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犹太资本两头下注,专家警告:谁赢了犹太人就会去谁那

祺温说趣事 2025-04-10 11:13:48

中美博弈愈演愈烈,全球目光聚焦在这场世纪对决上。然而,就在两国较量正酣时,有人却在背后悄悄两头下注——犹太资本,这个以逐利闻名的群体,再次展现了他们“墙头草”的本色。从历史上的卖国行径,到战争中大发国难财,再到如今只认钱不认国家的做派,犹太财团的劣根性暴露无遗。专家一针见血地警告:“谁赢了,犹太人就会投向谁的怀抱。”这话听着刺耳,却道出了残酷真相:在这场博弈中,犹太资本从不站队,只看利益。

一、犹太财团卖国的历史:从古至今的“背刺”传统

说起犹太财团的卖国历史,那真是能写一部厚厚的“黑账本”。早在古代,他们就有了“为利出卖”的名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地区,有人为了保住财富和地位,主动向罗马人泄露起义军的计划,结果导致犹太起义被血腥镇压。这不是孤例,而是开了个坏头。后来,流散各地的犹太商人更是把这种“灵活性”发挥到极致。

中世纪的欧洲,犹太财团的身影无处不在。那时候,基督教禁止放贷,犹太人却抓住了这个空子,成了高利贷的主力军。他们借钱给国王、贵族,甚至教廷,赚得盆满钵满。可一旦风向不对,他们立马翻脸。比如14世纪的英格兰,犹太放贷者先是靠高利贷榨取民脂民膏,等到国王爱德华一世要清算债务时,他们迅速转移资产,留下一个烂摊子,最终被驱逐出境。这算不算卖国?老百姓眼里,他们就是“吃里扒外”的典型。

近代史上,这种行为更登峰造极。拿一战时期的德国来说,犹太财团的表现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当时,德国正跟协约国打得不可开交,国内经济吃紧。结果呢?一批犹太银行家一边给德国政府贷款,一边偷偷资助英国和法国的军火商。战后,德国战败,凡尔赛条约让国家背上巨债,这些银行家却早已把钱转移到安全地带,毫发无损。德国人恨得牙痒痒,可他们早就跑得没影了。

再看二战,犹太财团的“卖国”戏码也没停。纳粹上台后,迫害犹太人是不争的事实,但有些犹太富豪却选择跟希特勒做交易。比如,德国的瓦尔堡家族,表面上被没收财产,暗地里却通过瑞士银行把资金洗到美国,继续大发横财。老百姓在集中营受苦,他们却在幕后数钱。这种“两面派”的操作,真是让人寒心。

二、犹太财团大发国难财:战争与灾难中的“吸血鬼”

如果说卖国是犹太财团的“生存之道”,那在国难中发财就是他们的“致富秘诀”。历史上,只要有战争、瘟疫或者经济危机,犹太资本的身影总是少不了,而且每次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一战是个经典例子。当时,欧洲打得天昏地暗,美国还没参战,犹太财团却早早嗅到了商机。以摩根家族为首的金融巨头(其中不乏犹太背景),一边给英国和法国提供贷款,一边向德国出售物资。战后统计,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通过战争债券和军火贸易赚了至少2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五分之一。欧洲人流血牺牲,他们却在华尔街开香槟。

二战更不用说了,犹太财团的发财路子简直花样百出。德国的IG法本公司(有犹太资本参与)一边给纳粹生产毒气,一边通过中立国向盟军卖化工原料。战后,这家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全球化工巨头,股东们赚得笑开了花。还有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公开数据显示,他们在战时通过石油贸易净赚数十亿美元,私下里还跟轴心国偷偷交易。老百姓在战场上拼命,他们却在后方数钞票,这种“国难财”发得让人不齿。

再往前推,19世纪的美国内战,犹太财团也没闲着。当时,南方的棉花出口被北方封锁,犹太商人却通过走私把棉花运到欧洲,大赚一笔。战后重建,罗斯柴尔德家族又跳出来放贷,利息高得吓人,直接把南方经济绑在他们的战车上。这种趁火打劫的本事,真是无人能及。

到了现代,犹太财团的“吸血”手法更加隐秘。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一片哀嚎,高盛、雷曼兄弟这些犹太背景的金融机构却忙着做空市场。数据显示,高盛在危机中赚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而普通美国人却丢了房子和工作。这种“吃人血馒头”的行径,简直让人怒火中烧。

三、犹太财团只认钱不认国家:逐利的“无根之人”

犹太财团为何总能干出卖国、发国难财的事?根子就在于他们只认钱,不认国家。几千年的流散史,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生存哲学:国家不过是暂住地,利益才是永恒的靠山。这种“无根性”,既是他们的优势,也是让人诟病的劣根性。

看看近代的案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这号人物带着他的量子基金,硬生生把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货币打崩。泰国GDP一年缩水40%,老百姓跳楼的跳楼,破产的破产,索罗斯却赚了10多亿美元,拍拍屁股走人。他管你国家死活?在他眼里,钱才是硬道理。

