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不可战胜:从东汉末年汉羌、鲜卑之战看汉朝的强悍战斗力

高哥贯通古今 2024-04-20 06:23:31

(一)

包括西汉与东汉在内的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战斗力最强悍的汉人政权。两汉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汉王朝打垮了所有向他们挑战的游牧民族,这个战绩在中国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有人说秦朝也很强悍,但是秦朝只是把匈奴人赶走了而已,并没有让他们臣服。而且我们也不知道当秦人面临着冒顿单于时代的强大铁骑会是什么表现。

唐朝的武功本来也很强盛,但是安史之乱后就拉胯了,受了吐蕃和回鹘等国不少的窝囊气。

明朝本来对外的战绩保持得还算不错,但是不知怎么搞的,一碰上建州女真就稀里哗啦,直至最终灭亡。

只有汉朝,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对外作战天下无敌的姿态。每一个向着大汉王朝发起进攻的游牧民族最终都被打垮了,有的乖乖臣服,有的土崩瓦解,有的被迫搬家。

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王朝,到了他的末期,军事上的战斗力都会明显下降,对外作战开始连吃败仗。有的王朝就是因为外战失利而灭亡的。

但汉朝不同,不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在他们行将覆灭之际,对外却都还依然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依然能够把来犯的游牧民族打垮。

下面,我们就通过东汉末年,汉军对西羌、鲜卑两个游牧民族的作战来看看大汉王朝的赫赫武功。

(二)

羌人原本被称为西戎,居住在今天河西走廊、青海一带。羌人有许多部落,各个部落之间互不统属,有时还会自相残杀。不过,羌人战斗力非常强悍,单独一个部落拉出来,也够汉朝方面喝一壶的。

东汉建国不久,羌人中的烧当羌部落就变得很强大了,并且开始造反。好在此时东汉国势正强,很快就把羌人打败,迫使其俯首称臣。

东汉中期,羌人中的先零羌强大了起来,公元108年,其首领滇零公然称帝,率军攻打东汉。此时在洛阳执政的乃是邓太后。邓太后按照汉朝的老传统派自己的哥哥邓骘率军迎敌。

然而,邓骘是个无能的庸才,他被羌兵打得大败。羌兵一路南下,竟然杀到了长安城附近,大肆劫掠,满载而去,导致全国为之震动。

为了抵御羌兵,保卫关中平原这块汉朝的核心地域。东汉王朝不得不采取堡垒战术,在关中平原修建“坞”、“壁”一千余处,屯兵二十余万,以此来防止羌人的进攻。

另一方面,邓太后赶紧寻觅良将来代替哥哥邓骘。东汉时期,外戚与宦官们轮番掌权,双方都把军权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执掌,轮到太后掌权的时候,她是只会重用自己娘家人的。好在这位邓太后兄弟多,还真是藏龙卧虎有人才,她的堂弟里面有一个叫邓遵的,便是一员杰出的战将。

公元116年,邓遵率领骑兵奔袭先零羌腹地,斩杀八百余人。117年,邓遵再次击败先零羌,迫使其他跟随先零羌的部落投降。先零羌势单力孤,渐渐地不是汉军的对手了。

118年,邓遵派人刺杀了先零羌的首领狼莫,先零羌从此崩溃。羌人对东汉的威胁暂时就解除了。

(三)

到了东汉末年,朝政日益腐败,皇帝愈发荒淫,特别是到了桓帝、灵帝两位昏君统治时期,东汉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了。

桓灵二帝乃是历史上著名的无道昏君,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讲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指的就是这两个人。

汉桓帝刘志宠信宦官,贬斥贤臣,一手制造了“党锢之祸”,使得东汉王朝元气大伤。

汉灵帝刘宏也是宠信宦官,著名的“十常侍”在他的庇护下飞扬跋扈、权倾天下。汉灵帝一味地追求荒淫享乐,为了敛财,竟然不惜卖官鬻爵。把全国的大小官职都明码标价,在一个叫做西邸的地方公开出售。

