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最为高
—— 浅议小说《月落姑苏》的青春写作叙事伦理
80后写作就是一种典型的青春写作,但青春写作的产生,确是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的作家、诗人多数都经历过青春写作这一阶段。因为,这个年龄正是多愁善感的时候,正是谈情说爱的季节。青春写作也就普遍与爱情有关、与理想有关、与成长有关。爱情、理想与成长当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

什么是叙事伦理?根据谢有顺的观点:“叙事不仅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也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叙事不仅是一种美学,也是一种伦理学。它在话语中的伦理形态是如何解析生命、抱慰生存的。”在作者层面,作者怎么写是一个方法问题,为什么这么写就是一个伦理问题。叙事(作品)本身就包含价值生成、伦理教育等功能。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心里会嘀咕“这人怎么这样,他应该怎么怎么样……”,而且,如果是爱情故事,多数人的心里,都希望男主主人公的误会能消除,最终能在一起。这样一种判断,一种代入感,其实也是一种伦理情感。《月落姑苏》是一部校园题材的爱情小说,上架建议是青春小说,显然属于一种青春写作,作者康锐也是一名80后。我们来看看这部青春写作的小说有着怎样的叙事伦理。

首先,与其他80后写作做一个简单的比较。80后写作是一种“青春进行时”,《月落姑苏》这部小说出版是在今年,创作可能要早一些吧。这是一部与多数80后写作不太一样的小说。80后写作一般偏爱表现青春残酷的一面,主人公也是叛逆的,具有反抗精神,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上一代也多是反面的形象,难以接受青春的叛逆形象,是一种压制的力量。作者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对现实既存观念和存在持怀疑、反思和反抗的态度。《草样年华》的邱飞逃学、游逛、睡觉、买醉、建乐队、恋爱,只顾现在,看不到未来,也不想看。《北京娃娃》中春树退学、滥性、追求金钱、喜欢朋克和摇滚,对于她来讲现在不自由,未来是没有意义的。《三重门》的林雨翔看不见未来,面临的只有四面悬崖的现实处境。这些年轻的身体在追求性爱、艺术、毒品,自虐般燃烧自己的青春,甚至是挥霍一次性的青春。《月落姑苏》却并非如此,在叙事伦理上更加理性,在情感处理上更加克制,没有充斥青春迷茫、怅惘梦想破碎的一面。江南的文化气息,主人公的重情重义,青春的爱恨离愁,虽然这是一部校园题材的小说,却更接近古代才子佳人式爱情,很纯美,很有诗意,用古典精神讲述一个现代故事。小说中没有特别坏的人,在追求自身爱情的同时,都在为对方考虑,这种爱情的处理非常高级、高尚。

其次,《月落姑苏》的互文性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复合型文本。这个主要体现在前两章和最后一章。小说题目化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意味着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伤感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因张爱玲的小说而结缘,在人物关系上,朱娜是陆骁的红玫瑰,成了一颗朱砂痣,孟瑶是陆骁的白玫瑰,化作一道白月光。陆骁与孟瑶两人神仙眷侣一般,畅游在江南的美景中,谈论古今风花雪月,探讨对人生、爱情的认识。西施的故事、董小婉的故事、芸娘的故事以及寒山的故事,《枫桥夜泊》《红楼梦》《雨巷》等作品,都出现在小说中。最后一章列出了男主人公陆骁,因思念孟瑶,创作的近千首诗歌中的二十多首作品。其他类型的文本还有主持词、对联、歌词、短信、留言条、网络热搜等。这也内容不仅扩充了小说文本的形式,小说的寓意也更具有文化意蕴,具备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古典美学精神。这与小说选择的传统叙事风格和伦理道德也是契合的。

最后,这部小说叙事结构很有特色。作者是一名导演、编剧。《月落姑苏》这部小说,几乎完全借鉴了电影叙事的技巧。陆骁与孟瑶的初遇与重逢,都与张爱玲的小说有关,初遇时的承诺在重逢时也实现了,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孟瑶还是在看张爱玲的小说,陆骁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一样的。主人公的记忆从现在回到了过去,就像一个镜头的闪回,连接了过去和现在。情感在凝聚,将要迸发尚未迸发,命运的捉弄与巧合,都在这一刻,这一句话中展现出来:“同学,你也喜欢张爱玲吗?”小说有九章,聚焦九个叙事场景,也是九个叙事单元。每一个场景,作者都在刻意追求一种画面感,无论是外部环境描写,还是人物对话,都是在作者的场面整体把控和调度下进行的。常德公寓一章的描写,将电影的镜头语言的运用做到了极致。在陆骁、朱娜与孟瑶、杨宇这两对“男女”之间,故事在同一时间发生,两条故事线索的描述就像是平行画面在不停切换、对比。小说的结尾也是一种开放型的结尾,陆骁与孟瑶最终有着怎样的相遇,之后又怎样的发展,小说并没有交待。最开始的一个画面和最后一个画面都是在火车上,陆骁、孟瑶乘坐的绿皮火车,杨宇、朱娜乘坐的则是高铁,也是一种呼应。

电影与小说,是两种文学艺术形式,电影的导演、也是小说的作者康锐提到,电影跟小说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很期待电影《江南:在爱开始的地方》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的。
(作者系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编辑部主任 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