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知 原创
作者 | 马戎 编辑 | 汉卿
素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再度出圈。流量的引爆点不是「火星移民计划」之类的大动作,而是一则条款。
由埃隆·马斯克掌管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向参加Starlink(星链计划,卫星互联网服务)项目内测的用户发送了一封邀请邮件,其中服务条款第九条这样写道:
「对于在火星上提供的服务,或通过星际飞船或其他殖民化航天器向火星提供的服务,当事方承认火星为自由星球,并且没有任何地球上的政府对火星活动具有权威或主权。」
在外界解读中,这一条款被用于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相提并论。当人类到其它星球活动或定居,马斯克告诉人类,你们不必遵守地球的现行法律。
而另一在社交媒体受普遍接受的解读是,这延续了埃隆·马斯克一贯的品牌造势风格,尤其是为其特斯拉的汽车帝国造势。
如果详尽观察特斯拉,你将看到近年来投资者争辩最为激烈的标的。
从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本人的偶像身份;到特斯拉电动车的细节设计;再到特斯拉美股疯狂飙升的股价、远超传统公司的700倍PE估值水平。
作为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头羊,特斯拉在2020年近五倍的股价增长,正在引领新能源车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增长快车道。
在今年6月10日,特斯拉市值已经超越丰田,化身全球最大车企。巴伦资本创始人罗恩·巴伦声称,特斯拉未来十年内还有10倍的增长空间。
国内造车新势力同样受益,蔚来股价飙升至最高49.35美元,接近发行价的八倍;理想股价升至32.78美元,接近发行价的三倍。
一场震动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正在上演。
新十年汽车消费指南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汽车消费乃是物质基础丰厚的产物。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当前汽车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更加强烈。
相比之下人均GDP高、经济更发达的国家汽车千人保有量相应就更高。二十年前,人们的代步工具还集中于自行车,二十年后,汽车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
那么在未来十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将如何变化?
在近期由汽车之家发布的「2020中国汽车消费指南」(以下称报告)中,未来汽车消费的重大变革被准确地勾勒出来。
截至2020年6月,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93辆。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同等经济水平国家的一半,而与中国相同拥有更高人口密度的日韩,千人保有量也都更高,均在400辆以上的水平。
意味着,当前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处于低值水平,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达到238辆/千人水平。到2030年将达到289辆/千人。
这表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仍有较高的增长空间。随着收入水平提升及道路交通环境改善,预计到202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
而在增量汽车消费中,低端市场将呈持续萎缩态势。
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在潜在购车用户中,购车预算在20万以上用户比例持续提升。从2017年上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增长了18.7%,而10万以下预算的用户比例下降了13.7%。
背后是强有力的消费升级态势,随着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中高端汽车正在挤压低端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在消费升级影响下,用户下单线索加权平均价格呈现上升态势,今年二季度相比2017年同期上涨3万元。
汽车市场的另一重要信号,就是新能源汽车,以及其背后新造车势力的崛起。
过去十年间,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推出有力的补贴措施。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规模,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截至2020年6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
尽管在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明显下滑趋势。但从长期增长看,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能源用车体验的提升,新能源市场将迎来以个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报告」预测,新能源市场将迎来以个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销量将突破300万辆,渗透率达到10%以上。
11月,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和威马陆续公布10月销量数据。从销售量看,四家的单月销量均突破3000辆,在造车新势力中逐渐形成第一梯队,与追赶者差距显著。
从品牌优势看,新造车势力相比传统车企的科技实力、产品设计和服务理念更具优势,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传统品牌用户关注份额呈逐年下滑趋势。
而中国新势力品牌关注份额的增长,必然会对市场存在的一些产品创新力不足的品牌造成冲击,同时也为市场注入活力,激发新能源市场的创新发展,刺激市场的优胜劣汰。这意味着,国内汽车行业的新一轮洗牌或在悄然进行中。
大数据时代
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汽车工业正在迈入大数据时代,包括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都在撬动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杠杆,引发时代革命。
以车联网技术为例,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器等一系列复杂、精密的专业设备,车辆可以完成对自身行驶环境的数据采集,如里程路况、车主情况、车身设备等。
当上述数据从千万个个体车辆汇集到汽车厂商后,厂商将有能力更全面了解汽车在消费者使用中产生的热点问题,以此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当售后数据反馈越多,汽车厂商的协调改进能力就越强,大数据的意义正在于此。
以车型研发为例,研发投入是车企决胜于未来的命脉所在。三季报显示,特斯拉的研发费用高达9.69亿美元,是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1亿美元的两倍以上。
高昂的研发投入意味着,一个覆盖主流市场的车型需要巨额研发成本,车企必须累积足够多的用户诉求和市场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更能掌握用户痛点的产品。并围绕预测销量展开采购。一旦遭遇市场滑铁卢,对车企意味着极高的试错成本。
不仅在研发端、销售端的逻辑也是如此。
在大数据时代以前,车企缺乏海量消费者数据的精准反馈渠道,而传统调研方式往往跟不上用户需求及市场风向变化。车企往往从经验出发从事研发与销售策略的制定。
因而,在大数据到来之前,汽车市场不乏单个车型面世即遭滑铁卢的窘况出现。而大数据的意义在于,提供前期的精准数据预测,用最精确的方式降低车企的试错成本。
以此次《洞见消费新十年》报告的制作方汽车之家为例。2017年,汽车之家发布的车智云,即是行业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为车企决策层量身打造的智慧大数据产品。
对车企来说,新的决策工具出现,意味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式开启。企业有必要在市场变动之前,通过决策工具辅助研发工作完成,以寻求尽可能快地占有市场或规避风险,同时缩短研发周期与成本。
在车智云系统中,营销漏斗是针对车企前期的研发及采购等环节的工具。用于车企对自身的营销效果评估,以及寻找潜在用户,完成精准营销。新车因定位失误而造成的销量遇冷,将在数据的助力下大大缩减。
从汽车之家的发展历程看,这个拥有4亿海量用户的平台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从行为数据、销售线索等各方面看,汽车之家都有能力成为行业大数据变革的发起点。
从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将经历从上游研发、生产到下游销售、消费的数字化进程。能抓住大数据时代机遇的企业,将更具机会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