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打卡、上坟烧香,到底哪个更重要?

台台君说史 2024-04-04 14:57:30

插科打诨说历史,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来到台台君说史。

趁着清明节当天,台台君不妨说说清明祭祖那些事儿。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所以各地祭祖或者上坟的风俗不一样,但大差不差的也就是烧香、烧纸钱、点蜡烛以及放鞭炮那些事。

中国其实不像西方国家有一个统一的信仰,儒、释、道三家虽说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真正对于国人来说,他们内心的神还是自己的祖先。

虽然现在烧香和拜佛几乎已经成了连带在一起的词句,但这一习俗却一直坚持到科学发达的今天。

我们先抛开佛教在寺庙烧香拜佛的这类形式,

我们先来说说为何要如此祭拜亲人?这当然缘于古人的认知水平有限,便幻想着自己的亲人离世后是登天而去,而神亦居于天上,故而祭拜之物须朝天上祭拜。

那个时候的人哪有东西是可以给天上的祖先给的?似乎就只有烟了,可这烟也得有讲究,不能随便烧一团东西就给祖先。

所以烟首先至少得是香的,得让天上的祖先闻起来受用,再后来的纸钱几乎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说烧纸,但至少得是个“天地银行”出品的说法。

古人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断绝“香火”,实际就是没有后人给先祖往天上烧东西了。

这种祭祖的事自然也就刻在国人的骨子里了。

后来佛教在古代大行其道,使得烧香拜佛变成同样的道理。佛乃高高在上之神,居于天上,我们这些平凡之人自然要供奉佛祖,信佛之后也就“烧香拜佛”了。

这种祭祖的形式和中国的伦理其实是相得益彰的,古以“孝”治天下,祭祖虽说也是一种形式,但确实也是内容的显现部分。这种区别就见仁见智了。

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亦必有“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领会了本质之物,我们或许会觉得形式不甚重要,但形式特有的仪式感和感染力却也是族群发展壮大的必要利器。

其实我们生活中注重的形式比内容要多得多,它几乎贯穿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上班打卡,譬如见人要衣着得体,譬如上坟香烛蜡烛纸钱。

这些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呢?恐怕很难下一个定论了。除非你上班不打卡。除非你见人很邋遢,除非你上坟什么都无需准备。

你觉得呢?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