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留下4人防备司马懿,本来万无一失,可惜全被曹丕整没了

靓仔观史 2025-01-28 20:36:21

司马懿的兴起成为了曹魏政权的重要转折。在曹操离世前,他费尽心机地安排了四位重要大臣,想要以此来均衡朝廷中的各方势力,避免司马懿有不当企图。但是,因为曹丕的行为以及历史的发展,这四位重臣相继去世或者失去权势,最终导致曹魏无法对司马懿进行有效的约束,让司马懿的势力不断增强。

曹彰,人送外号“黄须儿”,他的故事挺值得说道说道。曹操常说,自己的勇猛只有曹彰能继承。这曹彰打小就对武艺特别感兴趣,还有天赋,尤其精于近身搏斗之法,所以曹操对他期望挺高。在攻打乌桓的战事中,曹彰表现相当出色,战功赫赫。曹操去世后,曹彰带兵回邺城,明确表示支持曹丕当接班人。但是,曹丕慢慢把曹彰的兵权给夺了,最后就给了他一个没啥实权的头衔。可惜啊,曹彰才44岁就没了,要么是心里憋屈死的,要么是被人暗害的,反正曹操留下的这第三个重要人物就这么没作用了。

曹洪原本是战场上的强者。在宛城之战以及潼关之战里,他多次把曹操从危险境地中解救出来,凭借这些功劳被封为骠骑将军。曹操和曹洪,他们之间不光有战友的情谊,还存在着深厚的家族情感。曹丕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对这位功臣还算有些敬畏,然而因为曹洪的一次个人借贷之事,使得曹丕大发雷霆,心里很不痛快。就算卞太后赶忙替曹洪求情,保住了他的性命,可曹洪还是被免去官职,变成了普通百姓,不再有原先的地位。这位曾经在战场和朝廷中能够有力牵制司马懿的重要大臣,就这样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曹丕当政时,忠臣张辽遭遇不幸。张辽在逍遥津一役中,凭借八百勇士击溃数万东吴兵马,就此声名远扬。曹操在世时,把张辽当作得力助手,对他极为看重。曹丕登基后,张辽仍是战场上的关键将领,四处征战。可谁能想到,在一次和吴军的战斗中,张辽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身亡,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他的去世不仅让曹丕失去了一位猛将,也让曹魏政权少了一道关键的防线。张辽没了,曹魏的军事力量被大幅削弱,曹操留给曹丕的这一重要“棋子”,因战争的残酷而黯然失色。

不得不说,曹操精心安排的夏侯尚挺值得一提。夏侯尚是夏侯渊的堂侄,还是曹丕的妹夫,年轻时跟着曹操到处打仗,战功不少。虽说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可在家里却因为太宠妾室,把正妻晾在一边,这让曹丕很不高兴。曹丕甚至让人把夏侯尚的宠妾给杀了,就是想给他个警告。但夏侯尚性格温和,根本受不了这种打击,整天闷闷不乐,没过多久就因为心里郁闷生病死了。夏侯尚这一死,曹操留下的第四颗棋子也就没指望了。

曹丕掌权后,因缺乏远见且疑心过重,把曹操悉心布置的防御规划给毁掉了,使得司马懿开始显露头角。司马懿当着曹丕的面是唯命是从,可背地里却在为自己和家族的日后做打算。由于曹丕的猜忌以及目光短浅的行为,曹魏没法对司马懿进行有效的控制,司马懿的势力也就慢慢变大了,曹魏的内政和军事力量也随之逐渐被削弱。

这一连串的变化,真让人觉着历史爱捉弄人。曹操费了好大劲设下的防御阵线,本来是能让曹魏江山稳固下来,能防着那些潜在危险的。但是呢,就因为曹丕在治理上没眼光,处理政事的方法也不对,结果把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曹魏政权一边跟外敌对抗,一边内部又失去了平衡,最后走到了一个没办法改变的命运转折点上。

曹丕对待重臣去世与失势的做法,对曹魏政权的基础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张辽、曹洪、曹彰、夏侯尚的先后离世与失势,不但意味着一代忠诚有名的将领的离去,也表明了曹魏内部权力争斗的不均衡。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察觉到了个人力量的有限,也认识到了决策差错对一个政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司马懿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慢慢积攒起自己的力量,持续增强在朝廷中的影响。曹丕看似维持了一小段时间的和平,然而由于对关键力量的削减,致使司马懿在之后的权力纷争里渐渐占据了主导位置。曹魏从此走上了一条满是隐患与不稳定因素的历史征程。

在那风云不定的阶段,曹魏政权没了能够制衡司马懿的好几位重臣,这就让司马懿的崛起没了阻碍。历史的发展从此改变,成了后人常常谈论的事儿。历史的缺憾没法补救,曹丕的目光短浅以及处置失当,最终使曹魏政权陷入了无法逆转的历史大潮之中。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