。在凌迟处死中坚持最久的,是大太监刘瑾,据说,刘瑾足足在刽子手割了3天之后才断气!
明末的抗清名将——袁崇焕更惨,由于当时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误认为袁崇焕具有通敌叛国的行为,因此判处袁崇焕凌迟之刑。并在行刑之前,将袁崇焕用渔网盖住,以便让肌肉突出,便于刽子手进行刑罚,同时游街示众。在游行途中,无知的民众看到袁崇焕,甚至还要上去把他的肉一块块咬下来。这带给袁崇焕的心理痛楚,可能比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大。
(凌迟处死)
第四名:俱五刑所谓俱五刑,指的就是将五种全然不同的酷刑,全部都施加在同一个犯人身上,包括:砍头,割手,挖眼,割耳,割掉膝盖骨等等合一,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卸八块”。并且俱五刑还分为死去和死后的刑罚。通常在人被杀死之后,才把犯人的头和手尽数剁下来,之后再将躯干切割成三块。
在经历了俱五刑之后,人的身体器官基本上大部分都分离了,非常残忍可怕。实际上,俱五刑这种酷刑,在某种程度上与车裂十分相似,只是在细微处存在某种差别。
受过俱五刑的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戚夫人。
戚夫人是汉高祖生前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这招来了吕后的嫉妒。在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就将戚夫人抓来,砍掉戚夫人是手脚,之后又割掉她的鼻子、舌头和耳朵,又将眼睛挖出,并且给强迫戚夫人喂下哑药,让戚夫人无法叫出声来。这样还不能够让吕后解恨,于是,心肠歹毒的吕后又叫人来,用烟将戚夫人的耳朵给熏聋,并将其丢弃在猪圈中,取名为“人彘”。
后来,吕后甚至邀请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去“参观”被制成“人彘”的戚夫人,见此情景,刘盈受到极大惊吓,几乎在当场要晕倒。刘盈甚至说:“制作人彘这样的事情,简直不是人能干出来的。戚夫人侍奉先帝多年,为什么要让她过得这么惨?我是太后的儿子,最终肯定不能统治天下。”回宫之后,刘盈就大病一场,整日饮酒作乐,对朝政再也提不起兴趣,不久之后就死去了。
(戚夫人)
第三名:车裂车裂,又被称为“五马分尸”。这种刑罚一般将受刑人的头部和四肢分别绑在5辆车上,之后利用马屁或者牛匹,将其套在车子上,驱赶着他们朝着5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奔跑,直到犯人在此过程中,被肢解成6个部分,车裂才算成功。
而在条件比较简陋的时候,车辆直接被省略,犯人直接被绑在牛匹或者马匹上,来将人撕裂,“五马分尸”的称呼由此得来。由于5个方向的受力不均,犯人将会在此过程中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当5个方向受力均匀的时候,犯人的疼痛也达到了最大值,但是也是稍纵即逝的,因为此时的犯人已经被撕裂了。
历史上受过车裂之刑的名人并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秦朝强盛最大的功臣之一——商鞅。
在秦孝公去世之后,素来对商鞅存在偏见的秦惠文王继位,商鞅随之迎来了悲惨的结局。商鞅再被公子虔按上谋反的罪名之后,商鞅为了逃命,只能逃出秦国,而秦惠文王根本不管商鞅罪名的真假,直接下令逮捕商鞅。此后商鞅在战乱中战死,尸身被带回咸阳城,死去的商鞅遭受了一场车裂之刑。当然,某种程度上,商鞅还是幸运的,因为商鞅仅仅是尸身被车裂,而不是活着的时候遭受的,至少痛苦会少很多。
(车裂)
第二名:腰斩所谓腰斩,指的就是犯人被从腰部斩断,慢慢等待死亡的一种刑罚。
这种刑罚极其残酷,因为经受腰斩之刑的犯人并不会立即死亡,甚至已经被截断的两段身躯会下意识地蠕动,并想连接在一起。要知道,我们人类的主要器官都集中在上半身,尤其是主管全身指令的大脑,在经受腰斩之后并不会受到影响,人的大脑思维能力甚至还处在清醒状态,神志清醒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断气。
腰斩历史及其古老,相传在周朝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刀具大多采用青铜器,质地较软,这使得对犯人并不能一次斩断。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改变,铁器的出现,让腰斩变得顺利起来。
不仅是刀具得到改善,刽子手的腰斩手法也得到了改善,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极其熟练,这大大减少了犯人受刑的痛苦。此后,又发明了诸如龙头铡、虎头铡等专业铡刀来进行腰斩。
由于腰斩技术不断进步,家属行贿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家人贿赂一下刽子手,刽子手可以在行刑的时候在腰部上侧动刀子,可以让犯人少受一段时间的罪,反之,则会让犯人受到更长时间的折磨。
历史上受过腰斩之刑的是汉代的晁错。晁错本是汉朝大家出身,但是由于向皇上建议削藩,继而引起八王叛乱,最终皇帝为了平息众怒,晁错被处以腰斩之刑。
(腰斩)
第一名:剥皮剥皮之刑,单是一听就令人毛骨悚然。刚开始,破皮的刑罚只针对死人,后来发展到对活着的犯人施行。
在行刑的时候,一般会经由脊椎下刀,一刀就将犯人背部的皮肤割成两半,之后再慢慢用刀接着分开其皮肤和肌肉,最终将犯人的人皮整张掀起。
还有一种剥皮的方法,这种是将犯人埋在土中,只将其脑袋留在外面,然后在犯人头顶画上十字,首先将头皮分开,再顺着犯人头皮切口灌入水银,由于水银比重大,人的肌肤和皮肉就会在这过程中被撕开来。而被埋在土里的犯人无法挣脱,只能疼的不断扭动,最终犯人会在不断扭动中“光溜溜”地从土里窜出来,仅仅只剩一张完整的人皮留在土中。
犯人的皮被剥下来之后,常常会被做成两面鼓,然后悬挂在衙门口示众。
明朝,是剥皮之刑被应用最广,也最狠毒的朝代。朱元璋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发明了“剥皮揎草”,将贪污数额在60两白银以上的,都要被处以死刑,将贪污官员杀头之后,剥下它的皮,之后再向人皮中填满干草,再把这个“人皮草袋”放在衙门旁边,来警醒后来的官员。
(朱元璋)
小结虽然这些酷刑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是不得不说,古代的各种酷刑真的是惨绝人寰!也在一定程度上,在社会中造成某种恐慌。
多么庆幸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和乐安宁的时代啊!
讲到这里,各位观众老爷应该由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酷刑的思考。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的哪些酷刑呢,又有哪些名人惨遭酷刑呢?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并把自己精彩的观点留在评论区!
傅满洲是清朝形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