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超神,政治上无脑!

紫烟生活 2024-12-30 09:30:37

在汉高祖刘邦的眼中,周勃是定国的良将,他曾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言下之意是说,周勃即是一个朴实的直人,同时也是刘氏江山的守护者,事实也证明刘邦没有看错人。

公元前195,刘邦崩逝,刘盈即位,周勃被任命为太尉,而吕后也开始大搞篡权活动。

没几年,刘盈也病逝,吕雉又先后拥立前少帝与后少帝,两度临朝称制.

又大肆封赐自己的宗室子弟,一时间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达到顶峰。

在吕后去世后,吕后的侄子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上将军.

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相国,把持汉朝大权,想危害刘氏政权。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汉相国,秉汉权,欲危刘氏。”

专横到什么程度?当时的周勃、陈平二人一个是太尉,一个是丞相.

军事政治的一把手,但是却进不了军营、处理不了政事。

因此周勃与陈平商量铲除吕氏,于是用以计谋夺取了吕禄的军权.

又诛杀吕产,彻底铲除了吕氏集团的势力,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陈平以自己身体抱恙为由将右丞相让给周平,自己任左丞相。

后来周勃怕自己功高震主向汉文帝请辞丞相之位。

在陈平去世后,汉文帝又任命周勃为丞相。

但是仅仅过了十个月后,汉文帝又撤了周勃的丞相职务,让他回老家。

周勃在回到封地之后,一直担心自己哪天就突然被杀了,经常都是身披铠甲,让家里人手持兵器不断地四处巡逻.

这事传出去以后,周勃就被人告发要谋反,就被抓了起来。

汉文帝因此被自己的母亲薄太后大骂了一顿,绛侯在身居高位,手掌兵权的时候没有谋反.

现在蜗居在一个小县城确是要谋反了,他是猪脑子吗?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在监狱里受尽了狱卒的欺凌侮辱.

周勃重见天日之后,感慨万分:“现在我知道了,这狱卒也是相当的尊贵啊!”

< 壹 >

周亚夫是周勃的第二个儿子,都说虎父无犬子。

周亚夫完美遗传了父亲的英勇善战的军事才能,自幼熟读兵法,在军事上很有天赋。

刚开始的周亚夫只是一个河内郡守,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毕竟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只有长子才能封爵,周亚夫还有个哥哥,他父亲的爵位自然是轮不到他继承。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巧妙,当时有个很有名的女相士叫许负,许负曾经预言魏媪的女儿薄姬会生下天子。

果然后来薄姬成为了刘邦一个小妾,生下儿子刘恒,就是汉文帝。

无独有偶,有一次周亚夫就刚好碰到了许负,想让她为自己看相,便请许负到了自己的府中。

许负盯着周亚夫看了一会,不禁喟然而叹。

随即对周亚夫说:“您的面向比较尊贵,三年之后您就可以封侯,八年之后,就能身居丞相之位。”

顿了顿,许负又说道:“但是您的面相又很特别,因为再过九年之后,您就会被活活饿死。”

周亚夫听了之后,一脸不相信的样子,他说:“别说丞相了,封侯都轮不到我,我上面还有个哥哥,我父亲的侯爵自然由我哥哥继承。

就算我哥哥死了,也应该由我的侄子继承,怎么算也轮不到我。”

又说:“既然我的身份很尊重,又怎会有饿死一说,你怕是胡说八道吧!”

许负却一本正经地说自己只是看面相得出的结论。

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周亚夫一听,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虽然嘴上说不相信,但是心底还是有些直打鼓。

于是给了些许金钱就把许负打发走了。

自此,周亚夫的命运之轮开始徐徐的转动了起来,他的人生也仿佛写好的剧本一般开始上演。

< 贰 >

周亚夫在河内继续做了三年的郡守,然后他的哥哥周胜之在长安因为杀人,被剥夺了侯爵之位。

汉文帝向来仁厚,念及周勃是开国功臣,一生对汉朝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不愿意因为此事剥夺周家的爵位。

于是就下令推选周勃最有才华的儿子来继承爵位。

最后大家一致都推荐了周亚夫,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继承了老爹的爵位。

在接受爵位的当天,周勃心中很是不安,他想起了许负三年前的预言。

只是此时此刻,已然无暇多想,难道还能不要爵位吗,或许真的只是巧合呢?

