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剑网之母”李贤玉,省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火箭军首位女少将

纵观历史2021 2025-04-01 23:39:15

李贤玉出生在黑龙江牡丹市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她就喜欢学物理,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物理成绩得到很大提升。

1982年7月,李贤玉参加全国高考,摘得黑龙江理科状元,为在科研领域闯出一片事业,选择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

大学期间除学习理论知识,李贤玉还进行无线电户外实验,长期的锻炼让她在科研领域收获不少。

大学毕业后,李贤玉被学校分配到解放军通讯连工作,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做普通的讯员,不曾想她的人生迎来转机。

1992年5月,李贤玉正在解放军通讯连整理军委转发的文件,就在这时通讯连长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大概意思是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筹建首套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需要通讯连筛选几个技术人才出来。”

李贤玉在网络技能研发上有丰富的经验,正是国家稀缺人才,经通讯部党委商议,决定让她前往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上班,李贤玉的具体工作是对中程导弹模拟数据进行红外传输。

导弹模拟系统那是有专门的密码,每个密码又有自己专属的符号,要将这些符号准确无误的破译出来,这绝对需要技术含量。

导弹领域的模拟数据是通过无线传输器转换的,而数据在转换中需借助计算机复合程序进行空间对接。

模拟数据在进行空间对接时,一定要确保导弹内部系统的完好性,一旦系统出现休眠就会让传输器里的数据瞬间遗失。

数据遗失的就会让导弹的重力幅度下沉,要是导弹偏离行驶轨道,随时有坠落爆炸风险,那样话后果不堪设想,要接受此项任务,李贤玉就不得不得谨慎行事。

李贤玉在大学期间,并未学习导弹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今国家将中程导弹的研发任务交给她,这给她的压力很大,可再大压力她也要勇敢面对。

在对导弹助推器测绘时,李贤玉与研究院的同事产生分歧,她认为:制导助推器是导弹自动模拟程序的关键部件,必须得利用多普勒雷达进行低空实时监测,这样监测的红外数据准确率才高。

部分专家认为:多普勒雷达户外扫描的性能比较弱,一旦遇到大雾天气,就会对云端信号源进行条件反弹,这对监测红外数据非常不利。导弹的护航能力要想提高,得靠更高级的相控阵雷达辅助。

中国新一代的中程导弹正处于试用阶段,各项功能还没有健全,利用相控阵雷达实时监测,就必须让卫星信号源处于高空状态,导弹模拟系统在高空能不能接受到红外数据,这是无法预料到的。

一旦卫星信号源中断,那么导弹的护航性能就会大大减弱,护航性能减弱导弹的试飞计划必将落空。

出于安全考虑,不少人采纳了李贤玉的建议,在她指导下,东风—21中程导弹在青海的戈壁滩进行了首次低空试飞,导弹在空中试飞两个小时后成功落入指定地点,看到这一结果,李贤玉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眼泪。

李贤玉在科研与工程管理上表现突出,2015年7月,经过组织决定,升她为火箭军专业技术少将。

中程导弹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射程距离短,这不利于投向现代战争,俄罗斯的kh555巡航导弹,之所以能在太平洋公海持续护航,是因为采用了高端技术。在制动助推器加持下,kh555导弹机体内的真空燃料便能迅速燃烧,有了足够的火力导弹自然能射得远。

而我国二代东风系列导弹,多是液体燃料,燃料未达到燃烧的熔点导弹是不能顺利启航的,即便导弹起飞了火力也不是最佳状态,既然不是最佳状态,那射程距离肯定会受影响。

我国要想步入军事强国行列,就必须研发高端的洲际弹道导弹,与中程导弹不同的是洲际导弹研发成本很大,并非一下促成。

到底要不要研发洲际导弹,解放军第二炮兵装备所展开了激烈讨论,为统一思想李贤玉在讨论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李贤玉认为,现代战争不再只是冲锋枪与坦克的对抗,还有核弹装备上的竞赛,若不在核弹装备上下文章,那么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会越远。想想美国在南海公域的作为,难道还不够让我们反思吗!李贤玉的这番言论铿锵有力,让在座的同僚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得到上级部门批文后,李贤玉带着她的团队投入到洲际导弹的研发中,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奋战东风31AG终于成功问世。

2024年9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公海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

导弹行驶12000公里后坠入指定目标,这一新闻一经曝光,立马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当得东风导弹是由李贤玉等人带队研发的,西门媒体称她是中国剑网之母,一人可以抵7个导弹旅。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李贤玉的国际地位有多高。

如今,李贤玉已从第二炮兵研究所退休,虽赋闲在家但她始终关心国家的国防建设,他这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