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体育场的由来

士心评历史 2024-06-04 19:44:43

新华路体育场,位于汉口解放大道北隅,东临新华路,西接中山公园,北抵北湖。建国前名为汉口体育场,建国后改名为武汉市人民体育场,“文化大革命”后改名新华路体育场至今。

新华路体育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3年。当时,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在其私人花园“西苑”中,建一长23米、宽11米的小游泳池。1929年汉口市政府接管了“西苑”,改名为中山公园。就在中山公园东侧,临近游泳池处建一长140米、宽120米的足球场,自此,场地初具规模,但是设施简陋,条件极差;又因无人管理,处于半荒废状态。

1931年武汉大水时被淹没的中山公园大门

1923年,汉口刘歆生在其私人花园“西苑”中建一小游泳池,1929年中山公园将其改建成一正规游泳池

中山公园游泳池内景

1934年迎接汉口市第五届市民运动会和中学生联合运动会,汉口市政府决定扩建汉口体育场,在原场地东面修一条120米长的田径跑道,同时在田径跑道起点处,建一座记分牌,另修一条400米长的环型跑道,跑道宽为12米,用炭砂铺成,圈内为足球场。在体育场两旁修建能容纳5000名观众的木制看台,看台中央建一栋三层楼高的司令台,扩建中山公园27米,将原足球场改建为高尔夫球场。这是汉口体育场第一次扩建和改建。

新场地建成后,由杨文采任场长,孙书麟为指导主任,并正式定名为汉口体育场。汉口体育场建成后,曾举行过第一届汉口公务员和小学生联合运动会,第五届、第七届汉口市民和中学生联合运动会以及各种大型球类赛和武术表演等活动。1938年武汉沦陷,汉口体育场被日军侵占,变成了日军的马厩和军营,场地被破坏。1945年日本投降后,汉口市政府任命袁文风为场长,管理汉口体育场。从1945年至1949年5月,曾举行过几次运动会和其他体育活动。

1946年出版的《新武汉指南》上登载的中山公园内汉口体育场大门照片

图为1949年元旦,汉口市立民众体育馆主办集体结婚典礼的照片,此照疑似在汉口体育场所摄

1949年5月武汉解放,汉口体育场正式改名为武汉市人民体育场,隶属于武汉市军管会文教部。1953年原中南体委作出决定,在汉口体育场旧址修建一大型体育场,即现在的新华路体育场。

图为1951年,武汉人民在中山大道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两周年大会,并游行

1953年6月7至8日,为期两天的武汉市田径运动会在中山公园人民体育场举行,图为女子跳远比赛。《长江日报》

1954 年新华路体育场设立了管理机构,第一任场长为周凝敖,下设场长办公室,下分竞赛组和竞技指导组(业余体校前身)。竞技指导组开设的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网球、棒球、自行车、游泳等8项。1958年体育场成立了党支部,行政上撤销场长办公室,成立竞赛组和业余体校。业校开设的项目有田径、男女篮球、男女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等。1957一1964年,新华路体育场与武汉体育馆合并管理,成体育场馆,成立场、馆联合党支部,但行政上仍设竞赛组和业余体校。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预赛武汉赛区棒球比赛现场

1959年5月,湖北省第三届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新华路体育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湖北历史上首座大型体育场

1959年夏,湖北女排队员和教练员在汉口新华路体育场大门外合影

1964年新华路体育场与省竞技指导科(省体工大队前身)合并,行政上隶属于省竞技指导科,对外仍用新华路体育场名义。1984年机构改革后,体育场隶属于省体委,设行政股、竞赛场地股、水电股、招待所、食堂、业校等部门。1985年实行场长负责制后,机构又作相应的调整,设行政办公室、场地竞赛股、招待所、食堂及业余体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体育场承办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赛事。武汉雅琪队借东道主之地利,获甲 B晋升甲A的业绩。随之,因场地老化,设施陈旧,难以胜任大型体育赛事,遂于2002年投资3000万元进行维修改道,更换跑道、草坪,添置看台座椅,整个场地焕然一新;并从2003 年夏季开始,恢复足球赛事。

“文革”中,新华路体育场经常举办集会

20世纪50年代新华路体育场(右上)俯瞰图,左上部为中山公园,下部为武汉展览馆

现在的新华路体育场

俯瞰新华路体育场

0 阅读:9

士心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