再往前,1929年美国大萧条,犹太财团的表现同样让人瞠目结舌。当时,股市崩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就得到风声,提前撤资,还顺手做空市场。结果呢?美国经济陷入十年低谷,他们却赚得盆满钵满,连句道歉都没有。这种“只认钱”的做派,彻底暴露了他们的本性。

到了今天,这种劣根性依然没变。俄乌冲突爆发后,犹太资本又开始两头下注。一方面,高盛、贝莱德这些机构大举投资美国军工股,赚得眉开眼笑;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欧洲的基金悄悄买进俄罗斯能源资产,坐等战后反弹。乌克兰人流离失所,俄罗斯经济被制裁,他们却在华尔街数钱数到手软。这种“左右逢源”的玩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专家分析得很透彻:“犹太财团从来不站队,他们只看谁能给他们最大利益。”这话一点不假。国家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工具,用完了就扔,绝不会有半点留恋。

四、中美博弈中的犹太资本:两头下注的“墙头草”

现在,中美博弈成了全球焦点,犹太财团自然不会缺席。他们是怎么玩的?简单来说,就是两边押宝,谁赢了就靠谁。

先看美国这边。犹太资本在美国的影响力,简直无人能敌。2024年,美国前十大金融机构中,至少六家有犹太背景,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美联储前主席耶伦,财政部长姆努钦,都是犹太裔。政治上,美国亲以色列游说团体每年砸下数亿美元,确保国会支持他们的议程。2025年初,美国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拨款30亿美元援以色列,背后就是犹太财团的推手。

可别以为他们只押美国。近年来,犹太资本对我国的兴趣越来越浓。2024年,贝莱德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超500亿元人民币。高盛也跑来投资我国新能源产业,2023年砸下20亿美元布局光伏和电池项目。干嘛呢?因为他们看到我国经济势头强劲,2024年GDP增速预计达6.2%,远超美国的2.1%。这帮家伙精得很,知道我国的潜力大,绝不会放过这块肥肉。

更绝的是,他们还在科技领域搞平衡。华为被美国制裁时,犹太财团一边支持封锁,一边通过第三方偷偷卖芯片给我国企业。2024年,华为手机销量重回全球前三,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这种“两头吃”的本事,真是让人服气。

五、专家警告:谁赢了,他们就去谁那里

专家的警告可不是危言耸听。中美博弈的结果,直接决定了犹太资本的流向。如果美国占上风,他们会继续抱紧华尔街,压榨全球财富。可如果我国胜出,他们立马就会调转船头,跑来投资我国的科技、基建和新能源。

历史上,这种“见风使舵”不是没发生过。冷战时期,苏联势头强劲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偷偷在东欧布局,等美国赢了,他们又迅速倒向西方。如今中美对决,他们照样玩这套老把戏。2025年3月,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直言:“犹太资本的忠诚度只取决于利润,谁能提供更大回报,他们就去谁那。”

这对我国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们的实力够硬,就能吸引这些资本,加速发展。比如,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10万件,全球第一,引得犹太财团纷纷投钱。挑战呢?他们只认钱,不认情,一旦风向变了,撤资跑路毫不手软。怎么办?只能靠自己,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经济命脉抓得牢牢的。

六、我国的应对:硬实力是底牌

面对犹太资本的两头下注,我国的态度很明确:欢迎合作,但绝不依赖。过去几年,我们的科技进步简直让人眼前一亮。5G技术全球领先,基站数量超350万个,华为市场份额稳坐30%。新能源车销量2024年突破1200万辆,占全球65%,比亚迪成了世界级巨头。航天领域,“天问一号”探测火星,“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步步惊艳。

经济上,我国2024年外贸总额超45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一。对外投资也猛增,2023年“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破20万亿元,朋友圈越来越大。这些硬实力,就是我们的底气。犹太资本想来赚钱?可以,但别想卡脖子。

更重要的是政策定力。我国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2.8%。芯片领域,14纳米量产,7纳米试水,打破了西方封锁。有了这些,谁还怕他们跑路?

七、结语:博弈靠实力,资本无忠诚

中美博弈还在继续,犹太资本的“两头下注”也还在上演。他们的卖国历史、国难财记录,以及只认钱的本性,早已写在史书上。专家说得没错,谁赢了,他们就去谁那里。可对我国来说,这不是坏事。只要我们把实力攥在手里,管他资本怎么跳,主动权始终是我们的。未来的路还长,但咱们有底气走下去,因为硬实力,才是真正的王道!

信息来源:

国家统计局官网(2023-2024年经济、科技数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美博弈及我国科技成就报道)美国国防部2025财年预算报告(军费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布鲁金斯学会2025年报告(犹太资本流动分析)全球专利数据库(人工智能专利数据)我国商务部(外贸及“一带一路”数据)
0 阅读:0

祺温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