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志愿军后中央曾多次讨论主帅,因林彪避战而让彭德怀挂帅

史海撷英 2024-10-19 10:25: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军和苏军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三八线)为界,在南北两边分别接受日军投降。朝鲜虽然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统一的国家却被分为了两个部分。

南方政府是美国支持的李承晚大韩民国政府,成立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15日;北方政府是苏联支持的金日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9日。自此南北朝鲜正式分裂。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并将干涉的范围扩大到朝鲜以外的亚洲地区。

6月26日,美国派出驻守在日本的空军和海军入侵朝鲜帮助南朝鲜政府作战。6月27日美国操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向韩国政府提供援助的决议。7月7日,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成立了美国指挥的司令部,组织联合国军开入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遣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杜鲁门还在1950年6月27日的声明中称:“已下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美国的行径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台湾省地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宋朝时,澎湖就属于福建路;元朝和明朝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明朝末年,台湾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与日本。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1日,中、英、美三国首脑在《开罗宣言》中庄严宣布:要使得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台湾和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集团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暂时的分裂对峙局面。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在台湾的主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美国政府改变对台政策,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声称:“落入共产党手中的台湾可以比作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的供应舰。”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杜鲁门在今年1月5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

周恩来

同日,周总理也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政府宣布:“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不管美国帝国主义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8月下旬,周总理多次致电联合国安理会及联合国秘书长,揭露美国的侵略政策,控诉美国侵占领土台湾。联合国于9月29日通过决议,安理会受理中国控诉案列入议程,同意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讨论。但是在美国的操纵下,安理会及联大没有讨论中国提出的制止美国侵略的议案。

朝鲜战争的最初阶段,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冷静观察局势的发展,估计到这场战争不会轻易马上结束,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变措施,未雨绸缪做好长远打算。

1950年7月7日和10日,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提议,由周恩来副主席主持先后召开会议,讨论保卫国防问题,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一)抽调第十三兵团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二军,炮兵第一、第二、 第八师及高射炮兵、工兵、运输兵等各一部,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二)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三)以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第十三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将“决定”呈报毛泽东主席审查并函告起草简况。毛泽东当日批示:“照此执行”。

从这个决定可以想到,毛泽东已经在为出兵朝鲜做准备了。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迅速调集20多万的野战军,组成东北边防军。同时,向苏联订购武器,加快空军、炮兵和高射炮兵等特种兵建设,制定防空计划。

粟多珍

从这个决定可以想到,毛泽东已经在为出兵朝鲜布局人选了。而粟裕则是出兵朝鲜的最佳人选,否则不会把他放在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这个位置上。

为什么这样说?粟裕作为一代名将,指挥的经典战役太多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全歼整编七十四师。豫东战役,转变敌我态势,大大发展了我军的战略进攻。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上海,进军福建,解放舟山,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粟裕将军有遗憾,就是因为朝鲜战争而直接影响了解放台湾。

粟裕作为一代名将,在华东地区战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刘少奇曾经担任过新四军政治委员,他对粟裕的指挥才能十分认可,他说“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全军中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而粟裕的老搭档也是老领导陈毅对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给予高度评价,“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好。”他还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践兼优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毛泽东曾这样深情地评价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粟裕就是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的大厨师和美食家的代表者”。在毛泽东心中,出兵朝鲜第一人选粟裕是当仁不让的。

粟多珍

粟裕将军长年指挥战争多次负伤,身体已经到了不得不休息治病的时刻。在治病期间,毛泽东曾三次点将粟裕,由此可见粟裕将军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可无奈身体实在是不争气,最终粟裕写了一封亲笔信,委托罗瑞卿交给毛泽东,陈述自己的身体状况,怕耽误军情,实在是无法领军赴朝作战。当时粟裕得了美尼尔综合症,的确是身体差到了极致,对于一个军事指挥奇才,他肯定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

8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出国作战的准备。毛泽东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

8月27日起,美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并对我国境内目标进行轰炸和扫射,造成我国人员伤亡、财产损失。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9月28日,美军占领汉城。9月30日,美军进抵三八线。事实上,早在27日,美国高层就下达了对三八线实施军事行动的指令。

周恩来‍

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10月1日夜,南朝鲜军第3师开始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进犯。10月2日清晨,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立即从陆地上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

10月2日凌晨,彻夜未眠的毛泽东向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第十三兵团司令兼政委邓华发出紧急电报。电报的主要内容:请高岗同志接电后立即行动来京开会;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请邓华将准备情况及是否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再次郑重提出:“如果美国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当日下午,印度外长巴杰帕伊将周总理的谈话内容透露给了英国方面,并说他相信这是中国最后的决定。

