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统领奉系崛起过程中的三大失误

凡人看青山 2024-03-08 14:31:46

奉系军阀是民国期间不可或缺的一股地方实力派,其崛起虽然有一定的地利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首领张作霖的智慧和手段,可以说,如果没有张作霖的统领,奉系也不过是民国期间众多的地方实力派而已,唯有在张作霖的领导下,奉系才得以向北洋政府的核心权利进军,一度成为最强大的地方实力派和北洋最后的传承。

但是,奉系的发展壮大固然离不开张作霖,但张作霖的一些操作也确实为奉系的失败埋下了隐患。今天我们就聊聊奉系崛起中的三大失误。

张作霖的政治眼光确实老到,即便他没上过学,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关键时刻他确实是能看清历史走向的。所以第一次直奉大战虽然是战败了,但战败的原因是因为奉军战斗力不行,其作战时机是没有问题,当时正值一战末期,北洋政府统治不稳、地方实力派频出,所以第一次直奉大战虽然战败,但这不能算老张的失误,只是他对自己的不自知而已。

第一个失误就是急于发动第二次直奉大战。虽然第二次直奉大战是以奉系的胜利告终,表面上看奉系是获胜者,但其时为保障奉军南下作战,东三省经济压力,已经趋于破产,要不是张作霖从日本搞来了大量贷款和军火,奉系也未必能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奉军大胜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毕竟势力一度扩张到江苏一带的奉军,很快又被撵了回去,这一去一回的作战,其实意义不来,毕竟没能真的长久占据江浙地区。试想当初张作霖如果能够再隐忍一两年,将奉军体系打造的更加完备,在苏浙沪地区有重兵守护,起码就有了继续南下的桥头堡,只要经营得当,未来便可直接南下争霸天下。

第二个失误就是用人不当、私心太重。奉系的崛起离不开张作霖的大力提拔青年才俊,最有名的就是杨宇霆、郭松龄等人,这些人也确实是奉系崛起的骨干。但张作霖既然自诩会看人、会用人,又怎么没发现这些人的缺点短板呢。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论功行赏应该是一视同仁,郭松龄所带领的第三军团战功赫赫应该重赏,但因为心腹杨宇霆想到外边当地方大员,同时张作霖可能也是想将郭松龄的奖赏让少帅来给,于是五大军团指挥官中的四个都得了封赏,唯独不封郭松龄,你让郭松龄如何能心理平衡?如果还是封建帝王时代,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让郭松龄当太子潜邸老臣,以后封赏由太子给还能进一步加深君臣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是郭松龄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况且郭松龄和杨宇霆本就是奉军内部两支新势力的代表人物。这种人士安排本就存在问题,关键是这么安排的后果就是杨宇霆真的没守住江苏,丢人是小事,关键是奉军又被赶出了苏浙地区。试想如果郭松龄被委以重任能够守住安徽,再将战线维持在江浙一带,奉系就真的拥有半壁江山,只要再稳扎稳打发展几年,将来的天下未必有回来的乱局。

第三个失误是对北伐军的判断失误。南方国民政府的北伐势头很猛,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情况,张作霖是知道的。但他却还是将北伐当成以前的军阀争地盘,对于北伐军还存在轻视,所以当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结盟后,张作霖还是想着占盟友的便宜,然后自己和北伐军争天下。结果就是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覆灭后,奉军虽然一度将势力扩张到盟友的地盘,但在北伐军的进攻下紧接着又退回了华北,可以说一无所获。当发现真的无法阻止北伐军势头的时候,面对国民政府的和平主张,张作霖既不同意还看瞧不,结果错失登上国民政府这艘新船的机会。试想张作霖如果能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及时投到国民政府一方,那必定也是国民政府的元老,加之其影响力,其地位不言而喻,无论军政都肯定是要职,且当时奉军控制着北平、天津,其影响之大不可估量。但可惜张作霖就是放不下北洋的牌子,也放不下好不容易拿到的安国军大元帅头衔,最终黯然离京,最终命丧皇姑屯。

如果张作霖能缓一缓,待到东北钱袋丰腴再打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后方势必更加稳固,占领的地盘也不会反复一手;如果封赏三军的时候满足了郭松龄的想法,再加以少帅的监督控制,奉系势必能在江浙沪一带站稳脚跟;如果在北伐军北上时期及时呼应北伐,占据国民政府的高位,奉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势必成为和桂系一样长寿的地方实力派。

1 阅读:13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