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平天国的狠角色,后期最出名的自然是李秀成和陈玉成,前期最出名的则是杨秀清和石达开。
因此,一直以来,很多朋友对比杨秀清与石达开。
其实,单纯对比两个历史人物,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是,对比杨秀清与石达开,意义却不小!
考场对比:石达开远远完胜如果是要开一个考场,让二人比试比试,那么,不论文武,杨秀清都完全不是石达开的对手。
1、武。
杨秀清武艺如何,史书没有什么记载,但是,远远不是石达开对手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石达开的武艺,是史诗级的。
《北平国术馆讲义》,将石达开列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拳术家。
与石达开并列的名字有:达摩祖师、张三丰、宋太祖赵匡胤、岳飞、戚继光···
石达开曾经与同时代另一位武术家陈邦森比武。
双方约定:各打对方三拳,不得躲避。
陈邦森先动手,石达开连挨三拳,轻松自如。
等到石达开挥拳的时候,陈邦森一看气息不对,转身避开,结果石达开的拳头打到石碑上,石碑断做数截!
2、文。
文化方面,石达开颇有能诗之名。
当然,实际上,如今流传下来的石达开诗,多为伪作。尤其是清末,许多人,甚至包括梁启超,都曾伪托石达开的名义写过诗。
而石达开的实际诗歌水平,主要体现在他留在庆远府白龙洞的诗,后人评价是“武将诗”,意境刚强有余,回味不足,不算一流佳作。
石达开在后来一系列文书都颇有文采,因此有人传他是湖南拔贡,为此咸丰还专门下旨查明。
当然,即便石达开的文采不如其盛名,但胜过杨秀清是毫无疑问的。
杨秀清连字都不识得几个,曾在长沙城下偶留半句诗:“看你浑身都是胆,不亚当年赵子龙”,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传世文采。
所以,无论比文还是比武,杨秀清皆远不如石达开。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造反,要考科举,无论文武,石达开都有机会混出头,但杨秀清肯定没有指望的,还得回去烧炭···
当然,现实是:杨秀清、石达开都不是要考科举、进体制的,相反,他们都是造反的,所以,上面这些比较虽然面面俱到,但却是最没有意义的。
要比较他们的能力,主要还是考察他们在政治场、战场上的表现!
指挥能力:截然相反,各有千秋杨秀清、石达开,军事指挥都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二人的特点,恰是截然相反。
石达开的指挥特点,是诡诈。
石达开指挥打仗,往往能通过精明的诡诈,诱使敌人犯错、误判,从而为自己创造出战机。
1854年,石达开主持西征,先是沿着长江冲入湖北,打下汉阳,做出要打下武昌的架势来,等到清军全力以赴力保湖北时,石达开兵锋一转,杀回皖北,打下庐州,结果了太平天国早期第一苦主江忠源。
1855年,在九江,石达开再施奇谋,诱使湘军的小船冲出后与大船分开,然后再一举破敌;随后,石达开一路杀入湖北,趁敌人再次全力保湖北时,再转兵锋杀入江西,夺取江西大部分地区,险些在南昌结果了曾国藩。
即便石达开出走单干后战绩下滑严重,但他的诡诈也常常得手。比如,他进入湖南时,误使敌人以为他要经过衡阳北上,实际却直扑宝庆···
后来,李秀成称,太平军的大人物,“独服石王,谋略甚深”;陈玉成称“唯冯云山、石达开差可尔”,都是表达出对其谋略的佩服!
不过,石达开用兵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石达开虽然善于用诡诈之术,但打仗缺乏一股狠劲,关键时刻不舍得打死仗。
以至于,一些通过诡诈创造出来的战机,因为不善打死仗而把握不住,功亏一篑!
比如咱们前面说到的:1856年,诡诈误导敌人后,创造出打下空虚南昌,结束曾国藩的机会,但石达开仍不对南昌发起总攻(在杨秀清调其参加东征前有半个多月,一直没有强攻);1859年在湖南,诡诈误导敌人后,创造出打空虚宝庆的机会,但在兵力优势下仍然采取围攻,未及时强攻,导致被翻盘···
而杨秀清的用兵风格,与石达开相反。
杨秀清用兵,也有“灵变”之称,跑位飘忽,但是,多是“趁虚”,而少有石达开“多方以误之”的诡诈作风。
但是,杨秀清打仗,舍得下死力!
1853年,太平军打下南京外城后,在满城遭到顽固抵抗。杨秀清亲自督军,以车轮战不惜代价强攻,终于破敌!
1854年,太平军围武昌,但因担心伤亡大,不愿发起强攻。
杨秀清下死命令,太平军才二克武昌!
1856年破江北、江南大营之战,才是经典!
当时,在打破江北大营后,由于连续作战,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皆希望稍事休整,但杨秀清下死命令,强令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遂再破江南大营,取得辉煌胜利!
可以说,杨秀清与石达开,一个狠一个诡,是真正的优势互补!
杨秀清虽然精明能干,但是,在杨秀清统一安排全局的情况下,林凤祥、秦日纲等人都多有挫折,表现不佳,唯有石达开表现最优异!
同样,石达开打的那些最辉煌的胜利,也是在杨秀清时期取得的!
