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关于孙俪胡杏儿的文章,回味她们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一开始是想为什么她们能在中年依然魅力十足,还能演大女主。片约不断,而且播出即王炸。
回到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是两个字——够拼!无论她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经历怎样的情感变化,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一件事始终没变。
她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每次拍戏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提前深入了解、体验每一个角色,不怕苦不怕累。
为了饰演聋哑舞者,孙俪进行了长达730天的“静默训练”。她使用分贝仪将日常对话压制在25分贝以下,收集了137盘1980年代沪语磁带,并标注方言音调误差图谱。
她还考取了芭蕾舞教师资格证,体脂率压到16.7%,精确记录了12万字的手语笔记,甚至搭建了“微表情光谱墙”来指导新人演员。
胡杏儿接拍了很多人不愿意接的角色。在《流金岁月》中饰演的低智女孩丁善茵,虽然这个角色让她遭受了不少嘲笑和讽刺,但她通过反复揣摩角色,最终获得了飞跃进步女艺人奖。在拍摄电视剧《肥田喜事》时,胡杏儿为了更贴合角色,在两个月内增重36斤。她通过大量饮用全脂牛奶来增重,这种极端的自我挑战精神让她更好地融入角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们如今的成就都是每一次对角色的刻苦钻研累积而成的。
看了她们的经历,回到自身,想想为什么现在的自己一事无成?结果一目了然。
年轻的时候,浑浑噩噩,工作就是获取金钱的方式。因为开销不大,在家里吃饭。因为没有体验过缺钱的痛苦,对金钱也没有太大的欲望。
于是工作就是混日子,还经常跳槽。没有深耕,自然没有长进。也不懂得存钱。
后来便是结婚生子,做全职妈妈。现在做居家兼职。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特别多,钱就开始不够用。于是开始焦虑。
正好此时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大多数人穷的原因是,赚钱时矫情,花钱时任性,自然也存不下钱。这不就是我穷的原因吗?
赚钱的时候嫌苦嫌累,有点事就离职、跳槽;没有对一个行业进行过深入研究,导致业务能力毫无长进;对钱没有概念,想花就花,没有存钱的计划和习惯。
其实原因一直显而易见,只是自己没有朝着这方面想,于是便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改变贫穷的命运。
这次通过写她人的人生,照见自己的不足。痛定思痛。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兼职,面对不时更新的业务知识,要搞懂搞透,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
读书写作这件事,是每天雷打不动必须坚持的。不是因为写作,这次也不会在痛苦中反思自己。
另外要存钱。不管赚多少,每个月存20%。缺钱的感受觉太难熬了。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与努力。
孙俪和胡杏儿如今光鲜亮丽的生活,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艰难打拼出来的。
写作的快乐不仅是表达,更是文字带来的改变。
就像孙俪和胡杏儿大概也没有想到,看她们的从业经历就已经引发了一个普通中年女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