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北京的一间小屋里,一个瘦骨嶙峋、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紧紧地抱着丈夫遗像,她双目无神,嘴里不停念着丈夫的名字。
见母亲这样,儿女们的心里都很不好受,他们纷纷上前劝说母亲。但老妇人依旧没有反应。
突然,老妇人的儿子看到了堆砌在房间一角资料文件,他眼睛一亮,随即大声对母亲说:“妈,你不能倒下,我爸的心愿还要等着你去完成呢……”
老人无神的目光慢慢挪到那叠资料上,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一样,挺直了早已被生活压弯了的脊背,眼里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神采:“对……老头子还有遗憾没完成……我要帮他完成。”
语毕,老人早已泪流满面……
这名老人正是梁兴初的妻子——任桂兰。
1985年10月底,任桂兰向组织提出完成丈夫梁兴初的遗愿,中央当即批示:同意。
那么,任桂兰向中央提出了怎样的请求?梁兴初去世后,她又为他做了什么呢?

提起梁兴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打铁将军”。
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梁兴初年轻时曾做过铁匠。
1912年8月3日,梁兴初出生在江西吉安,他的原名叫梁兴祚。后来之所以改名为梁兴初,中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祚”字本意是福气的意思,寄托着梁家父母对梁兴初的爱,不过那时很多人都把这个“祚”读成下“炸”,久而久之,索性改成了梁兴初。
梁兴初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很小的时候他就被送到了学堂去念书。
儿时的梁兴初实在不是能坐得住的性子,因此成绩平平,后来因为家贫就辍了学。
对于辍学这件事,梁兴初倒是没有什么想法,能不被老师紧抓管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可他的父亲不这么认为,父亲希望儿子能有一技之长,于是就将他送到裁缝铺做裁缝学徒。
年少的梁兴初觉得做裁缝不够威武,便频频捣乱,最终被老裁缝辞退。无奈之下,父亲又将他送到了打铁铺子。那时父亲并不想让儿子成一名铁匠,他是想借着打铁来磨磨梁兴初的浮躁,谁知到了铁匠铺子的梁兴初,却对打铁十分感兴趣。
虽然打铁又累又苦,但梁兴初却如了父亲的愿,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和坚韧如铁的性格。

时间来到1930年2月,朱毛红军来到了梁兴初所在的村子。那时的梁兴初不过18岁,一听红军能够保家卫国,他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
梁兴初虽然没有点亮学习上的技能,但在武力方面却不容小觑。他个体战斗力极强,在战场上更是敢打敢冲,凭借着英勇无畏的表现,他短短几个月内就成为了红军的一名班长。
在10月第1次反围剿战争中,他更是带领着自己的小队屡建奇功,出色完成任务,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的5月,梁兴初不慎在第2次反围剿战争中双腿受伤,被我军送往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他无意间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在地上哭得非常无助,不禁走上前询问发生了什么。
在得知老太太为了给丈夫治病,企图卖掉家里的两只鹅,可鹅却被地痞流氓用假银元骗走了时,梁兴初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身上唯一的一枚银元,换走了老太太手里的那枚假银币。
是了,梁兴初虽然大大咧咧,但实则有一颗极为柔软的心。

在帮助了卖鹅的老太太后,梁兴初手里便只有这一枚假银币了。他当然不可能用这枚假银币欺骗别人,于是便将这枚银币贴身收藏。此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枚银元在接下来的战场上救了他的命。
在1931年8月的第3次反围剿战争中,梁兴初二次负伤,他的胸口被子弹狠狠地击中,而
那枚子弹击中的位置恰恰是左胸口!当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时,谁知他竟一咕噜爬了起来,继续投入了战斗。
原来,他左胸口口袋里的那枚假银元,为他挡下了那一枚子弹!
事后,战士们都说梁副连长是好人有好报,而梁兴初则认为是人民保护了他。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梁兴初更是拼尽全力,领着自己的部队冲在所有人的最前头,哪怕身受重伤也绝对不下火线,这不要命的打法,让他在部队里赢得了赫赫威名。
1937年的1月,梁兴初这枚虎将被选送到延安抗大进行学习。而仅仅只隔了7个月,梁兴初就接到了8路军总部的命令,提前毕业,并火速赶往了抗日的第1线。他被任命为115师543旅685团一营的营长,并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为平型关大捷立下了汗马之功。