时间一晃,到了汉文帝二十二年,西汉自建国以后就经常遭受匈奴的袭击。

这不,匈奴又来侵犯北部边境了。

汉文帝急得团团转,赶紧调兵遣将去防守。

为了保卫京师,汉文帝派了三路大军到长安附近驻守。

宗正卿刘礼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守在棘门,而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在了细柳。

汉文帝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对将士们进行犒劳慰问。

他先是到灞上,又到棘门,这两处的守卫都松懈得很。

见到车队来了,就赶紧主动放行,两位主将也是在汉文帝进到军营之后才知道消息。

慌慌张张地出来迎接,走的时候还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随后,汉文帝又来到了细柳周亚夫的军营,在军营外汉文帝就感觉到这里与前两个军营的不同之处。

守卫森严,布局有度,四处都有巡逻的士兵。

正琢磨着,突然听到队伍前面一阵争吵,原来是前边开道的队伍被拦在营寨之外,不让进去。

哪怕队伍领头告知了守卫是皇帝要来慰问后,营寨的守卫都尉依然很硬气地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

等汉文帝到了跟前,派使者拿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

守营的士兵还一本正经地告诉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

车夫只好慢悠悠地控着缰绳,马儿也只好慢悠悠地走。

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手持兵器出来迎接,以军中的礼节向汉文帝行礼,并说:“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

汉文帝非常欣赏周亚夫的治军严格,也学着周亚夫的样子欠身向将士们行礼致敬。

慰问过后,汉文帝起驾离去,走在路上汉文帝感慨地对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就是儿戏。

如果敌人来偷袭,他们的将军恐怕都得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敌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偷袭他呢?”

汉文帝对周亚夫是赞不绝口,好长时间都念念不忘。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没过多久,匈奴就退兵了,汉文帝就下令三路军队都可以撤兵了,然后独独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守卫。

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格,做事有原则但欠缺灵活度的将领,放到现在社会,就是情商太低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古代毕竟是君臣有别,当然汉文帝刚从前面两个一盘散沙的军营过来,乍一看到周亚夫的军营纪律严格,正式欢心的时候,也不会去计较这样的小事。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

汉文帝的这句话,既是对周亚夫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周亚夫忠诚的肯定,使得周亚夫在汉景帝时期的起点就非常高。

< 叁 >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在未央宫逝世,太子刘启登基为帝,是为汉景帝,由于有汉文帝的嘱咐,汉景帝在即位后就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西汉初年,刘邦采取了郡国并行制,分封七个异姓功臣为王,又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还有超过一百三十人被封为列侯。

这些藩王诸侯都有自己的领地,可以合法掌握的兵马,领地内的税收也都归各诸侯所有。

在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汉景帝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

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下达了削藩令,十多天后,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兵叛乱。

叛军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史称“七国之乱”。

这时候,晁错的政敌袁盎就对汉景帝说,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又说吴楚叛乱的目的是为了杀晁错,只要杀了晁错,在宣布赦免七国,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

汉景帝沉默思索了很久后,决定以牺牲晁错来换取各诸侯的退兵,然而在杀了晁错之后,并没有平息叛乱。

于是汉景帝就按照汉文帝的交代,升周亚为太尉,率兵平定叛乱,此时的叛军正在攻打梁国。

按照周亚夫的战略,他并不想去救援梁国,就算救出来了对局势也没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他认为叛军中的楚军一向都比较勇猛,正面与他们交战,败多胜少。

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暂时放弃梁国,先切断叛军的粮道,从背后断他们的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

自古以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没有了粮草,军心必定会动摇,无法持久作战。

汉景帝思索一番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周亚夫的作战计划。于是,周亚夫就率军出发了。

在进军的过程中,周亚夫听取了一个名叫赵涉的士人的建议,从右道绕道行军,避免被敌人袭击,带领汉军出蓝田到武关,一路行军到洛阳。

这时候的梁国被叛军轮番猛攻,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梁王急得直跳脚,就向周亚夫求援。

