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喊停”家长好意,强调:请别再给我添麻烦

寒烟漫古城 2025-01-10 10:34:30

现在的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在学校被“特别关照”,真是费尽心思。

请吃饭、送礼物、充话费,甚至还有家长“慷慨”到借钱给老师买房。

近日一家长三次私自充话费,老师深感困扰无奈诉苦

一位老师在网上吐槽,自己已经三次被某家长“热情骚扰”。

这位家长不听劝,多次私自给老师充了1000元话费,还美其名曰“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而这位老师并不领情,反而觉得非常尴尬和无奈。

他表示,自己一个月的话费套餐才9元,这1000块钱的话费完全多余,甚至用几年都花不完。“我不想跟家长有经济上的往来,这已经是原则性问题了。”老师说道。

面对这样的“特殊待遇”,老师并没有选择默默接受,而是郑重地给家长发了一条短信,表示自己已经申请将话费退回,如果无法退回也会想办法自己充回去。

老师还明确告知家长,希望今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需要帮助,他一定会尽力,而家长的这种“额外关心”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只是在给自己添麻烦。

过度讨好:家长的“安心”给老师的麻烦

在教育领域,类似的“舔过头”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特别照顾”,采取各种讨好的方式:送购物卡、送礼物、请吃饭,甚至帮老师付房贷。

这样做的家长,表面上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实际上却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认为通过经济上的“投资”可以换取孩子的优待,哪怕老师从未提出任何要求。

这种行为不仅让老师感到压力,还可能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

比如,个别家长送礼过度,不仅让老师难以拒绝,还可能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满,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更有甚者,家长送完礼之后,还可能转头举报老师“收受好处”,让老师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这次事件中,老师处理得非常妥当。

他第一时间申请将话费退还给家长,并通过短信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既守住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也有效避免了后续可能的纠纷。这种做法值得点赞。

家长对教育环境的一种“焦虑”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校脱颖而出,而老师作为“关键人物”,往往被家长寄予厚望。

家长们认为,通过讨好老师,可以为孩子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许多家长认为,送礼或者其他讨好行为能让老师对孩子“特殊照顾”,但真正有职业操守的老师根本不会因为这些就对学生区别对待。

老师的职责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因为家长的额外“关心”而改变教育原则。

家长试图通过送礼为孩子“铺路”,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自己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他们担心孩子在竞争中落后,转而通过不正当手段“抢跑”。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家长的“走关系”比自己努力更重要,最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过度讨好,也暴露了某些地方社会风气的“潜规则”。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送礼、求人是一种“习惯”,似乎不这样做就显得自己“没心没肺”。

这种风气让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变得复杂,也为老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故事中的老师在面对家长的“热情”时,明确拒绝家长的行为,还通过沟通让家长意识到问题所在。最终,家长配合将话费转回,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家长想要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支持,完全可以用更简单、更真诚的方式

比如配合老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而不是通过送礼、充话费等“捷径”来试图建立特殊关系。

老师并不希望家长用物质的方式来表达感谢。

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相互信任和理解,才是对老师最大的支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