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这本用心的散文集,情深意切的文字令人动容

调皮的小文案 2023-03-06 16:16:02

《我的孤独在人群中》,这是我今年读过最为用心的一本散文集,没有之一。

作者是刘亮程,头衔之多,足以证明其水平: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乡村哲学家、自然文学大师。

翻开这本散文集,充满哲思的句子,以及对“梦”、“时光”、“童年”、“村庄生活”、“死亡”等关键词的深刻描绘和解读,而这些情深意切的文字,令人动容。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人能感受到别人的爱。感情刻印在一切事物之上,穿越空间。”

这本散文集极具感情,浓烈又克制,跨越作者的人生记忆全过程,却又充满温柔和坚韧的力量,彷佛能穿越时空,直达我们的读者脑海,是那么清晰可靠。

一些读后感

1、时光对人和事物的耐心等候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快的事物,还是跑得最慢的蜗牛,都不能跑得过时光,也丝毫不差地落在我们的记忆中,伴我们成长。

不管是五岁还是五十岁的我,都在时光流逝中,孤独存在着,即使时光在自己的注视下,有时缓慢,但从未停歇过,就像我的人生没有回头路。回想经历过的人和事,他们仿佛想靠自己的双腿去跑赢时光,赢得一刻喘息,不啻夸父逐日般可笑可悲可叹。

2、作者的孤独在于,见证了一生的过程,且无法回头改变,即便是一件微不足道且有价值的事情。这种无奈感,直到人开始懂事的时候,越发的强烈。当呱呱坠地之时,哭泣是我们的呐喊,全由本能驱使着寻找母乳的味道,去咬,去吮吸,这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生存的渴求。

然而直到我们成年后,世界不再是单纯黑白色,母乳的味道早已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人群之中的孤独感,并随着时光流逝,对周边事物越发熟悉,也就越发浓郁。

3、在路上匆忙的形形色色的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我之所以如此笃定,真正有家有归宿的人,是不会没完没了地在路上转悠。而我过早找到归宿,在一个房子里,一扇窗内,一张床上,和一个伴侣睡觉,不想挪窝。

不管是城市,还是村庄里,家仿佛成为一种归宿,更是一种孤独的寄生资源。许多人都不敢轻易挪动,尤其在农村,自己的根早已深植于此,那是先人打拼而来的资源,更有传承已久的文化和血脉。

4、熟悉的陌生人。突然就想到了萧亚轩的这首歌。

群居动物的我们,离不开交际,并随着大流,身不由己地适应着群体内的互动。然而,很少人会真正的想了解你内心的世界,表面交际更衬托在人群中孤独的自己。点头之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动物本能,我们不能选择,更不能放弃这一本能,只要我们有一刻还在这世上。

一些摘抄

我们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让跑得快的、走得慢的都和我们待在一起。——《把时间绊了一跤》

睡着的人,不知道醒着的人干了什么。醒着的人,一样不知道睡着的人梦见了什么。——《终于轮到我说话了》

所谓的道路不过是一种摆设,供那些在大地上瞎兜圈子的人们玩耍的游戏。——《住多久才算是家》

每个人都在找一件事,跟别人不一样的事。——《给太阳打一声招呼》

醒着的人,看见一场一场的梦把人带向远处,他自己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守夜人》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