可周亚夫却派军队往东到了昌邑城,坚守不出,完全不管梁王死活。

梁王多次派人向周亚夫求援,但周亚夫就是不为所动,没办法的梁王只好写信给汉景帝。

汉景帝派出使者让周亚夫发兵救援梁国,但周亚夫仍然无动于衷。

依旧按照原计划行事,专注于高筑营垒,并暗中派兵去抄叛军的后路,断其粮道,还派兵劫了叛军的粮食。

叛军一看,这不行啊,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可周亚夫却是个沉得住气的,不按常理出牌,不管叛军如何叫阵,就是坚守不出。

这样一来二去,再加上先前的粮草被劫,叛军的粮草已经见底了,没办法只能退兵。

周亚夫则趁此机会迅速出击,浩浩荡荡的七国之乱,不过三个月就宣告平息。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七国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由于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梁王,因此对梁王对周亚夫是怀恨在心。

也为自己日后埋下了祸根,他但凡在当时有点情商,安抚一下梁王可能也不会被记仇了。

因为这个梁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母亲是当朝的窦太后,之后梁王每次来到京城都会在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以至于后来窦太后也对周亚夫除之而后快,所以窦太后有机会就企图激起汉景帝与周亚夫之间的矛盾。

另一边对于这个刚立下大功的周亚夫,汉景帝那是一个信任,正式任命他为太尉,算是当时的军事一把手了。

< 肆 >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辞职,汉景帝就任命了周亚夫为丞相,武将大多都生性耿直,不善官场的尔虞我诈。

他虽然有十分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是由于不懂得融汇变通、揣摩别人的心思,以至于政治手腕显得十分幼稚。

对于进入权力中心的周亚夫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这一刻开始,周亚夫的命运就再次发生了转变,可以说是进入死亡倒计时了。

刚当上丞相之后,周亚夫还是很受汉景帝其中的,然而周亚夫却因为几件事惹得汉景帝很是不快,渐渐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就疏远了。

在古代,臣子一旦与皇帝的关系不好了,那能会有好下场吗?

汉景帝即位后,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窦婴为太子太傅,刘荣的母亲早年汉景帝的宠妃栗姬,史书又称其为栗太子。

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刘荣,但是遭到了刘荣生母栗姬的拒绝。

这让馆陶公主颜面扫、十分恼火,于是她又寻到找了一圈,最后找到了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

于是在王娡和馆陶公主的联手下,栗姬很快就失宠了,连带刘荣都被废了太子之位。

在汉景帝决定废除刘荣的时候,同时遭到了丞相周亚夫和魏其侯窦婴的反对。

窦婴拒绝情有可原,他是太子的太傅,在太子刘荣被废后,窦婴还以有病为由,辞退官职,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几个月。

《史记》:“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而周亚夫拒绝是因为害怕汉景帝废了刘荣之后,立梁王为储君,毕竟他与梁王已经结下了很大的仇怨,自然不愿意看着梁王上位。

《史记》:“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

因为此事,导致汉景帝开始疏远了周亚夫。

两年后,汉景帝还是废了太子刘荣,后又另立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

后来的梁王刘武派人暗杀袁盎等十多位大臣,被汉景帝发现后,得皇后王娡得兄长王信与窦太后请求才得以幸免。

在王娡被立为皇后,窦太后就对汉景帝说:“皇后的哥哥可以封侯了”。

汉景帝说:“先帝在世时,也没封舅舅们为侯,是儿臣继位之后才封的。”

奈何不住窦太后的苦口婆心,或许汉景帝心里也是同意的。

窦太后趁热打铁,急忙说道:“当年,窦长君活着的时候,一直未能封侯,等他死后,他的儿子窦鹏祖才得以封侯,我为此一直都感到遗憾啊!”

汉景帝听罢,说:“此事重大,需与丞相商议。”

于是汉景帝就找到周亚夫商量给王信封侯的事情。

周亚夫说:“当年高帝曾立下白马之盟:非刘不王,非功不侯,不如约,则天下共击之。现今王信没有军功,不得封侯。”

祖宗之法都搬出来了,汉景帝也无话可说,只得作罢。

在周亚夫死后,王信被汉景帝封为盖侯。

周亚夫不同意给王信封侯真的只是因为高祖的盟约吗?