1938年的10月,梁兴初作为685团副团长,带领着部队一路向东,抵达苏鲁边微山湖以西地区,并顺利被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梁兴初就任这支支队的副支队长。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梁兴初率部驻扎鲁南,期间截住了一个很重要的日军情报。
1939年的12月,梁兴初偶然得知,日军将押送60多辆马车的物资从滕县返往费县。梁兴初明白,如果这些运输物资被敌人获得,那么他们在接下来的争斗中会面临被动的局面。
于是,梁兴初带领自己的小队,在26日的清晨于地兑头沟设下了埋伏。
此次行动悄无声息,面对梁兴初部队的突然袭击,日军吓得乱成一团。最终,梁兴初率部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更是击杀了日军近百人。
也正是这场战斗和这些物资,让梁兴初在边区站稳了脚跟,传出了赫赫的威名。

时间来到1940年,那时日军将大部队调到了华北,目的正是为了消灭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恰逢那时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我党的形势一时之间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梁兴初率部一路向南,成功支援了位于皖东北、皖东的新四军。而在皖南事变后,陈毅成为了新四军的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那时,泗阳县城道口是两党的必争之地,为了拿到这块地方,陈毅下命任命梁兴初为前敌总指挥,在梁兴初的指挥下,我军成功占领了东圩子,并粉碎了韩德勤与汤恩伯两人企图加击我军的阴谋,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抗日根据地。
梁兴初这一战委实打得漂亮,而陈毅也直称梁兴初为虎将。
梁兴初并未在此地久留,1942年10月底,梁兴初奉命返回山东地区,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缴获大量物资,解决了我军物资紧张的问题。
1942年8月,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成立之时,梁兴初被任命为司令员,之后被又任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依靠出色的军事素养,在秀水河、四平等诸多战争中打出了“东野老大”的地位。

1948年,上级成立十纵,梁兴初任十纵司令员。
在1948年的黑山战役中,十纵这支部队一战成名。
1948年10月21日的一个午后,梁兴初突然收到了来自总部的急电,要求刻整装待发,前往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敌人,并掩护主力到达。
接到命令的梁兴初毫不犹豫地带军出发,日夜兼程,很快赶到了黑山地区。
那时黑山的西面是医巫闾山脉山脉,东面则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如果要通往黑山,只能通过两者之间25公里宽的丘陵地带。倘若俯瞰这个地区,会发现这片狭长的丘陵地带就像一道闸门,如果守住了黑山与大虎山的这条走廊,就能为主力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实际上,那时梁兴初面临的压力是极大的,因为他们即将要迎接的是国民党部队的王牌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配备,我们的军力都不如对面的王牌军。
对此,梁兴初毫不胆怯,在前往黑山的路上,他就早已制定好了作战计划,所以自到达黑山起,10纵就毫不含糊地展开了作战准备工作。
抱着绝不让一个敌人跨过此处的决心,梁兴初将28师放在了守卫黑山的位置上。而29师与30师,则分别负责守卫黑山县城以西以及大虎山地区。

战争很快打响,梁兴初的布局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国民党王牌军的进度,彼时,国民党王牌军以为自己只用一天就能拿下这个地区,结果战争打了整整一天却只拿到了弹丸之地。
这让廖耀湘很是愤怒,24日清晨,这支军团就放弃了攻打黑山正面的阵地,从侧面进行攻击。他们不知道的是,梁兴初早已在此地也布下重兵,根本没给敌人留以喘息的时间。
战争就这样打到了25日。敌军见黑山久攻不下,竟选择两败其伤的方法用火力覆盖战场!在这样卑鄙无耻的手段之下,敌人开始向黑山步步逼近。
对此,一些战士纷纷拉响仅有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此时,梁兴初下令对敌人进行反击。很多人都不同意此举,认为此举牺牲过大,但梁兴初心里明白,如果不加大兵力进行反攻,一旦敌人得到时间休养生息,接下来只会更难打。
接着,梁兴初又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并亲自跑到28师阵地。梁兴初这样的身先士卒,很大程度激励了我军的战士,于是我们调集了所有的预备队,终于在天黑之前收复了101高地。
就在此刻,我们的主力也已然到达。
黑山,终于还是守住了。