可以说,杨秀清与石达开,算是优势互补,配合起来应是相得益彰的。
但如果拆开来说,二人皆有不足,算是半斤八两!
战略指导能力:皆有不足,但杨秀清明显胜过石达开战略指导,则是石达开短处!
太平军转战时期,对于发展方向多次发生激烈讨论。
其中,石达开两次提出要入川;而杨秀清多次主张“专意金陵”!
显然,就太平天国的发展来看,杨秀清顺流取金陵,各方面都比入川有利得多。
后来,石达开出走后,又执意要入川,在自己的意图已经早早暴露,敌人已经显著加强四川防御的情况下,石达开三次尝试入川皆失败!
这一情况下,石达开仍不作调整,仍然执意入川,最终兵败大渡河···
可以说,就战略方向的选择而言,石达开是比较弱的。义气深重的他,后来众叛亲离,与他不擅长战略,无法带团队看到希望是分不开的!
相比之下,杨秀清的战略,是要明显胜过石达开的。
但是,杨秀清的战略能力,其实也是有较严重不足的。
在打下天京后,杨秀清在北伐、西征的安排上,失误非常多。尤其是以2、3万精兵偏师北伐,最终全军覆灭的安排,至今令人莫名其妙!
显然,作为太平天国实际的领头人,杨秀清与朱元璋之类的古之帝王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就战略而言,二人皆不足,但石达开明显更弱。
组织能力:风格迥异,皆有明显短板作为领袖,杨秀清与石达开的领导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石达开素以义气著称。
李秀成称“大家喜其(石达开)义气”,洪秀全曾赐其“义王”,都是石达开“义”的象征。
石达开治军,也颇有义名,爱兵如子。
因此,石达开理政,“众人欢悦”,大家都很开心与这位讲义气的大哥(虽然石达开年纪算小的)共事;而石达开振臂一呼,出走单干,跟随者甚多,大家都愿意追随讲义的人。
但是,打江山,靠义气是不够的。
因此,出走后,其治军不严、法度不修的弱点充分暴露,军纪涣散!
最终,曾因义而追随翼王者,多纷纷离开翼王!
相比之下,杨秀清的领导风格是“严整”。
在杨秀清的领导下,众人都畏服。即便是石达开,在杨秀清“天父下凡”时也是一身冒汗、战战兢兢。
其好处是明显的,杨秀清时期,太平天国法纪严明,军纪严整,事事规矩。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天京事变,就是最好的注解:一味高压威严,导致统治集团集体不满。
总之,组织工作,既要纪律、威严,也要人情、融洽,缺一不可。
杨秀清、石达开,皆偏重于一方面,都是有明显不足的。
不过,从具体表现看,个人以为:杨秀清的组织能力,还是胜过石达开一筹的。
内政才能:皆有亮点,但皆不足太平天国“武强文弱”,能打仗的不少,但是知道怎么搞建设的不多。
杨秀清、石达开,以及后期的李秀成,算是其中的最厉害的。
其中,杨秀清在内政上的表现,最为全面。
史载,杨秀清治政时期,太平天国的政治“比天朗气清的澄空还要清明”,事事井然有列。
而且,太平天国上下“令行禁止”、“臂指自如”,整个组织十分高效。
同时,即便是清廷也认为,杨秀清治理下,太平天国“赍功课职,颇协众情,初无依违,故其党争为致死,虽屡至穷蹙而不舍焉”;而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才也从基层踊跃而出,整个体制欣欣向荣。
而石达开在内政上,也是造诣极多。
早期,石达开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安庆易制”,在安庆为中心的根据地,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理道路。
此后,石达开将这一套推广到江西,同样获得巨大成功。当时,左宗棠惊呼:江西人心大变了!
可以说,石达开算是太平天国政治建设的“开路先锋”,他探索出合适的方式,由杨秀清推广到各地!
而且,石达开的特点是,注意淡化拜上帝会的影响,算是大刀阔斧。
但是,话说回来。
杨秀清、石达开,虽然在内政上有亮点,但是,他们更多是摆脱拜上帝会的宗教束缚和《天朝田亩制度》的过度理想化,以“古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他们在土地政策等关键方面,皆没有创造性的发展。
对于一个已经逐步“半封建本殖民地”化的时代来说,他们的政治才能,与他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相匹配的!
总的来说,杨秀清、石达开,皆为太平天国的一流人物。
相比之下,杨秀清在战略、组织等大的方面,明显更强,太平天国初期的欣欣向荣、井然有序与他是分不开的。
石达开则更善于战术诡诈和基层政权建设,在打硬仗、纪律性建设等方面短板比较明显。
所以,在杨秀清的主导下,石达开能充分发挥其战术诡诈和基层建设的造诣,其不擅长打硬仗、纪律性建设不足等弱点能够得到弥补。但是,一旦离开杨秀清,石达开自己独当一面,其表现就直线下滑了!
所以,石达开将才胜过杨秀清,杨秀清的帅才胜过石达开。
如果遇到朱元璋,他们或许会成为李善长、常遇春一类的人物,但都绝非王霸之才。
风云际会,他们都先后担任事实上的领路人,自然虽不乏亮点,终归不足了!
杨是战略帅级,石只是个战术猛将,看人要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