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个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颌下满是白胡须的老军人名叫蒋维平,他的经历可不简单,他算是创下了八路军招兵历史上的之最,参加八路军的时候,他已经60岁了。
蒋维平到底有何经历,在花甲之年为何又要参军呢?
说起蒋维平的经历可不简单,他原名蒋顺发,出生在光绪4年,也就是1878年,河北省河间县人,幼时因家境贫困,于1884年随父母逃荒来到房山县石楼村,靠给地主打工勉强度日。
虽然地位低微,但心中满是家国情怀,年少时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屡屡侵犯中国,他愤愤不平,于结婚的当年,索性投奔了李鸿章新建的“洋务”军。
他投军是为报国,但真正到了军队他才知道,所谓的“洋务”军,跟宣传的完全是两回事,简直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于是,当兵不到两年,他索性逃了出去,可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刚逃出去,就又被袁世凯的部队抓住了。
可他发现袁世凯的部队跟李鸿章的部队没什么两样,于是就想逃离。
1916年初,机会来了,当时,38岁的他见一名军官欺辱一名14岁的少女,正找不到理由离开的他,便联合弟兄们打了那名军官,结果他被开除了。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之后他便回到家中边务农边学医,几年下来,他竟成了一个土专家,给乡亲们治好了不少的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得知日本占领东北,这一下可把蒋维平气坏了,愤愤不平的他,在之后的时间里多次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房山被日军占领。
这年冬,蒋维平突然被一群土匪抓走,原来这帮土匪是想让他上山当“军医”。
他一听就非常生气,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帮人不去打日本,净还做一些欺负老百姓的勾当,于是几天后,他趁机会变逃离了这里,之后便携带家眷躲到了亲戚家避难。
1938年2月,由宋时轮、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平西一带,房山也有驻军。
此时已经60岁的蒋维平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得昼夜不眠。
他将全家人叫到一起,说自己要参加八路军,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蒋顺发改名蒋维平,意思是决心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贡献自己的晚生。
1938年2月的一天深夜,年逾花甲的将维平,携带自家全部中西药品、器械,告辞妻室,拜别乡亲,离家出走。
他一路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终于来到八路军第四纵队驻房山县南窑村包森支队司令部。
他慷慨陈词,要求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
他的请求得到第四纵队司令员宋时轮的批准,从此,八路军中新添了一名“胡子兵”。
他成为入伍年龄最大的八路军战士,还是八路军中继徐特立、董必武、孙毅等几位老者之后又一位被批准允许留胡须的老兵。
蒋维平被批准参军后不久,领导念其年纪已大,决定调他到新组建的房、良联合县政府抗日救国会办的医院任院长,并兼任九区救国会主任。
在这里,他仅仅工作一个多月,就为支队广大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看病治病数百人,蒋维平参军仅两个月后,便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逾花甲的蒋维平为自己能有今天而热泪横流,他向党宣誓:“我决心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党和人民,只要有口气活着,就要一刻不停地为人民工作,直到停止呼吸为止。”
蒋维平在后方医院工作半年后,便申请要去前线,他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为抗日为人民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何不到前线拼搏一阵,多做一点工作。
但上级考虑他年龄大了,前线又这么艰苦,就没有批准。
但他态度坚决,一次又一次请求,无奈之下,上级只好批准了他。
1938年10月,蒋维平被调到一二0师三五九旅,王震旅长亲切接见了他,随后旅里任命他为719团的军医。
当时由于前线战事紧张,蒋维平带来的西药很快就用完了,由于敌人封锁的太严,西药很难获得。最后他决定用中医药为广大指战员治疗伤病。
之后,他不辞劳苦,每到一地便遍访当地的偏方、验方,采集中药,炮制成药。
通过他的努力,他总结了300余种药方,为前线伤兵的救治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0年10月,部队换防,调回陕北,驻防米脂,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
从此,蒋维平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奔赴延安的新征程。
来到延安后,蒋维平任七一九团卫生队军医兼制药厂厂长。
回到卫生队第二天,蒋维平没有休息,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为了解决医疗工作面临药品短缺的困难,63岁的蒋维平亲自率领40多人的采药队伍上山采药,后又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劳动、制作出大量膏丸散剂等40多种应急药品。
由于过度的紧张劳累,蒋维平病倒了。
然而疾病并不能停止他的工作,他跟同志们说:“活一天,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责任!”
