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7c6b4eb8710701c7b95a82b0682622.jpg)
石鲁 绘《转战陕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4051d232b5ab6f050e914ecb825f51.jpg)
图为:八路军总部驻地王家坪。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从这里撤离延安。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之前,毛泽东态度坚决地表示,不消灭胡宗南,我绝不离开陕北。我们走了,延安百姓怎么办?爱民如子的毛泽东,当然不会丢下延安群众不管。所以,毛泽东决定继续留下与延安父老在陕北各地并肩作战;毛泽东情真意切地说,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多年,现在一有危险就要走,我无颜面对陕北乡亲,日后也不好见面;我决心与陕北人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绝不渡黄河。
3月18日晚,中共中央和延安群众全部离开,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多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c6203a9b4a15447da536d7cd40d800.jpg)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8d3c049696dd2170ce05a85da460ac.jpg)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带国外记者携其部队进入延安时,却发现这里变成了一座“空城",此时,毛泽东和延安百姓已经到了延川县永平镇西南面的刘家渠。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6d426dbe2ec821e180a525c0997524.jpg)
部队战士在帮助群众实行坚壁清野。
3月25日、彭德怀在清化砭布下口袋阵,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歼灭敌笫31旅共3000余人,毛泽东欣慰地说:“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力量,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清化砭之战的胜利,让毛泽东更加坚定了留在陕北一线的决心。周恩来不由地感慨道,我们的帅旗高举在陕北指挥中心,坚决不挪动。
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2a10fe77ab2ad60540cc8d13bfa8b1.jpg)
青化砭战役中,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及参谋长张文舟(左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左一)在视察阵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1db5376c6754f594e784db9a1a4237.jpg)
青化砭战役遗址。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五日,西北野战军在这里歼敌近三千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286ccdc05a349737268add6927f14a.jpg)
羊马河战役遗址。一九四七年四月十四日西北野战军在这里歼敌四千七百余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5b3cf60bc40be7cd2ea6defda6be86.jpg)
一九四七年五月四日,西北野战军攻占蟠龙,歼敌六千七百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图为攻占敌阵地。
3月25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当天,毛泽东从任弼时那里听到了山西文水县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当即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 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八百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代号"九支队")指挥,由任弼时为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毛泽东、周恩来也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d7bc54b867c0d85bf6cae7ebeb669d.jpg)
图为:我军在包抄敌人。
上图:一九四七年八月,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沙家店地区,歼敌六千余人。从此,西北战场我军由防御转入反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32e71d92e770f36610b1fbba572578.jpg)
《转战陕北》陕甘宁边区人民支前统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7f0642584ab6a18d132000c8637673.jpg)
军鞋送前方,战士打胜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013e30f9199a5eaed3f264e7a85b34.jpg)
战士前进到哪里,群众就把粮食送往哪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5cb63b65fa007e623cdbd19ba76e1e.jpg)
三五八旅七一六团送给延川县担架队的锦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9cb3408c310406c02149a9e1ad0b81.jpg)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参军动员令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56天,一个新的全国战略部署在这里酝酿形成。在此期间,毛泽东连电前方各战场高级将领,部署各路大军的作战行动,要求各解放区在内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准备转入战略进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及整编83师一个团,阻击歼敌共3万余人。
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兵团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8月,西北野战军连续作战5个月,转战陕北战役结束,胜利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ea3ba43c1702ae3c7d9cb87fb7d3d0.jpg)
图为:毛泽东东渡黄河时在渡船上。
在全国解放战争各战场都转入反攻并取得重大胜利后,中共中央于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离开陕北,前往华北。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40997eb346291f3973bb709abee509.jpg)
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我军光复延安,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图为西北人民解放军开进延安城。
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