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到底是什么?
直白的来说:眼睛在做检查的时候容易紧张,目前只有通过散瞳检查(把瞳孔扩大),给眼睛做个心灵马杀鸡,让眼睛彻底放松下来,才能得到准确的近视/远视度数,也是为了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性。
🔎散瞳和不散瞳有什么区别?
散瞳主要是将瞳孔扩大,使睫状肌松弛,得到的结果相对来说就更准确,而不散瞳眼睛可能始终处于疲劳的状态,验光的结果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睫状肌痉挛。
🔎散瞳到底对眼睛有没有伤害?
1️⃣可能出现视近物不清;2️⃣可能出现畏光、眼红等现象;3️⃣可能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4️⃣可能出现其他的药物副作用;
但是一般来说这些副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消退,对于迟迟不消退的,最好是要及时的去就医了都!
🔎什么情况下必须要散瞳?
1️⃣幼儿阶段开始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
2️⃣ 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学校体检出现视力问题的;
3️⃣存在远视、高度散光等伴有调节干扰的儿童及青少年;
4️⃣首次验光配镜的儿童青少年;
🔎那哪些孩子不能散瞳呢?
1️⃣调节功能正常若通过视功能检查(如NRA/PRA测试)确认调节无异常,可尝试小瞳验光结合主觉验光。
2️⃣复查且度数稳定若近期已规范散瞳验光,且本次复查度数无明显变化,医生可能酌情省略散瞳。
3️⃣存在禁忌症的如青光眼、对散瞳药物过敏等,需避免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
🔎散瞳验光有问题了,要怎么办?
✅遵医嘱,需要戴眼镜要戴眼镜;
✅遵医嘱,需要做视力训练的要坚持去做!
✅还要纠正不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补足乐睛视力营养素,定期复查视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