然而美国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他们认为,苏联不采取军事行动,中国更不会采取行动。10月7日,继10月1日大批韩军越过三八线,美军也越过了三八线,向朝鲜北方大举进攻,并把战火推到了中朝边境。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

10月1日至3日,金日成连发两封电报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支援。斯大林在10月1日也发来电报致信毛泽东,建议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10月2日,毛泽东草拟了一封长电报,准备发给斯大林。内容是决定出兵朝鲜,并讲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必要性、初步的战略设想和参战前景的估计。但是这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电报并未送交苏联斯大林,原因就是当天下午召开的书记处会议,未达成出兵朝鲜的统一意见。

会后,毛泽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让罗申转达斯大林中央书记处的意见:中央许多同志对于出兵朝鲜要谨慎,目前最好克制一下,暂不出军队,同时积极准备力量。

毛泽东还特别声明:我们将召开一次党的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要出席。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

军情紧急,压力巨大,决策异常艰难。是否出兵,中央决策经历了一个从考虑出兵,到暂缓出兵,再到最终决定出兵的过程。

1950年10月2日下午3时,中南海颐年堂,中国共产党高层围绕是否出兵朝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等参加会议。

其实,在毛泽东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10月1日夜间会议,中央高层主要领导已初步达成了出兵朝鲜作战的意见。为了进一步吸收群众智慧、集思广益、丰富决策,毛泽东决定再次召开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没有想到产生了分歧。两种意见,两个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力主出兵,认为战火烧到了我们身边,唇亡齿寒,必须出战。另一部分人认为,我国刚刚获得解放,正需要休养生息,狠抓经济建设。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老百姓刚刚过上好日子,再去打仗,没必要冒这个风险。而且又是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作战,我们有多大的把握。

让毛泽东想不到的是两个人。一位是中央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边防司令高岗,他主管着整个东北大后方,保障大军的后勤供应。而另一位就是毛泽东信任有加的四野司令员林彪,在毛泽东亲自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战员却选择了退却,让中央高层领导失望。

事实上在粟裕重病在身不能上任东北边防司令员时,毛泽东已经想到了林彪,毛泽东说“林彪打仗又狠又刁”。和世界上头号强国打仗,而且对方有最先进的武器(飞机、大炮、原子弹),主帅的人选无疑很重要。

林祚大

粟裕不能成行,第二人选很快就有了答案,那就是林彪。毛泽东十分欣赏他的军事指挥奇才,无论是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林彪如一颗冉冉升起的红星,成为中共优秀将领中最优异的一个。

这个沉默寡言、冷静理性的军事指挥家参与指挥了太多的经典战役。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他穿着平型关战役缴获的日军军大衣,骑着缴获的东洋大马,带着长长的队伍行进在阎锡山防区。在隰县,被晋绥军误认为是日军将领,打了一枪把林彪给误伤了。毛泽东都心疼地流了眼泪。对于林彪,毛泽东充满了期待,他期待这位年轻的将军继续建功立业,再立新功,打败美帝国主义。中共高层对林彪也是充满了期待,然而,林彪却选择了逃避。

林彪在会上陈述了自己的理由:“美国人一个师有大炮几百门,我们一个军才有三十几门。他们有空军,我们没有。他们有海军,我们又没有。这仗怎么打啊?再看看国内,从红军打到解放军,二十几年就没停过,人心厌战啊,极度厌战,没有一个老百姓不厌战,没有一个战士不希望和平。现在遍地土匪多如牛毛,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以前,为了过上好日子,他们拿起枪跟我们走,现在解放了,又要他们拿枪,他们愿意吗?”

林彪的发言不仅表明不出兵朝鲜,而且间接地表达了自己更不会带兵赴朝作战。会议在争论中结束了。再加上林彪还向毛主席说自己也有病,每天晚上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有着“三怕”,实在是无能为力无法领兵入朝作战。

毛泽东没有想到林彪如此抵触出兵朝鲜,这位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的红军优秀将领,面对美帝国主义竟然表现得如此悲观,实质上是林彪对自身的得失看得过重,对美帝没有信心,他怕万一打输了影响了他的威信,而一旦获胜就是功高盖主。为将者没有必胜信念是不可能获得打仗胜利的。无奈只能换将了。

