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猪,大家就会想到肥。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猪的“体脂”可能比你还低。
医学研究中,人类男性体脂超过25%、女性体脂超过30%,即可判定为肥胖。而猪的平均体脂率只有16.65%,按人的标准,简直可以算是“肌肉男”和“金刚芭比”的体态了。
美国、加拿大科学家在《代谢》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想对抗肥胖,要像猪猪一样吃饭——猪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一种“顺应生理时钟,不容易长肥肉”的自然进食法,而人类由于要配合社会节奏,在指定时间段上学、工作、社交,不幸失去这种本能。
为什么好吃懒动的“大肥猪”,体脂率会比“打工牛马”还低?它们的进食法有何神奇?

事实上,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控制进食时间来减肥的手段,在过去并不少见,比如风靡全球的16+8饮食法、地中海饮食法、生酮饮食法等,而“猪食”减肥法给减脂人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招:
1)保证每一餐中,都含有GI指数较低的食物(比如,未精加工的玉米、小麦、大豆等);
2)少碰果糖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水果、蜂蜜、碳酸饮料等,研究表明果糖不仅是脂肪生成的原料,也是让脂肪源源不断产生的促进剂;
3)少吃多餐,一些代谢健康受损的猪,还会自觉按需限制进食,以防止血糖骤升。
对于效仿猪吃饭减肥,科学家的解释是,二者生理很接近,都是杂食性动物,而且消化道也非常相似。这就意味着,能让猪降低体脂的饮食结构、进食方式,对人也有效果。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猪的体脂率虽然低,但外表看上去并不瘦,体重也十分“压秤”,并且很多像猪猪一样坚持以素食为主的明星名人,也频频被曝“骨瘦如柴、成医院常客”。难道就没有一种减肥法,能让“胖友”们轻松甩掉肥肉,过上“轻盈人生”?

在全球肥胖潮下,为助力减肥人士科学减重,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今年初,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瘦身菌”AKK的临床效果验证,在减重圈引发热烈讨论。
该研究被权威期刊《细胞·代谢》收录。实验中,58名肥胖或超重的2型号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组。结果显示,接受AKK菌干预的志愿者们,仅仅12周后,肥胖及相关代谢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对此,韩国科学家进一步给出解释,AKK菌合成的“燃脂蛋白”P9,如同给脂肪盖上电热毯,加快脂肪消耗,从根源上阻止“肥肉”在肚子、下巴等部位堆积。同时,它还能诱导“饱腹感信号”GLP-1时刻待命,在人们进食时及时发出“吃饱了”的提醒,防止摄入过多卡路里。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肥胖和超重人口占比已超50%,腹型肥胖人群高达2.7亿。很多人即便BMI(体重指数)正常,腰围却已超标,被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悄然盯上。
在科学减重观念的引导下,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瘦身菌”AKK001近期在京东走红。江浙沪首批用户反馈,借助这种新成分辅助减重,哪怕是在家躺着刷剧、或是周末补觉,都会感觉身体变“轻盈”,体检报告单上,内脏脂肪也在逐步减少。
凭借“减肚子”“易瘦体质”等良好口碑,AKK001不仅在京东收获了11万+用户,还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汪华(化名)看到手机报道,又眼见身边朋友效果显著,啤酒肚明显变小,便果断在线上预约了订单。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里,体重管理已被纳入全民行动。不过专家指出,以往单纯盯着体重数字节食的做法并不科学,反而会加速身体肌肉量流失,而“健康杀手”内脏脂肪依旧难以消除。
正确的减肥应将体脂率和腰围作为关键目标,男性体脂率保持在15%-18%,女性保持在20%-25%为宜。此外,研究表明,在短期科学干预下,腰围下降幅度比体重变化更显著,所以大家不必因减重平台期而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