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母亲病重,女儿买参得珍宝,儿子效仿却遭雷劈

月醒醒 2025-02-24 14:48:50

在那山清水秀的梨花镇,生活着一户姓吴的人家。

吴家人丁不算兴旺,却也温馨和睦,家中育有一儿一女。

大女儿英茹,善良纯真,温柔似水。

小儿子英华,骄纵蛮横、自私自利,是个十足的“两面派”,人前惯会做功夫,嘴巴甜得像抹了蜜,总能在长辈面前巧舌如簧,哄得他们眉开眼笑,没少为自己谋取私利。

平日里,家中的大小事务,作为长姐的英茹总是默默承担。

天还未亮,她便早早起床,生火做饭。那袅袅炊烟,便是她一天辛勤劳作的开始。饭后,又忙着洗衣、扫地、整理家务,一刻也不得闲。

而英华呢,总是在一旁嬉戏玩耍,逍遥自在。

可每当父母的身影出现,他便像变了个人似的,立刻冲上前去,抢过姐姐手中的活计,装模作样地干起来。

父母见了,满心欢喜,直夸他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却不知这一切不过是他的表面功夫罢了。

在吃穿用度上,吴家夫妇对儿子也是宠爱有加。英华吃的用的,虽不算极品,却也是家里能给出来最好的条件了。平日在家,也几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而英茹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总是省吃俭用。她的衣服大多是粗布麻衣,甚至还有补丁,却甘之如饴。

英茹十二岁那年,在街头捡到一只受伤的流浪狗。她将小狗带回家好生照养。很快,小狗恢复了活力,每天跟在她后面跑。

英华见了,心中嫉妒不已。趁着姐姐不在,伸手就想去抓小狗,小狗吓得汪汪直叫,躲到了角落里。英华抓它不着,哭闹不休。

吴父吴母觉得流浪狗不干净,怕儿子染上什么疾病,便不让他和狗玩。结果越是得不到,英华这心里就越发心痒痒。

为了哄儿子开心,吴家夫妇从村里一户人家那买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英华摸着小猫,立刻喜笑颜开,天天将它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然而,小猫刚到家的第二天就出事了,被家中的狗咬死了。

原本吴家夫妇只当是普通的猫狗打架,然而当小儿子一跑到他们面前哭着喊着说是姐姐的错时,夫妻俩便立刻不分青红皂白指责起大女儿来。

为了安抚好儿子,他们不顾女儿的苦苦劝阻,将她辛苦养好的小狗给杀了。

此后,吴家夫妇对这个大女儿的态度越发不耐烦,总是觉得她不如小儿子懂事,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小儿子稍微说几句姐姐的不是,他们便立刻大动肝火,恨不得将大女儿赶出家门。

对此,英茹却从未有过怨怼。

转眼间,英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情窦初开的她,在集市上邂逅了一位年轻的屠户。两人心意相通,决定厮守一生。

当吴家夫妇得知女儿与一个屠户相恋时,一方面满脸不屑,认为拿杀猪刀的太过粗鄙,打心底里瞧不上;可另一方面,他们又高兴于终于把大女儿这个累赘给丢出去了,家里可以省下一笔用度,好留给小儿子日后娶媳妇用。

商议亲事时,吴家夫妇算计精明,从屠户那里要了一笔十分丰厚的聘礼,却只给了女儿微不足道的嫁妆。

幸好英茹的婆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她,而小两口历经艰辛终于走到一起,此后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总体而言,英茹嫁人之后的生活要比在娘家时舒坦多了。

过了几年,英华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纪。

吴家夫妇一心想为宝贝儿子寻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好照顾他后半辈子的饮食起居。

他们四处打听,托人说媒,最终相中了镇上王举人的女儿刘氏。

这王举人,在梨花镇那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吴家夫妇认为只有这样的书香门第之家才配和自己结为亲家。

起初,王举人家根本瞧不上吴英华。来求娶刘氏的人家何其之多,吴家实在太普通了。

可耐不住吴家夫妇给的聘礼太过于丰厚,最终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原来,这些聘礼有大部分是吴家夫妇当初从女婿那里谋来的,余下部分则是他们夫妻俩多年的积蓄。为了给儿子促成这门亲事,夫妻俩可谓是下了血本。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把儿媳刘氏娶进门了。