彭清宗

面对朝鲜战场的紧急形势,毛泽东认为早出兵对整个战局更为重要。林彪不能挂帅赴朝作战,才有了党中央第三次物色人选。这一次,毛泽东的选人却放到了大西北的彭老总。

20多年的并肩作战,毛泽东深知彭德怀是一位大家公认的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的帅才。在讨论会会上,毛泽东谈到志愿军司令时说,“出兵朝鲜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毛泽东话音一落,朱老总脱口而出:“对,老彭靠得住噢!”就这样常委们一致通过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

毛泽东特别指示周恩来总理10月3日安排专机接彭老总赴京参加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3日天气不凑巧,下着小雨,云层过低,而当时我们只有小型伊尔—14螺旋桨飞机,出于安全考虑,10月4日周总理才安排专机去接彭老总。

10月4日上午10时左右接彭老总的飞机抵达西安机场。10月4日早上,彭德怀还在参加西北厅局级会议以上干部会议,主要讨论西北经济发展问题。临近中午,接彭老总的中央办公厅的一同志来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见到彭总秘书杨凤安,告知要接彭老总立即赴京开会。

彭清宗

彭德怀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去北京开会。而且还专门派了飞机来接,党性极强的彭老总知道会议紧急,否则不会派专机接他。但不知道去开什么会。为了节省时间,他胡吃了一口,啃了两个冷馒头,喝了一杯水,立即动身,都没来得及和妻子浦安修告别,以至于几个月后浦安修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上了朝鲜战场,而且是志愿军总司令。

他以为是出席中央经济会议,临走他让秘书准备了一大堆西北经济发展的材料,准备向党中央毛泽东汇报。

这位出身贫苦农民的儿子,自解放后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大西北经济建设上,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亲自制定大西北发展经济计划。包括石油开采、建立交通网,在他的心中,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去处理解决。

在飞机上他苦思冥想,什么会议如此紧急?难道是朝鲜战场?朝鲜战场,林彪所属第十三兵团已经集结到位,要领兵出征,林彪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怎么都没想到,居然自己后来成了志愿军总司令。

下了飞机,奔赴会场。彭老总见到了周总理,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来不及说太多的话语,周总理说,“彭总,会议下午三点已经开始了,来不及等你,本计划昨天就派飞机接你,因为天气因素,只好推迟到今天,所以搞得你很紧张”。

周总理一贯的谦虚和善解人意,说话总是令人最舒服。彭总说:“没关系,没关系,先开会吧”。彭德怀到了会场时,和大家一一握手落座,会议已经快要接近尾声,围绕出不出兵朝鲜,还在争论着。

不赞成出兵的认为:新中国迫切需要医治战争的疗伤,迅速恢复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和平生活。而且,中国全境还没有完全解放,一些地区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新生政权还不巩固,况且对手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我们军事装备与武器相差太远,中国军队的厌战思想也很浓等等。

赞成出兵的认为:一旦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将对新中国产生巨大的威胁。唇亡齿寒,出于自身安全防护,必须出兵抗美援朝。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发言,“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性格耿直的彭老总在4日的会上没有发言,他静静地聆听大家的发言。毛泽东给了他一个晚上的思考时间,睡在舒服的席梦思床上,他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思考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

10月5日上午,彭老总被邓小平接到中南海。毛泽东问彭总,“你的意见呢?”当时周总理在场。彭老总干脆直接地说:“如果战争非打不可,晚打不如早打!”毛泽东听完哈哈大笑:“这次救兵搬对了”。

廖陈云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召开,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邓小平、张闻天、彭德怀、李富春、林彪、聂荣臻等参会,围绕出兵朝鲜的问题继续讨论着。

林彪依然是讲了一大堆困难,最后结论就是守住东北边防,以免引火烧身。周恩来说:“等到美军打到鸭绿江时,他会得寸进尺的,侵略者不会止步的!麦克阿瑟又会说鸭绿江不是边界。”彭老总这时站了起来,“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他要发动战争,随时可以找到借口!”“老虎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他的肠胃,向他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

关键时刻,彭老总的发言扭转了整个会议的局面,坚定了中央出兵朝鲜的决心,与会同志纷纷站起来与彭老总握手致意,赞同彭老总的见解。

毛泽东说:“彭老总讲得好,出兵参战困难确实很多,但朝鲜是我们的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肆意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出兵朝鲜的使命就这样确定了。“文化大革命”中面对非难,彭老总写道:“主席决定我去朝鲜,我也没有推诿。”

