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辽宁舰,这艘来自乌克兰的万吨巨舰,对中国海军也功不可没

毛宏杰 2022-05-20 13:52:37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

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的赫尔松州申请加入俄罗斯的消息可谓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作为目前俄乌冲突的一个焦点地区,赫尔松州曾是苏联时期造船工业的一个核心所在,其中,在该地区矗立的赫尔松造船厂甚至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对于我国海军的发展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帮助。

在这其中,赫尔松船厂对于我国海军最为受益的影响恐怕就是90年代,在该船厂停建的“南仓”号大型远洋补给舰来到我国的事宜,那么,曾经作为显赫一时的“红海军”的标志之一,“南仓”号大型远洋补给舰是如何影响我国海军的呢?这还得从我国90年代海军发展策略的转变开始说起。

▲被乌克兰完工一部分的“南仓”号被我国续建完成后,成为了我国908型补给舰,它被我国重新命名成了“青海湖”号

首先,“南仓”号万里迢迢来到我国,是和上个世纪90年代的国际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当时克里姆林宫红旗降下的时候,而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各个原苏联时期的加盟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当然,乌克兰在那个时候也不例外,对于当时的乌克兰而言,如何赚取外汇是当时乌克兰急需考虑的。

所以,对于乌克兰而言,在那个时候他们或许更为倾向用武器装备赚取外汇来维持国内的经济,而在那个年代的赫尔松造船厂,未完工的“南仓”号补给舰也“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我国的注意,毕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和西方国家的“蜜月期”就开始“出现转折”了,我国必须要提前应对这一改变。

▲在“青海湖”号补给舰之前服役的“鄱阳湖”舰由于吨位的限制,综合后勤补给能力相对较弱

不难看出,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不得重新审视我国的国防策略,我国的主要军事压力来源地重新变成了海上方向,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之前军事建设侧重的不同,我国海军那时主要舰艇型号依然以各类近海的中小型防御艇为主,像刚3000吨级排水量的051驱逐舰都是那时我国海军不可或缺的精锐力量。

所以,在那个我国只能建造中小型驱逐舰,并且海军绝对主力只能依靠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的90年代,对于如何研发并设计建造3万吨排水量的大型补给舰对于当时和我国海军相关的军企而言,是一件极具参考价值的事情,所以,引进当时在赫尔松造船厂未完工的“南仓”号,成为了我国海军一次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海军整体缺乏在远洋地区御敌的能力,因此建立一支具备远洋能力的舰队在那个年代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更何况,除了为航母提供补给,“南仓”号同样可以为驱逐舰、护卫舰提供远航补给,对于当时作战定位倾向于近海海域的我国海军而言,“南仓号”若能来我国将会成为我国驱逐舰编队最强的后盾,将会让我国海军编队的可持续作战能力直接提升到当时全球一流的水平,因此,在90年底我们才通过艰难的谈判从乌克兰手里引进了这艘补给舰。

买回这艘船之后,和辽宁舰一样,未完工的“南仓”号也在我国的大连造船厂继续建造,在1996年的5月,该舰最终加入到了我国海军的作战序列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大连造船厂也通过未完工的“南仓”号积攒了大型海军舰艇的建造技术,为我国以后辽宁舰、山东舰的快速建造积攒了一定的经验。

▲“青海湖”号大型远洋补给舰的成功续建,很可能极大地影响了后来我们将“瓦良格”号成功续建成“辽宁号”的过程

当然,作为一艘远洋补给舰,“南仓”号拥有3.7万吨级别的排水量,这个排水量甚至赶上了一些国家的轻型航空母舰,而这个排水量带来的运载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据悉,该补给舰光是油料一次就可以携带9000多吨,这直接为我国的远洋舰队“走向深蓝”打下了坚实的前置基础。

这还没完,该舰还拥有六部起重机,它可以同时为三艘舰艇展开补给,如此强势的补给能力直接可以让它成为舰艇编队级别的“后勤补给处”,随后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在2004年,该舰被命名为“青海湖”号补给舰,当然,在这段时间内,我国海军军舰也逐渐开始了“下饺子”的过程。

▲“青海湖”舰也为后来我国自研的5万吨排水量级别的“呼伦湖”舰的顺利建造,积攒了大量的经验与技术

自此之后,无论是出访其他友好国家,还是在亚丁湾护航行动中,青海湖凭借着强悍的补给能力,让我国的远洋海军逐渐成长并发展了起来,在这些过程中,我国海军也因为“青海湖”号的存在,拥有了“走向深蓝”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至今仍然在我国海军服役的“青海湖”号,为我国现在偏向于远海作战的航母战斗群的形成,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4 阅读:1363

毛宏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