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点名要乌克兰的稀土资产,这就能满足他的胃口了?英国《每日电讯报》抖出了一份标着“机密”的协议草案,全世界的目光都凝固了:特朗普给乌克兰开出的“和平价码”,哪里是盟友间的互助条款?分明是一张敲骨吸髓的卖身契。
根据草案内容,美国不仅要拿走乌克兰稀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50%收益,还将控制其港口、基础设施和未来所有资源开发项目的“优先权”,甚至要求乌克兰成立“联合投资基金”,确保“冲突各方不从中获益”。更荒谬的是,协议规定所有争议须受纽约法律管辖,连乌克兰的主权司法权都被架空,简而言之就是,不给乌克兰一点活路!
这份协议若落地,乌克兰将沦为美国的“资源殖民地”,而泽连斯基政府则成了亲手递上锁链的“签字人”。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震天响。早在2月初,他就公开要求乌克兰用价值5000亿美元的稀土矿产“偿还”美国援助,声称“我们投入了数千亿美元,至少得拿回点什么”。但现实是,美国对乌援助实际到账仅约750亿美元,而特朗普却狮子大开口索要6倍于援助额的“债务”。这种堪比高利贷的“交易艺术”,连德国总理朔尔茨都忍不住痛批其“自负且以自我为中心”。
可悲的是,泽连斯基竟在压力下“基本同意”这一条款,甚至主动提出让美国企业垄断乌克兰重建项目,试图用国家资源换取特朗普的“善意”。
乌克兰的悲剧在于,它以为自己是棋盘上的棋手,实则早已沦为砧板上的鱼肉。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始终坚信自己是西方“自由世界”的盾牌。泽连斯基政府一面高喊“为欧洲而战”,一面将国家命运押注于美国的军事援助。然而,特朗普的协议草案曝光后,所有幻象瞬间破灭——原来美国的“支持”早已明码标价,而乌克兰的牺牲不过是这场地缘赌局的入场费。
美国防长海格塞斯早就定调: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切实际”,美军绝不会为乌克兰流血,欧洲必须自己派兵对抗俄罗斯。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与普京通话商谈“停火”,一边却要求乌克兰割让乌东领土,甚至暗示“乌克兰未来可能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这种赤裸裸的背叛,让欧洲盟友都瞠目结舌。法国《世界报》哀叹:“美国端走了餐桌上的主菜,连盘子都没给欧洲留。”
乌克兰的处境令人想起一则黑色笑话:猎人许诺保护羔羊免受狼群袭击,结果转头就把羔羊炖成了汤。泽连斯基或许曾幻想通过战争重塑国家地位,但现实是,美国早已将乌克兰的国土、资源乃至主权,都列入了“战后清算”的菜单。
这场协议不但是美国对乌克兰的压榨,还是对欧洲盟友的背刺。俄乌冲突本是欧美联手给俄罗斯设下的困局,如今战局陷入僵持,美国却直接掀翻牌桌,独吞所有筹码。 根据特朗普政府的规划,欧洲不仅要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承担乌克兰防务的主力,还得购买美国高价武器“对抗俄罗斯”。而美国自己呢?一边抽身撤离欧洲安全事务,一边通过“资源抵债”协议收割乌克兰经济命脉。更狠的是,协议草案明确规定“冲突各方不得从重建中获益”——这等于直接断了欧洲企业参与乌克兰重建的财路。德国《明镜周刊》尖锐指出:“美国用乌克兰的血肉喂饱自己,却让欧洲啃骨头。”
这种操作堪称“殖民主义2.0”:美国通过资本与法律条款,实现对乌克兰的远程控制,而欧洲则被迫为这场失败的代理人战争买单。难怪波兰总统私下抱怨:“我们还在讨论派不派兵,美国人已经拿着合同来收租了。”
看着特朗普的协议草案,中国人很难不想到1946年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年抗战刚结束,美国便逼迫国民政府签署这份“平等条约”,实则赋予美国资本在中国境内免税、自由经营、资源开采等特权,将中国变成其经济附庸。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今天的乌克兰,正在签署一份21世纪的“新殖民契约”。
二者的逻辑如出一辙:以“援助”为名,行控制之实;用法律条文包裹经济掠夺;将主权国家的命运绑上资本战车。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中国尚有民族意识觉醒的曙光,而今天的乌克兰,却在“抗俄”大旗下主动交出了经济主权。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边对乌克兰敲骨吸髓,一边竟将矛头转向中国,声称“中国威胁美国边境”。这种倒打一耙的话术,与19世纪美国以“欧洲威胁”为由侵略拉美的历史何其相似?正如网友调侃:“强盗的逻辑永远是——你的资源是我的,我的麻烦是你的。”
乌克兰的遭遇给所有小国上了一课:在西方规则下的餐桌上,没有什么利益交换,只有赤裸裸的生吞活剥。当初美国军援抵达乌克兰时,泽连斯基欢呼雀跃,但他没想到,那些标着“民主”“自由”的武器箱里,早就藏好了锁住乌克兰脖颈的镣铐。
特朗普的协议撕下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温情面纱,露出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它提醒世人:弱国若将命运寄托于他国的“善意”,终将沦为餐盘上的盛宴。而对于中国而言,乌克兰的教训更加深刻——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筑牢发展根基,才能避免成为霸权菜单上的下一道“硬菜”。
此刻,泽连斯基或许正望着那份协议草案发呆。窗外,基辅的寒风呼啸而过,而历史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尊严,不是靠施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