10月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召开,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毛泽东因有事未参会,继续研究出兵朝鲜有关问题。会议中,林彪仍然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美国拥有原子弹,而且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而我国刚刚解放,国内经济是个烂摊子,中央要慎重考虑。

周恩来

林彪的发言受到周总理的批评,周总理说:“现在不是讨论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理解落实毛主席的决定”。林彪继续反驳道:“出而不战行不行。把兵派出去,但不打。”周恩来和与会者都笑了:“别人隔岸观火,你是过江观火,行得通吗?”林彪被问得无话可对,再不做声。

10月8日,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彭德怀统帅大军入朝作战。毛泽东不仅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总司令,还把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鲜战场去打仗。同时,电告金日成:“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

尽管彭老总反复说明:“主席,这是战争!”毛泽东坚持己见:“我毛泽东号召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我的儿子就该第一个去打仗。”之后,毛岸英在彭老总身边当了俄文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诞生了,彭德怀领兵出征朝鲜正式决定,这一年,他52岁。彭德怀、高岗由北京抵达沈阳。

金日成派朴一禹到沈阳会见彭德怀,并介绍了战场敌军情况,希望志愿军迅速入朝作战。同一天,周恩来乘飞机赶赴莫斯科,主要是同苏联商谈军事援助事宜。

彭清宗

10月9日,彭德怀召集军级以上干部开会,传达中央出兵朝鲜的决定,动员做好出国作战的准备。10月10日,彭德怀与高岗在沈阳研究了出国作战问题,准备于11日过江,会见金日成,商讨联合作战的问题。10月11日,周恩来抵达苏联克里米亚,与正在休养的斯大林会见。斯大林表示,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但是苏联空军尚未做好准备,要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动。会谈后,周恩来致电毛泽东会谈具体情况。

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肯派出空军进行援助,当时中国的空军力量还很薄弱,希望苏联老大哥能给予一臂之力,帮助志愿军作战,但苏联明哲保身,只能靠自己了。因为苏联不能提供空中帮助,所以中国方面再次考虑了出兵时机。

10月12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高岗和第十三兵团司令邓华等人,第十三兵团各部仍旧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请彭德怀和高岗13日或14日来北京一谈。同时电告华东野战军陈毅,命令第九兵团原地整训,原计划直接北上,开往东北。10月12日深夜,毛泽东又让聂荣臻给彭德怀打电话,称“原定方案有变化,主席命你和高岗明日回京面商。”

10月13日晨,彭德怀、高岗坐火车到达沈阳,然后又乘专机飞回北京。下午参加了政治局会议。10月13日,毛泽东电告周恩来,中央政治局一致得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结论。

周总理在1958年2月志愿军干部大会上讲道:“我们和美帝国主义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在于是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上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的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多了。”这个讲话很好地解释了“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苏联方面得知中国立即决定出兵朝鲜了,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派遣空军到中国帮助防空和训练,但是苏联不派遣飞机入朝作战。

10月14日,毛泽东、彭德怀、聂荣臻研究渡江计划和出国的作战方案。同一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告知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决定10月19日开动,全军26万人渡过鸭绿江需要10天时间,记到10月28日才可以渡江完毕。”

10月15日,志愿军各部队全部移至安东、辑安一线,做好渡江准备,秘密集结待命,并进行了庄严宣誓。

10月16日,志愿军第42军从辑安度过鸭绿江,向战区运动。10月17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高岗等,命令志愿军两个军准备于19日出动;并请彭德怀、高岗18日到北京。

10月18日,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共中央会议研究出兵朝鲜问题。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了与斯大林会谈出兵援朝的情况。鉴于斯大林不同意出动苏联空军入朝掩护作战,但毕竟答应提供军事援助,会议决定志愿军按预定计划19日入朝作战。

18日晚,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入朝作战的正式命令。10月18日,彭德怀奉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以毛泽东的名义,给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及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发了一封特级绝密急电,电文如下: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鲜作战。自明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面告。毛泽东10月18日21时

彭清宗

这一天,中央军委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谢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秘密入朝,准备作战。至此,出兵朝鲜尘埃落定。但是决策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这是毛泽东反复考虑下的最难的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对中国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刚刚脱下战袍的彭大将军临危受命,走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你有你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手榴弹一定可以打败原子弹,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这一刻凝聚成一股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1953年7月27日上午9时,中美双方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彭德怀司令员用中国传统毛笔庄严写下三个大字“彭德怀”。

而美军代表克拉克代表美方签字,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朝鲜半岛的战争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很痛苦。”

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维护了世界的和平。正如彭德怀元帅说的:“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