在桓灵二帝统治时期,东汉王朝朝纲紊乱、贿赂公行,老百姓民不聊生、水深火热,到处都是一片乌烟瘴气的末世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游牧民族又开始大举入侵了。

在西北方向,羌人又开始作乱。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羌人八个部落联合起来造反,向着关中一带发起进攻。东汉将领皇甫规、张奂等人采用软硬两手,一边迎敌,一边招降,但是羌人反复无常,总是降而复叛。东汉王朝在七年的时间里花费了八十多亿钱,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这时,汉桓帝决定重用名将段颎。段颎对汉桓帝说:“羌人好比毒瘤,不下狠心是不能根除的。让老百姓暂时吃一点苦,多花点军费。把羌人一举消灭,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汉桓帝赞同段颎的意见。不过,在167年,汉桓帝就死了,十二岁的汉灵帝继位。好在当时把持朝政的窦太后也依然支持段颎。

168年春天,段颎率领一万多精兵,携带了十五天的粮食,千里奔袭,深入羌人的腹地。在逢义山这个地方(今宁夏固原)与羌人的大军相遇。

当时,羌人的兵力众多,汉军官兵都感到畏惧。段颎大声呼喊道:“如今我们深入敌境,只有前进才有生路,后退必死无疑,大家还是一起努力,为自己博取功名吧!”说罢,他带头冲杀。汉军官兵在段颎的激励下,都勇往直前,把羌人杀得大败,当场斩杀八千人,缴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羌人吃了个大败仗,便纷纷逃亡。

这时,中郎将张奂认为,现在是招降羌人的好时机,如果羌人都投降了,可以省下不少军费。

段颎对此坚决拒绝,他说:多年来,羌人降而复叛,已经不知有多少次了。所以,必须把他们杀光!朝廷原定给我军费五十四亿,现在只花了一半,足够继续打下去的了。再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希望朝廷不要干涉我,一切让我临机决断。

169年,段颎率军继续进攻。在凡亭山(今甘肃平凉)与羌人再次决战。羌人又被打得大败,段颎斩杀羌人一万九千人,缴获不计其数。

就这样,段颎出征两年,大小战斗一百八十余次,斩杀羌人三万八千六百,缴获大小牲畜四十二万余头,消耗军费四十四亿,汉军士兵只阵亡了四百余人。

经过段颎的征战,与东汉王朝纠缠了一百多年的羌人终于被彻底打垮了,再也无力骚扰中原。羌人的再次崛起,那要到东晋十六国时代了。

(四)

在羌人南下侵犯的同时,东北这边又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这便是鲜卑。

汉桓帝时期,鲜卑族中出现了一个杰出的首领人物,这便是檀石槐。檀石槐高大威猛、擅长骑射,深受鲜卑人的敬重。因此,他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从这以后,檀石槐就逐步把鲜卑各部落都联合了起来。他带领着鲜卑人东征西讨,打败了丁零、扶余、乌桓等其他游牧民族,拥有了幅员辽阔的庞大地盘,基本上把原来匈奴的地域都占据了。

从公元156年开始,檀石槐就不断地侵扰东汉边境。一开始规模还比较小,但是随着鲜卑的实力越来越强,入侵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东汉朝廷曾经派人打算与檀石槐和亲,还要封他为王,但是檀石槐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一口拒绝,依然不断南侵。

到了汉灵帝即位时,鲜卑的入侵已经变成非常严重的问题了。公元177年,仅仅在上半年,鲜卑就入侵达三十多次。汉灵帝不得不派出曾经跟着段颎大破羌人的名将夏育、田晏率军三万,就在公元177这一年出征鲜卑。

檀石槐率领鲜卑大军迎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汉军大败,夏育等人率领数千残兵逃回,所有的辎重都丧失殆尽。

檀石槐趁势再次入侵东汉。鲜卑万余骑直接杀向了辽西郡。辽西太守名叫赵苞。他的堂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赵忠与张让是十常侍之首,最受汉灵帝宠信,汉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赵忠权倾朝野、气焰熏天,在朝中做尽了坏事。然而,作为赵忠的堂弟,赵苞却以这位大哥为耻,他从来都不与赵忠来往,一向都是洁身自好,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现在,鲜卑的大军杀向了辽西,赵苞自然要率军抵御。可是就在这时,赵苞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他的老母与妻子都被鲜卑人俘虏了!