身体起不来,他就躺在床上还给病人诊病开方。
王震旅长听说蒋维平因工作过于劳累曾病倒卧床,从关心他的健康出发,和他商量调到后方医院工作,却被他坚决的谢绝了,他说:“我还没有老僵,到后方去干啥!”
这年,他被团里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和模范医务工作者,1942年2月26日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
不久,三五九旅奉命赴南泥湾开荒生产,蒋维平随七一九团开进南泥湾,他被任命为七一九团农场场长兼制药厂厂长。
在南泥湾,蒋维平带领分配给他的100多名精兵简政编余下来的人员,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们便开出荒地400多亩。
蒋维平在抓好开荒播种工作的同时,还带领大家沿山坡地埋种填了桃树4700棵、核桃树2600棵、梨树60棵。
1943年夏初,蒋维平因成绩突出,受到毛主席和王震旅长的通令嘉奖。
毛主席还当面对王震说:“活着就是工作,他是有影响的典型。”并指示增加蒋维平的营养,保证他的健康。
1944年12月22日,边区政府于延安召开群英大会,两次被三五九旅授予劳动英雄称号的蒋维平光荣地出席了这次群英大会。
大会临近结束,蒋维平被大会评为边区乙等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获奖金3万元(约合300斤小米)。
1946年6月,国民党挑起内战。
9月下旬出兵攻占已被我军解放的张家口市,面对蒋军的大举进攻,此时已在晋察冀军区工作近两年,已年近70岁的蒋维平义愤填膺,他愤而写下请战书,并同时向解放区全体英模发出挑战书,称自己虽已年近70岁,但不甘落后,申请上前线,消灭蒋匪军,要和年轻人比一比。
蒋维平的请战要求得到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批准,他的挑战书被刊登在晋察冀军区出版的《子弟兵》报上,从此,晋察冀军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战高潮。
1947年2月,晋察冀军区首长应蒋维平的请求,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
在战斗中,蒋维平不顾年迈,随部队转战千里,救治了大批伤员。
平津战役前夕,年满七旬的蒋维平谢绝领导让他留守后方的关照,自始至终随军参加战地救护。
最后领导实在不忍心看着他这个年纪还在战场上奔波,最终坚决把他调离了部队。
面对命令,蒋维平坚决执行,他先是到察哈尔省军区工读学校任校长,后又去了察哈尔省军区生产合作总社任副科长。
不管到哪儿,他都是兢兢业业完成党交给的工作。
1950年建国一周年庆典前夕,政务院发出通知,于国庆大典的同时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73岁的蒋维平,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出席大会。
劳模大会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此时已72岁的蒋维平申请出战,不久,他奉命出任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副院长,做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他在后方医院救治了大量的伤病员。
蒋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1956年以他的事迹改编的电影《老英雄蒋卫平》在全国放映。
1955年,部队实行军衔制,77岁的蒋维平被授予中校军衔,每月可以拿到150元的工资。
1956年,年近八旬的蒋维平出席了中共八大。毛主席看见坐在后排的他,大声招手:“请蒋维平同志快过来!”
蒋维平上前去问候毛主席,毛主席关怀道:“蒋老英雄你好呀!前些日子,听说你搞重要试验,累病了,现在好了吗?”
蒋维平说:“谢谢主席,好了!”
毛主席笑道:“光谢不行,你因为工作累病了,今天,我就批评你,如果累成大病就要受大批评、大处分了。”
接着,他叮嘱道:“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健康地活着,因为你们活着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就会对社会有影响……”
1964年6月18日上午,86岁的蒋维平患脑栓塞合并肺气肿,经再三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蒋维平逝世的当天,北京军区组成了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吴先恩任主任委员,有王震、李雪峰、杨勇、廖汉生等34名蒋维平生前领导与战友作委员参与的《蒋维平同志治丧委员会》,为蒋维平治丧。
张家口市驻军、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工厂、学校的代表1700余人参加了蒋维平同志的吊唁并为之送葬。
只悔前生投党晚,唯恐后辈贡献微,蒋维平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