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今天咱们继续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
话说太子胤礽为了尽快筹措到足够的银两,以偿还他拖欠国库的五十万两借款,不惜卖官鬻爵,把几个非常重要的官缺卖给几个歪瓜裂枣的候补官员。
这件本该秘不外宣的操作,经太子身边的“卧龙凤雏”一通鼓捣之下,居然让八阿哥知道得清清楚楚。
狡猾的八阿哥并没有直接向康熙举报太子的这件暗箱操作,而是让自己的心腹、负责吏部事务的揆叙,例行公事,有意领着那几个外放官员直接去皇宫内面见康熙。
在人精中的人精李德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太极推拿之下,揆叙撞到了正在当值的大阿哥手中。
看到揆叙所领着的那几个外放官员的成色,以及听闻太子连这几个官员的面都没见过后,大阿哥马上嗅出其中的猫腻之处。
于是,大阿哥直接领着这几个外放官员前去面见康熙。
而康熙盛怒之下,对太子这种卖官鬻爵的行为更为气恼,直至产生了废黜太子的心思。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大阿哥为了在康熙面前揭太子的短,已经有点不顾吃相了。
他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利令智昏了呢?
今天,我们从大阿哥所处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下大阿哥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首先,剧中交代得非常明白,大阿哥正好是这天当值。也就是说,朝廷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禀报康熙的事,按流程是先禀报到大阿哥那边,由大阿哥酌情当场处理,或者进一步向康熙汇报请示。
因此,至少从当时的工作流程来看,大阿哥这么做,并没有什么过分之处。
毕竟这次要放出去的是诸如盐茶道、布政使这类非常重要的官职。
且看任伯安,只不过在江南地区担任了一个巡盐道官职,就可以在当地聚集起那么大的势力,为所欲为。
更不用说布政使这类具有更大权力的官职。
可见,这几个官缺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
因此,大阿哥作为当值皇子,让康熙亲自把关一下这几个重要外放官员的真实水平,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如果在这个当口,大阿哥隐瞒不报的话,反而会引起康熙的另一层猜忌:
大阿哥是不是故意纵容太子肆意用人,待东窗事发、引起更大的责任事故后,再给太子挖更大的坑。
其次,如果大阿哥不亲自带过去的话,也许便错过了一次对太子放冷箭的绝佳时机。
在大阿哥看来,揆叙或许也只是例行公事,带那几个外放官员走一下过场。如果不指出其中的猫腻之处的话,康熙或许压根不会注意到这几个外放官员的异常之处,更不会想到这件事居然和太子有关联。
那么,这次对太子放冷箭的绝佳时机,转瞬即逝。
揆叙、甚至李德全,他们是不敢当着康熙的面,妄言太子的是非。
所以,既然逮到了这么好的机会,大阿哥也只得亲自出马,在康熙接见这几个外放官员的间隙,瞅准时机,把太子在其中的猫腻、勾当指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杀伤力。
哪怕这是八阿哥故意引诱大阿哥这么做,他也认了。
毕竟和扳倒太子的绝佳时机相比,大阿哥自认为冒这点风险是非常划算的。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康熙在看到眼前那几个歪瓜裂枣的外放官员,又看到大阿哥在一旁幸灾乐祸,讲一些落井下石的话,有没有看透大阿哥的用意呢?
我觉得知子莫若父,以康熙的睿智和精明,他对于大阿哥内心的那点小九九了解得是最清楚的。
只不过太子所犯的错误实在太过低级、幼稚和露骨。既然干了这种蠢事,那别人在背后挑他的毛病,那就是他自作自受,康熙也不好替他开脱什么。
整个细节复盘下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将心机和算计运用到极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