梁兴初走到战场上,看着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看着已经牺牲的被炮火烧的黑黢黢的战友的遗体,梁兴初直言对此次战役,永生难忘。
此战中,梁兴初的眼睛不幸受伤,直至战争结束后,他才被送往了军区医院进行清洁治疗。而当时负责梁兴初眼睛清洁的小护士,正是他后来的妻子任桂兰。
这并不是两人第一次相遇。早在黑山战役即将打响的时候,任桂兰就曾经和梁兴初遇见过。

那时任桂兰刚刚从中山大学医学系毕业,被派往28师做医疗工作。初来乍到的任桂兰,并不知道东北的天气究竟有多严寒,于是穿得极为单薄。恰好那时,梁兴初带领着警卫员从那边过,一眼就看见了那名在屋檐下冻得瑟瑟发抖的任桂兰。
梁兴初看着任桂兰稚嫩的面孔,赶忙派遣自己的警卫员取了厚衣物给任桂兰。殊不知,正是这一件厚厚的棉衣打开了任桂兰的心。
在任桂兰心里,梁兴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而对于自己能够亲手照顾英雄这件事,任桂兰也是格外有耐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互相坦白了心意,感情也逐渐升温。
于是在1949年的9月,在组织的批准下,两人顺利完婚。

1950年10月,梁兴初率领38军前往朝鲜前线。在彭德怀部署的第2次战役中,梁兴初带领38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那时的志愿军在战场上极为拼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就是祖国,他们一步都不能退。没有子弹他们就用枪砸,用刺刀砍,甚至用手去抓、用牙齿去咬......那时的战场实在是太惨烈了,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他们也要拉住敌人与他同归于尽。
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38军又怎么会打不赢呢?当38军大捷的消息传到彭德怀耳朵时,彭德怀便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由此,38军又被称作万岁军。
1954年,梁兴初被任命为海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并被授予中将军衔。1980年,68岁的梁兴初向中央政府正式提出了退休。

晚年的梁兴初回忆起早年的往事,只有一个心愿,那便是将自己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一本个人传记,让子孙后代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中华人民而牺牲的革命英雄。
说干就干,梁兴初和妻子任桂兰开始了对往年资料的整理。然而,这些资料却在一次车祸中,被大火烧毁。对此,梁兴初极为悲痛,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在北京进行着资料的整理。
1985年初,梁兴初突然患上了感冒,被送往了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当时只以为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感冒,谁知之后,梁兴初突然感到身体极为不适,在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最终还是在10月5号清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梁兴初病逝后,任桂兰一度悲痛欲绝,不吃不喝,每日只抱着丈夫的遗像,精神恍惚。儿子无奈只得用父亲尚有遗愿未完成的理由,劝说自己的母亲。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重新有了希望的任桂兰,即刻给组织写出一封信,提出了唯一的一个请求:希望能将丈夫的遗愿完成,为丈夫梁兴初撰写个人传记。
对此,中央有关部门当即批示:同意!
于是,任桂兰便开始了对资料的整理。
这个工程是极为重大的,梁兴初将军一生大大小小经历过无数次战争,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任桂兰舟车劳顿,去往这些战争相关人员的家里采集资料。
这一整理,就是整整16年。这16年里,任贵兰可谓是呕心沥血,她拖着自己年老多病的身体,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终于完成了《统领万岁军》这本梁兴初将军的传记。
这本书中不但记载了梁兴初将军的一些生活小事,更多的是撰写了在战场中的所见所闻。

如今的我们并没有忘记曾经那段残酷的历史,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大英雄,他们骨子里的革命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儿女的骨血,永远不被我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