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以“智能化”为矛,试图将燃油车钉在“传统”的十字架上时,吉利第四代博越L在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全球首秀,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起义。2025年4月9日,这场以“AI平权”为主题的发布会,不仅是一款新车的亮相,更是一次对行业叙事的重构——燃油车凭什么不能成为智能化的主角?
在新能源汽车主导技术话语权的当下,第四代博越L用实力撕掉了“燃油车等于落后”的标签。它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是一场设计美学的革新。山河气韵的设计语言让前脸格栅如流动的江河,2.4米贯穿灯带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成为动态光影的艺术载体。2785mm的轴距和纯平地台设计,将燃油车的空间实用性发挥到极致,后排110mm的膝部空间甚至让许多电动车汗颜。这些细节证明,燃油车的工程积淀依然是难以复制的优势。
但第四代博越L真正的杀手锏是智能化。当人们习惯将“智能”与“电动”划等号时,它用Flyme Auto 1.8车机系统搭配15.4英寸2.5K屏的组合,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7nm龍鹰一号芯片让系统响应速度提升2.3秒,方言识别和多指令并行功能,让智能交互不再是电动车的专利。更令人惊艳的是16扬声器Flyme Sound音响和256色氛围灯的联动,它们能模拟自然景观的声场与色值,这种沉浸式体验甚至超越了部分30万级电动车型。燃油车与智能化的融合,在这里不再是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选择开封清明上河园作为发布地点,吉利显然埋下了更深层的隐喻。这座见证过千年技术变迁的古都,恰如汽车产业面临的十字路口——当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我们是否应该用动力形式划分技术等级?第四代博越L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通过芯片算力与生态互通,它证明智能化本质上是软件与硬件的协同,而非动力类型的附庸。这种“技术平权”的逻辑,正在动摇“油电对立”的叙事根基。
网友的“燃油党狂喜”并非偶然。在电动车充电焦虑仍未彻底解决的背景下,第四代博越L提供了一种更务实的选择:保留燃油车便利性的同时,享受不输电动车的智能体验。它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产品,而是为整个燃油车阵营开辟了一条技术进化的新路径。当行业沉迷于油电之争时,吉利用第四代博越L提醒我们:真正的竞争,从来不在动力形式,而在用户体验的终极较量。这场逆袭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