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某种程度上,卫子夫的外戚家族,称得上是西汉最强外戚了。
光是战功赫赫的卫青和霍去病,就够多少皇帝眼馋的。
当然,卫子夫的外戚里,可不止卫青霍去病这两人。
哪怕去掉卫青霍去病,卫子夫的娘家亲戚也是相当显赫的。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除了卫青霍去病之外,卫子夫的娘家,还有那些外戚,他们结局如何。

在卫青崛起立下战功之前,公孙贺是卫家最显赫的外戚了。
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因在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被封为平曲侯。
公孙贺也小小年纪就随父上了战场,立有功劳,成为太子舍人。
当时的太子,正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登基之后,便把公孙贺这个东宫旧人提拔成了太仆。这是九卿之一,负责掌管皇帝出行的车辆和官府的马匹饲养。
汉武帝一直雄心勃勃要反击匈奴,而和匈奴人打仗,骑兵尤为重要。公孙贺这个职位,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公孙贺在遇到卫家人之前,就已经是汉武帝的宠臣和重臣了。
因此,汉武帝在宠幸卫子夫之后,把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公孙贺为妻,是恩宠卫氏的体现。
在这个阶段,恐怕还是卫家沾公孙贺的光更多呢。

等卫子夫盛宠十余年、为汉武帝生下长子,卫青又打赢了汉朝主动出击匈奴的第一场胜仗之后,公孙贺和卫家的地位对比,就不一样了。
早在卫青出征之前,公孙贺就参与到对匈奴作战当中了。马邑之谋中,公孙贺作为轻车将军,埋伏在山谷里,等着伏击匈奴单于。
但这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公孙贺也无功而返。
汉武帝没有放弃他。4年后,汉武帝派出4路大军出击匈奴,这也是卫青第一次出征匈奴。而公孙贺再次被封为轻车将军,率领1万骑兵去寻找匈奴人交战,和卫青同等待遇。
可是公孙贺出战之后,连匈奴人的影子都见不着,再一次无功而返。而他的小舅子卫青,则一路打到了匈奴的祭天之地龙城,拉开了汉朝反击匈奴的序幕。
卫青一跃成为汉武帝最器重的将领。
第二年,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长子,被封为皇后。
公孙贺这个汉武帝的东宫旧臣,成了卫氏羽翼之下的人,就连南奅侯的爵位,也是以卫青部下的身份出征获得的。
不过,公孙贺实在是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他除了封侯那一战之外,还曾3次跟随卫青出征,全都无功而返。

卫青去世之后,公孙贺又一跃成为卫家外戚的顶梁柱,更是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朝堂上唯一的倚仗。
当时的卫家,已经不复往日风光。漠北之战后,霍去病英年早逝,几年后他的儿子霍嬗也夭折,冠军侯的爵位没能传承下来。
而缺钱的汉武帝,又在元鼎五年,以列侯们进献的酎金成色不足为由,一口气削了106个列侯的爵位,卫青的儿子和公孙贺也在其中。
一门五侯的卫家,顿时只剩下卫青的长平侯撑门面了。卫青去世之后,他的长子卫伉继承爵位,但卫伉是个纨绔子弟,远远没有卫青的影响力。
此时,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和刘据的太子之位还算稳固,但他们也不如之前受宠了。
不过汉武帝还没有老糊涂,深知储位稳固的重要性。而刘据作为太子,也需要强有力的外戚做支持。
于是,在卫青去世3年后,汉武帝拜公孙贺为丞相。
起初,公孙贺还不敢接受。毕竟汉武帝的前3任丞相,都不得善终。
后来,在汉武帝的坚持之下,公孙贺只能苦着脸上任了。
他和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则接任了他留下的太仆之位。

等到汉武帝厌弃了卫子夫和刘据之后,公孙贺这个卫氏在朝堂上最后的倚仗,又成了被首要打击的对象。
当时的公孙贺,已经当了快10年丞相,在汉武帝的历任丞相里,算是比较坚挺的。
征和元年年末,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被爆出擅用北军军饷,被投进监狱。
公孙贺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他决定立个功,把儿子赎出来。于是,征和二年春天,他抓住了汉武帝一直在通缉的游侠朱安世。
想不到朱安世在狱中给汉武帝上书,状告公孙贺父子用巫蛊诅咒汉武帝、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
汉武帝未曾彻查,便将公孙贺父子处死。卫子夫的女儿诸邑公主和卫青的儿子卫伉也被牵连而死。
卫子夫和刘据失去了在朝堂上最后的倚仗。
仅仅半年后,巫蛊之祸便爆发了。卫子夫和刘据双双自尽,长安城内血流成河。
公孙贺,这个汉武帝的东宫旧臣,卫子夫的大姐夫,用一生见证了卫氏的兴衰。

