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美国背叛,欧洲准备自己动手,英专家:打败俄罗斯只需200个师

吕喆有话说 2025-02-21 09:02:44

美俄高层在沙特秘密会谈的消息传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焦虑肉眼可见。这位曾经高呼“西方盟友永不抛弃乌克兰”的演员总统,如今正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对乌援助冻结、欧洲被迫“接盘”、俄军持续施压,而中国悄然成为他外交名单上的新选项。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正在撕开西方阵营的裂缝,现在这场大戏,已经进入了“美国撤退、欧洲自救”的桥段。

特朗普政府一纸“暂停对外援助90天”的行政令,让乌克兰瞬间陷入断炊危机。尽管国务卿鲁比奥坚称“美国不会抛弃盟友”,但现实是:价值800多亿美元的美国军援戛然而止,乌军最依赖的“海马斯”火箭炮、155毫米炮弹的供应链断裂,而欧洲连填补空缺的军工产能都没有。

美国一边抽身,一边却与俄罗斯达成默契,施压乌克兰开启大选。美俄突然联手要求泽连斯基“还政于民”,表面是推动民主,实则是要换掉这个“不听话的棋子”。一个被战争拖垮的乌克兰,早已不符合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算盘,俄议员斯卢茨基公开宣称:“冻结援助是为美俄交易铺路。”

被美国背刺的欧洲,突然高调宣布“没有美国也能赢”。欧盟委员会宣称未来几年追加1150亿英镑援助,德国总理朔尔茨喊出“欧洲军工将撑起乌克兰天空”,波兰则准备扩军30万,英国军事专家更抛出惊人论调,宣称经过计算,欧洲只需要集结200个师约300万人,沿着2800公里的战线,发动4次“超级”规模进攻和登陆作战,就可以“一举击溃俄军”。

200个师、300万人,4次“超级反攻”,欧洲什么时候这么强大了?我先算一算这笔账:

首先是经济账:三年间欧盟对乌援助已达133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140亿美元。但欧洲的“慷慨”本质是自救,如果乌克兰崩溃,难民潮和能源危机将直接冲击欧盟经济和社会。

其次是政治账:马克龙曾哀叹“北约脑死亡”,如今正是摆脱美国操控、重塑欧洲防务自主的机会。用泽连斯基的话说就是:“欧洲必须证明自己不是美国的提线木偶。”

最后是军事账:欧洲军工联合体已经蠢蠢欲动。法国推销“阵风”战机,德国重启坦克生产线,不过这些“临时抱佛脚”的产能,永远是远水难解近渴;英国专家表示需要200个师,目前只有70个师的规模。

我们退一步讲,就算欧洲真就集结了200个师,就能获得胜利吗?英国专家的“速胜论”,听起来好像是一场游戏攻略,但现实战场不是《红色警戒》:

欧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仍在加速:乌军损失规模据估计达到了百万之多,而俄罗斯军工厂的生产线上,坦克装甲车,不管是新造还是翻新,正在不断被送往前线,而俄军的核威慑、能源武器、动员体制仍是悬在欧洲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目前的情况看,欧洲的军事实力“含水量”太高:北约目前现有的70个师中,真正具备高强度作战能力的不足三分之一。德国联邦国防军被曝“40%装备无法使用”,西班牙陆军甚至缺少冬季作战服,整个英国能立刻出动的只有两个旅!

眼下的乌克兰即使一个无底洞:泽连斯基最新“愿望清单”希望中国“推动停火、保障安全、投资重建”,但连美国都扛不住的开销,中国肯定不会贸然出手,在这样的情况下,而欧洲又能撑多久?

这场“去美国化”自救运动,暴露了欧洲战略的深层困境:价值观被绑架,欧盟为乌克兰砸钱,特朗普正通过贝莱德财团控制乌铁路、电力、矿山,甚至稀土资源。所谓“援助”,不过是资本收割的遮羞布。

威慑力破碎,俄罗斯吃准了欧洲“怕死人更怕停电”的软肋。普京断言,“北约的团结只存在于新闻稿里”,现实也恰恰如此。

欧洲有人觉得,“200个师”就能终结战争,其实已经落入了特朗普的算计。他想用乌克兰的资源制衡中国,用欧洲钱包填补军费,用俄罗斯制造压力重塑霸权。

将安全外包给别人,终会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欧洲若真想“独立”,就应该先考虑清楚:美国撤军波罗的海、俄罗斯陈兵乌克兰,自己是否做好了流血的准备?

0 阅读:0

吕喆有话说

简介:没错,我就是吕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