原以为出生于举人之家的刘氏,也该是知书达礼、蕙质兰心的。

却不想,这刘氏比自己的丈夫还要自私自利,爱慕虚荣,是个十足十的势利眼。

新婚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矛盾便接踵而至。

刘氏嫁入吴家后,本以为会过上富足无忧的生活,却不想吴家并没有预想之中那么阔绰。

家中的陈设虽不算简陋,但与她娘家相比,还是差了许多。她心中的不满日益横生,时常对公公婆婆指责叫骂。吴家夫妇为了不让儿子被外人笑话,只能咬牙忍着。

吴母眼馋许久的上好布匹,一直没舍得买。儿媳妇一说要,她就不得不掏钱买下来。

衣服做好后,刘氏却说品质太差,只穿了两次便搁置在角落里积灰,丝毫不懂得珍惜。看得吴母心中窝火,却又不好发作。

又有一次,吴父从集市上买了外地运来的水果,本想给全家人尝尝鲜。

结果刘氏一见,二话不说,便将水果全部抱进自己的房间,独自享用。

吴父吴母看着空荡荡的果盘,心中满是无奈。

面对儿媳的种种行为,吴家夫妇只能默默忍受。他们想着,只要儿子能过得幸福,自己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他们的隐忍并没有换来家庭的和睦,反而让儿媳越发肆无忌惮,儿子对此也装聋作哑,不管不顾。

刘氏进门后的第二年,吴母突然病重,自此日日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身体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小儿子明明在家,却总是借口往外跑。

每次回来都说是去外面为母亲寻好大夫去了,嘴上说得如何如何动人,可却连为母亲打一盆洗脸水这样的小事都没做过。

买回来的药材也是最便宜劣质的,根本不起作用,以至于老母亲的病情被拖得越发严重。

至于儿媳刘氏,那就更不用说了。见丈夫如此不上心,她更是懒得在公婆面前做戏,每日从饭桌上下来就没了人影。

吴父白天要出去做活,就剩吴母一个人在家。她想喝口水,喊破了嗓子,也叫不来一个人。明明与儿子儿媳在同一屋檐下,却得不到他们的半分照料,她心中的绝望和无助可想而知。

到这时候,吴母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个已经出嫁的大女儿,这才连忙去信联系。

英茹此时已经怀了孩子,听闻母亲病重,二话不说便挺着大肚子回娘家照顾母亲,凡事亲力亲为,端屎端尿,什么脏活累活都做,仍像过去在家时一样。

作为女婿的屠户也跟着回来了,他是个粗人,不大会说话,只知道低头默默做事,给岳母煎药烧饭,跑腿忙活,就像伺候亲生母亲一般细致体贴。

吴母这病十分耗钱,英茹见弟弟弟媳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却不肯拿出钱来给母亲治病,只得掏出自己的积蓄来。

后来积蓄花光了,她开始变卖自己手里为数不多的几样首饰。那都是婚后丈夫送她的,她十分珍惜,平日里也舍不得戴。如今为了救治母亲,不得已卖掉换钱。

某天,她听闻人参对母亲的病情有用,便来到街上的药铺购买。掌柜认出她是时常给屠户送饭的媳妇,心地善良,帮过这街头巷尾的许多人,还帮他送过孙子回家。

听说英华买人参是为了救治重病的老母亲,掌柜特地给她挑了最好的一支,还便宜卖给她了。

英茹道谢后,匆匆将人参带回去炖了喂给母亲。吴母吃了上好的人参,脸色果然好了许多,睡觉终于安稳下来。

这天夜里,英茹睡到半夜,外头突然电闪雷鸣,却是没有下雨。

英茹睡着睡着,突然感觉枕头变硬了。起身一看,床头金光闪闪,她的枕头不知何时竟变成了一袋金子。

英茹高兴极了,心想母亲的病有救了,要请多少名医都不在话下。

回到家的英华发现姐姐给母亲请了名医,顿时觉得奇怪:阿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英茹扛不住弟弟的一再逼问,不得已将那晚的事告诉了他。

英华在这种事上有得是小聪明,他想:阿姐只是买了一棵人参就被老天爷赏了一袋金子,若我天天给母亲吃山珍海味补身子,老天爷看到后,说不定会赏赐我更多的金银财宝。

于是,他急冲冲拿出自己今日预备寻欢作乐的银子钱,跑到酒楼里买了一堆刚刚出炉的珍馐美馔,回到家也不管饭菜还滚烫,就强硬地喂给病床上的老母亲吃。

吴母不好拒绝儿子的美意,结果就是被烫了一嘴的泡。

且这些食材都是大补之物,对于吴母这副虚弱的病体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

她刚吃完不久,就感到一阵恶心,随后便呕吐起来,原本在大女儿照料下好不容易好转的病情又开始恶化。

英华哪管这么多,做完这些后满以为大功告成,只等着老天降下赏赐。

当天夜里,他特地待在家里没有出去。终于捱到深夜,听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打雷声,他兴奋得全身血液逆流,跑到门外对着天空大喊:“老天爷,我对母亲如此孝顺敬爱,您也赏赐我一些金银珠宝吧!”

话音刚落,一道雷电直直地劈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击中了英华。英华瞬间痛得失去意识,眼前一黑,随即昏倒在了地上。

后来,他虽然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却失了神智,整个人痴痴傻傻的,整天只知道张着嘴流口水。刘氏嫌弃不已,与他和离,回了娘家。

镇上的人再看到吴家小儿子,都会忍不住摇头叹息。人们都说,善有善果,恶有恶终。人在做,天在看。那些自以为是的算计,瞒得过身边的人,难道还瞒得过老天爷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