不妨分析一下:如果他真的只是一个政治白痴,或许就只是这个原因。

那如果不是呢,前面说过刘邦当前封了一百多个侯爵,那这些侯爵是不是就代表着开国的功臣势力。

而吕后、窦太后等代表着外戚势力。

刘邦当年之所以传位于汉惠帝刘盈,很大程度是要借助刘盈的生母吕后及其家族的支持。

这也导致了汉朝的外戚专权现象尤为突出。

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大肆提拔宗室子弟以壮大外戚势力来对抗功臣势力,然而外戚势力过于庞大又对功臣势力不利。

因此在吕后死后,功臣势力联合刘氏皇族开启了权力斗争,最终以刘氏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在汉文帝上位后,由于功臣势力壮大,不得不又借助外戚势力进行对抗。

周亚夫作为周勃的儿子,自然也就代表着功臣势力一方,因此对提拔外戚是反对的。

当然也有可能周亚夫就是个政治白痴,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利益是与功臣势力绑定的。

但是由于没有政治头脑,因此只能干脆利落的拒绝,不会一些旁门左道。

不出意外,周亚夫再次得罪了窦太后,同时也得罪了皇后王娡,又使得汉景帝下不来台。

再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

周亚夫又站出来反对了,他认为如果把这些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就没办法处理那些犯错的大臣?

但是这一次,汉景帝直斥“丞相议不可用”,坚持封归顺的五位匈奴王为侯。

周亚夫遂借口有病,请假不上朝,汉景帝顺势以周亚夫年迈患病为由,罢免了他的丞相之职。

周亚夫身为丞相与汉景帝的主张矛盾,任何皇帝也不希望自己的丞相老是跟自己不合。

而且当汉景帝执意这么做后,周亚夫竟然撂挑子不干了,这明显就是赤裸裸威胁嘛!

从周亚夫的为人处事来看,他就是不懂得变通,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汉景帝的一些想法基本上都被他拒绝了。

在周亚夫辞官回家一段时间之后,汉景帝召开了一场宴会,想要以此试探周亚夫。

于是,汉景帝派人召他进宫赴宴,但是在周亚夫的面前只摆放了一大块没有切开的肉,而且没有给他筷子。

周亚夫这耿直的性子当场就怒了。

他没有理会到这是一场针对他做的局,气势汹汹地向旁边管事的要筷子,但却没人理他。

这时汉景帝才不紧不慢的说道:“难道这些肉还不能满足你吗?”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

周亚夫听了汉景帝的话,心中一惊,这才后知后觉,知道这是汉景帝有意试他,立马下跪请罪。

汉景帝正准备说“起身吧”,结果刚说一个“起”字,他就站了起来,没等汉景帝话说完,就径直走了。

这个行为真是太幼稚了,完全没有任何的政治智慧。

或者不应该说是没政治智慧,简直就是没脑子。

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从这句话是不是已然能看出了汉景帝已经决定了周亚夫的命运。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对于汉景帝来说,他是希望能有一个忠心又有才能的大臣来辅佐太子。

然而那个人不会是周亚夫,他一直都理解不了汉景帝的心思。

< 伍 >

公元前143年,周亚夫已经很苍老了,儿子周阳担心他身体不好,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用。

弩和盔甲之类的东西,朝廷是禁止个人买卖的。

当然,虽然律法上是禁止的,但是私底下有没有,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事情不能拿到明面上说话。

但问题就出在本来给工人的工期就短,偏偏还不给工钱,然后就把自己的老爹给坑了。

心有怨气的工人就将他私自购买甲盾的事情告发了。

说他是为了谋反,谁也不知道背后有没有人暗中操作。

事情传到汉景帝耳朵里,汉景帝就派人调查此事,周亚夫被抓的时候都还不知道什么一个情况,好端端的自己就被抓了。

负责审问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汉景帝报告了,汉景帝自然也是很生气。

就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刚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以证清白,被夫人阻拦。

这次又受到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决定以绝食抗议。

就是不知道周亚夫在决定绝食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许负的话“会被活活饿死”。

五天后,吐血身亡。

周亚夫堪称为汉朝继韩信之后的又一大军事家,他改变了以车骑为主的战术。

声东击西战术为后来汉武帝彻底扫除侵边的匈奴奠定了基础。

以少胜多平定了七王之乱,体现出了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

当年他父亲周勃是被人告发谋反被抓,当时有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为他开恩。

现如今周亚夫也是被人告发谋反被抓,但是他却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

令人唏嘘不已。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纠正,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End-

0 阅读:1

紫烟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