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者,从不抱怨“员工不主动”

研究点带货事儿 2025-02-09 12:50:41
提到对员工的要求,不少老板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有自驱力,不用上级催促,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提升自我,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在实际的公司管理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学习。 比如,之前有个商家就反映:现在很多公司里的运营,非常依赖上级的运营思路和方法,很少能自己去主动学习研究,在工作中,只是一味地等待上级给思路。 这个商家自己也很困惑,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公司在当初选人的时候没选对?还是在培养方式上存在缺陷呢? 今天这篇推文,我们就从这个商家的问题出发,结合着一些优秀商家的精彩分享,一起来聊聊员工自驱力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 厘清自己的期待 其实,如果是按照一个普通员工的标准来评价,并不需要运营有多么强的自驱力,只要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不必进行过多的学习和研究。 当我们对员工的自驱力不太满意的时候,要厘清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对这个业务有期待,还是对这个人有期待。 如果是对这个业务有期待,希望这项业务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新的突破,更好进行发展。那就要重新划分一下公司对这个运营的需求是什么,根据这个新的需求,找到运营谈话,指出他在未来的提升方向。 如果是对人有期待,就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当初给这个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因为员工的能力和收入是相匹配的,很多时候,管理者的不满有可能是对员工的期待过高。 如果是希望业务有更大的发展,只要员工愿意和公司一起走下去,那我们就要花力气和资源去培养。 一定不要寄希望于员工主动学习,草堂核心俱乐部的会员商家诗光分享过自己的读书感悟,他讲到: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人性的事情,很少有人天生就喜欢读书,但凡能够在这一方面能够去做到主动学习的人,大部分都能成为比较优秀的行业精英。这种人放在公司里,大概率也会成为业务骨干。 二 老板领路,还是培训兜底 刚刚提到主动学习,草堂核心俱乐部的会员商家海山也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被动学习比主动学习可能会更有效果,一家好公司,需要有学习型组织。 通过高频率的培训,在整个公司打造学习氛围,把实操内容划分成一个个专题进行学习,能够让这个团队发生一些质的变化,而不一定要求主动学习,因为主动学习的人太少。 因此,对于公司里的大部分普通员工来说,一定要有相应的培训体系进行配套,而不是寄希望于所有人都主动学习,毕竟能做到主动学习的是少数人。 如果老板本身对店铺运营路径的探索热情非常高,下属做起来就得心应手。 比如商家老胡,就特别擅长流程化管理,通过极致的逻辑分析能力,在公司建立中台,把运营的各个环节系统化标准化,只要按照他的标准去执行,很少会出现BUG,公司的业绩也能有不错提升。 强大大公司,有自己的战略研究部,不断研究可以落地的管理运营方案。 但是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每个老板或公司都具备这么强大的流程化能力,对于大多数卖家来说,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公司的日常培训。 如果公司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却对人和业务有很高的期待,那是不合理的。 所以,公司要重点去做内部的培训,给运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参考路径。让他们有能力有机会去学习,想让员工学习,至少要给他们一个参照物来模仿。 人不可能完美地解决一个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当能力提升有难度的时候,他就需要公司或上级提供思路来打破这些僵局。 有了固定的培训流程,我们可以通过赛马来检查学习效果。 不过,有的时候,想在短时间内去提升运营的难度是很大的。比如公司销售的产品相对比较复杂。 产品客单价在10000左右,如果轻易换人,很有可能会伤筋动骨,因为很多人用几个月的时间接触这个类目的产品,才能逐步搞清楚产品的工艺和各种设计细节,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 关于公司培训,一定要做扎实。慢慢来,比较快。 三 引入PK机制 做好了培训,为了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巩固业务技能水平,我们还可以试着建立PK机制。 这个机制在落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设置一定的PK金额。 爱赌是人的天性,在PK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要进行“下注”。金额要在员工的承受范围内,并能够对他产生触动为准。 比如某个参与者月入6000元,PK金额定在3000的时候,触动最为强烈,如果把标准定到5000元,那会因为破产压力过大而放弃。 第二,确定PK流程。 1.由挑战方向应战方提出PK请求。 2.应战方接受挑战,PK对象确定,应战方如不接受挑战,则PK取消。 3.应战方接受挑战后,确定PK时间、地点和PK方式。 4.制定奖励、惩罚额度和PK规则,选出PK裁判或见证人。 5.进行PK,决出胜者。 第三,保证裁判机制的公平和透明。 1.判罚和评分标准统一,保证公平。 2.PK裁判的判罚要公正,PK裁判严格按照PK规则执行判罚。 3.PK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让PK胜者得到应有的奖励和荣誉,同时让PK败者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努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并最终促进公司发展。 比如,有一个岗位空了,就通过PK对方式进行多人竞争。如果有两个人同时可胜任此岗位,就进行终极PK,永远只跟一个人要结果。 在PK挑战赛中,一般由业绩低者向业绩高者发起挑战。PK一般P单一指标,便于考核,单一指标是指对企业业绩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如点击率,转化率,销售额等。PK需要有PK合同、日期与PK指标,一般为每月最后一天的12:00。 在PK期间,每天公布PK的进展情况,通过PK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具体业务操作步骤向优秀者学习、安排优秀者分享,建立标准化流程。 举个PK的案例,为了激发运营的业务潜力,我们可以让每个参与者下注500元进行PK。 每月按照任务达成率,同期增长率进行综合排名,对于达不到80%任务的参与者,第一月给予警告,第二月给予待岗,第三个月淘汰或者调离本部门,每月进行月度表彰,颁发销售状元奖杯,分享成功经验。 给每个运营选定一个特定的指标进行PK,每月根据实际达成率进行评比,获胜一方赢得对方的下注。 通过一定程度的竞争,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个人的成长也能更好地反作用于公司。 四 结语 作为管理者,不能简单地把员工的自驱力不足归咎为员工的个人原因,公司需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逐步完善自己的培训制度,给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