相比一生跌宕起伏的公孙贺,卫子夫二姐夫陈掌的人生,就低调平淡得多。
不过,陈掌的出身可不平淡。
他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的曾孙。陈平的曲逆侯爵位传到他这一代,封户已经多达16000户。
要知道,霍去病打了一辈子胜仗,封户比这还略少些。这是当时顶级大富大贵的万户侯,又有陈平的祖荫光环,异常显赫。
不过,陈掌并不是继承了曲逆侯爵位的那个人。他们本意带的曲逆侯,是他的大哥陈何。
也就是说,陈掌在遇到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的时候,是丞相陈平的后人,顶级的世家公子,又是万户侯的亲弟弟。
他看上了还是婢女的卫少儿,与她私通。不过,他似乎没打算娶她为妻。
直到卫子夫得宠之后,汉武帝召见卫少儿,才正式把卫少儿嫁给了陈掌。
当时的卫少儿,并不止陈掌一个情人。
她与前任霍仲孺,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霍去病。
陈掌就这样成了霍去病的继父。

陈掌娶了卫少儿没多久,大哥陈何因为强抢别人的妻子,被汉武帝砍了。曲逆侯的爵位也被废黜。
不过陈家毕竟是开国功臣的后人,若是汉武帝愿意对陈家网开一面,还是可以另找陈家子孙延续爵位的。
汉朝的另一个开国功臣萧何的后人,也因为犯罪被削酂侯的爵位,汉武帝就“报萧相国德”,破例让那一代酂侯的弟弟继续继承爵位。
陈平觉得,自家祖上也对汉朝有大功,也有机会继续曲逆侯的爵位。而延续爵位最好的人选,当然是作为陈何弟弟的他了。
为此,他没少在汉武帝跟前活动,希望能恢复并继承曲逆侯之位。
汉武帝却始终不肯答应他。
曲逆侯爵位被废两年之后,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刘据,被封为皇后。卫青也因战功封侯。卫家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崛起。
陈掌则成为詹事,负责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可以说是成了卫子夫和刘据的大管家。
又过了6年,他的继子霍去病一战封侯,开启了名将之路。
而陈掌,在史书中没了别的记载,我们不知道他活了多久,和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有没有子女。
不过,一生平淡,没准也意味着有个好结局呢。

根据史书记载,卫青至少有3个儿子。
但是他们无一继承卫青的天赋和衣钵。
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出征,趁着匈奴右贤王轻敌之际,连夜长途奔袭包围右贤王打仗,近乎兵不血刃地俘虏了1万5千多人,缴获牲畜几百万头。
这是当时汉朝主动出击匈奴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汉武帝大喜过望,立马拜卫青为大将军。
他还觉得这不足以嘉奖卫青的功劳,又把卫青3个年幼的儿子都封为列侯。
汉朝规定,无功者不可封侯。汉武帝为了卫青打破这条规定,卫青这3个儿子,从小就领先于其他贵族少年。
不过,他们的列侯之位并没能维持多久。
霍去病去世的第二年,卫青的长子卫伉因“矫制不害”,在封侯8年之后,被削了爵位。不过史书没有记载卫伉到底矫制了什么事。
又过了4年,汉武帝以列侯所送酎金成色不足为由,削了100多个列侯的爵位,卫青的两个儿子也在其中。
卫青父子4列侯,历经12年,又只剩下卫青的长平侯了。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根据史书记载,卫伉由于继母平阳公主的缘故,继承了卫青的长平侯爵位。
由此可见,卫伉原本没有继承爵位的资格的。他多半不是卫青的嫡长子。
不过,他没过几年,又把长平侯给弄没了。
汉武帝天汉年间,卫伉因为无符籍二擅自进宫,不仅被削了长平侯的爵位,还被罚到边塞筑了5年城。
此后,史书就没了卫伉的相关记载,直到巫蛊之祸的那一年,他在巫蛊之祸的前奏中,被姑父公孙贺牵连而死。
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记载比卫伉还少。我们甚至不知道卫青的次子卫不疑有没有被巫蛊之祸牵连。
卫青三子卫登的儿子,倒是在巫蛊之祸中幸存,并在汉宣帝登基之后,奉命复家。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卫伉和卫不疑应该都没有男性后代了,要不然轮不到卫登的儿子来复家。
从史书有限的记载来看,卫青这3个儿子,都没有卫青的风采,对卫氏的正面助力不大。
卫伉更是给卫氏拖了不少后腿。
真可以说是虎父犬子了。

除了卫青霍去病,以及本文重点介绍的几个人以外,卫子夫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
卫子夫的哥哥名叫卫长君,在卫子夫得宠后曾当过汉武帝的侍中,不过早早就去世了。
卫子夫的另外两个弟弟,一个叫卫步,一个叫卫广。卫步在史书上除了提了一下是卫子夫的弟弟,没有任何记载,生平无从考究。
而卫广的问题,则要复杂一些。
汉武帝年间,有一个叫做卫广的将领,曾平定过南夷,攻打过昆明国。
但史书上提及卫家人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提过卫广的功劳。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这个叫做卫广的将领,是卫子夫的弟弟,还是恰好和卫子夫弟弟同名。
此外,霍去病虽然早逝,长子也无子夭折,但从霍光卫霍去病孙子求列侯之位可以看出,霍去病还有其他的儿子长大成人。
不过,霍去病的儿子在汉武帝年间没有什么存在感,大约对卫氏的助力也不大。
卫子夫能靠得住的外戚,总的来说也就是卫青、霍去病、公孙贺,以及可能的卫广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