(五)

原来,赵苞就任辽西太守之后,就到老家去接老母与妻子来团聚。不想,在路上遇到了鲜卑人,结果全被俘获。

鲜卑人得知这是赵苞的母亲和妻子,便用车载着她们直奔辽西而来。

赵苞率领两万余人出城迎敌,两军对垒,鲜卑人便把赵苞的母亲和妻子推了出来,胁迫赵苞立即投降。

赵苞见到母亲,不禁放声大哭,说道:“儿子罪该万死啊!我本来想把您接来,用微薄的薪俸供养你,想不到却惹来了大祸。咱们虽是母子,但我现在是朝廷的大臣,为了国家的大义不能顾及自家的私恩,毁掉名节。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拼死一战了。”

赵母对儿子说道:“儿啊,人各有命,你不要为了我而不顾忠义。你好好去做吧!”

于是,赵苞下令出击。他手下的将士们人人奋勇,把鲜卑人杀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但是,赵苞的老母和妻子都惨死在了乱军之中。

战后,赵苞将老母和妻子的遗体送回家乡安葬。他对族人说道:“为救老母而忠义有亏就是不忠,为尽忠义而害死了母亲就是不孝。我只能是在战场上尽忠,在地下尽孝了!”说罢,他放声大哭,最终哭得口吐鲜血而死。

忠烈满门的赵苞在辽西之战中沉重地打击了鲜卑人,这也充分证明了汉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完全可以打败鲜卑人。即便是檀石槐这样的猛人也难以撼动大汉的江山,因此,鲜卑人还是只能骚扰性的入侵,不能真正威胁到东汉的生存。

公元181年,檀石槐病死,他的儿子和连接替了他的位置。和连此时只是个二十一岁的愣头青,他凭借着一股蛮力,率领鲜卑人又一次入侵东汉,攻打北地郡(今天陕北一带)。北地郡的汉军顽强抵抗,在激战中一箭射死了和连。

和连死后,鲜卑人的部落联盟就土崩瓦解,再也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了。与此同时,他们的东北老乡如乌桓、扶余等族也都纷纷趁火打劫。这样就使得鲜卑人衰落了下去,等他们再次崛起,那同样也要到东晋十六国时期了。

而在公元184年,东汉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被镇压后,各地军阀纷纷崛起,东汉王朝从此也就名存实亡了。

(六)

两汉王朝在对外作战中,始终保持着胜绩,打败了所有进犯的游牧民族,与后世历代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先就充分地说明了一点:汉朝时期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尚武精神,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武功强盛、武德充沛,这与后世特别是像宋朝以后重文轻武的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汉人也不是不能够擅长骑射,更不是不能白刃肉搏,只要不是故意压制,汉人的战斗力绝对不会比游牧民族差。汉朝基本上是做到了这一点,对民间的尚武之风没有什么压制。

另外,还有一件事不能忽视。汉朝长期出现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局面。外戚掌权时,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太后,太后是女人,对军事往往一窍不通,所以,一旦派大将出征,她们是不会指手画脚地进行干预的。而当宦官执政时,皇帝虽然大权在握,但总是会被宦官们迷惑,整天沉迷声色,不理政务,同样也不会过多干涉出征的将领。

这样一来,汉朝的将领一般都是可以临机独断,享有充分的指挥权的。这与后世明末崇祯帝动辄瞎指挥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朝的将领普遍享有自主权,这是他们经常打胜仗的一个重要因素。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