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将军昏迷,随行人员揪心不已,他醒来却要求警卫员先照顾别人

鼠博士文史 2023-02-01 16:22:48

1946年6月21日,在一辆向临沂后方医院疾驰的汽车上,一位胖胖的将军昏迷不醒,随行人员都为之揪心,希望他能撑过去。

在行驶途中,这位将军醒了过来。警卫员给他倒了一杯水,喝完水后,他问了警卫员一句:“你给师傅倒了吗?”警卫员答道:“没有”。这位将军叹息了一声,说:“哎...教了你们两三年了,还是没有学会照顾人啊”。说罢,又陷入了昏迷。

遗憾的是,在行经兰陵的时候,他还是没能挺过来,突发脑溢血去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令人敬爱的“胖将军”就是罗炳辉。

罗炳辉将军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虽出身贫寒并饱受欺压,却没有屈服,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军人。后来他因为有勇有谋、枪法奇高,成为了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那么他最终为何会英年早逝呢?他传奇的一生中,到底经历过哪些惊涛骇浪呢?

01

罗炳辉出生在云南一个非常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靠给地主当佃农,获得微薄的薪水来养家糊口。在当时,他们家经常受到地主乡霸的欺压,却因家庭贫困而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一切不公。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罗炳辉11岁那年,性格刚强的他终于到达了忍耐的临界点,再也无法忍受压迫,于是决定奋起反抗。

他先是试图同压迫他们的地主争论,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还遭到了地主的陷害。于是罗炳辉一鼓作气,进到县城告状。但是,县城的官员早已和地主沆瀣一气,他又怎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此后,罗炳辉真正树立了要打倒土豪恶霸的信念。

之后,他看到了土豪恶霸面对军队就只能乖乖顺从的情形,就有了参军的想法,认为参军才能让他真正的实现目标。

在1915年,他成功加入了滇军,进入唐继尧部。因为作战英勇,罗炳辉很快便从一个普通小兵升至军官。但随着职位的上升,罗炳辉也看到了更多从前所看不到的东西,例如军阀内部的贪污腐败,生活奢侈糜烂的现象。

他也意识到这个地方并不能实现他的初衷,也不能真正的拯救民众,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1922年开始,罗炳辉加入了桂林的滇军,加入朱培德部。在第一次北伐的战役中,为了通知滇军撤退,避免让滇军陷入全军覆灭的境地,罗炳辉一天就跑了190多里路。等罗炳辉成功到了朱培德面前传递消息之后,他也累得昏死了过去。所幸,那一次因为罗炳辉的及时传递消息,滇军成功地保住了,罗炳辉对于滇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大功臣。

罗炳辉在滇军也陆续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等战役,可谓是身经百战。

到了1927年,罗炳辉在南昌参加赣州总工会领导人赞坚的追悼会上,听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演讲。在那场演讲中,那位共产党人提到了工农兵联合的思想,强调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军阀、土豪劣绅等势力,人民才能活得好,中国未来才能有希望。

正是因为那次的演讲,让罗炳辉看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找到了共鸣,开始对我党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以及感受。

直到1929年7月,在好友赵醒吾的积极影响之下,罗炳辉秘密加入我党。同年在江西吉安率领靖卫大队起义,全体官兵一同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在加入我党之后,罗炳辉又参加了数场战斗:五次反“围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虽然罗炳辉外号“罗大肚子”。从外形上看,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善胖子,和“神行太保”这个称呼似乎离着十万八千里。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和他的外形极为不符,灵活且机智。在罗炳辉参加过的这数场战役中,他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胆识,带领着队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

在第三次反围剿当中,罗炳辉带着自己的队伍飞速前进,使计让国民党军队上当。他带着队伍不停的迷惑敌人,让他们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红军的主力,同时还带着国民党军队不停的绕圈子,为第三次的反围剿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罗炳辉也因为这场战役获得了"神行太保"的称号。

之后,罗炳辉又被任命为红第九军团团长。在长征途中,他又多次率领着第九军团成功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北上,罗炳辉的队伍一度被周主席赞誉为“战略轻骑”。

02

在经历的数场战役中,罗炳辉并不只是一味地在打仗,而是在不停的总结,同时进行战术的创新。这些战术也对中国的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例如: 梅花桩战术。

梅花桩战术,顾名思义,让队伍分散成为小组,像梅花桩一样分布,在对敌时实现协同作战,对敌人实施多点打击。

第一、“梅花构成的分株”。队伍宿营保持指挥部在中间,其余按三角形摆布,面对敌情可快速应对

第二、“梅花桩”式布阵。可以实现对敌方的多点打击。

第三、“梅花点式纠缠术”。让队伍疏散隐蔽,出其不意袭敌。

罗炳辉凭借梅花桩战术,带领他的队伍在金牛山之战中以少胜多,还是以非常漂亮的1:10的战损比赢得了胜利,重创日军。在这场战役中,他的队伍以“梅花桩”结构进行部署,让敌人只能被我军包围,而无法反包围我军。

之后罗炳辉的队伍开始以小股的形式向敌人发动进攻,包围、进攻、肉搏,在此次战争中轮番出现,将敌人打击的狼狈不已。慌乱溃逃。可以说,金牛山战役是相当精彩的一场战斗!罗炳辉也可谓是用兵如神!

罗炳辉的梅花桩以避实击虚、游击风格见长,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武器落后限制了他们与日军进行正面对抗。但是,新四军有人民的支持,以及对地形的熟悉,所以梅花桩战术的出现对新四军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炳辉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以及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03

罗炳辉是一位标准的拼命三郎,无论怎样的状况,他只要一上战场就会不顾一切的拼命战斗,哪怕是躺在担架上都要坚持指挥战斗,他对革命的坚定信仰着实令人敬佩!

罗炳辉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大家对他是既敬佩又担忧。

敬佩的是他这种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敢牺牲的作风,但同时又担忧他的身体。罗炳辉将军也因常年征战,身患多种疾病,例如胃病、高血压等,在战场上甚至都出现过因支撑不住而昏迷的状况。哪怕这样,罗炳辉在醒来之后都会不停歇的继续指挥战斗。毛泽东主席也曾经写信劝他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就这样,罗炳辉一直都坚定地留在战场上,直至最后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时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的罗炳辉,依然在前线指挥战斗。1946年6月,解放枣庄的战斗打响。这场战役也是由罗炳辉指挥,但这场战役却成了罗炳辉这个传奇将军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时年49岁。

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他终是没有看到解放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罗炳辉将军的逝去,让众人痛心不已。众多中央的高层人物也为之题词,其中一位高层人物的悼文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抗日君迈进,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日伪告溃灭。六载苦纠缠,疾病多磨折。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诀。”

罗炳辉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问心无愧。但是他也因此对自己的妻儿产生了很多亏欠。他的儿子罗新安在失去爸爸的时候还不满3岁,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年纪。

当罗新安慢慢长大后,听到了自己父亲的事迹后。对于父亲,他是敬佩但又带一些怨恨的。他敬佩父亲的用兵如神,敬佩父亲的英勇拼杀。但是,他又怨恨父亲即使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也都丝毫不在意的继续在战场上作战,让自己彻底失去了和父亲相处、让父亲陪伴自己成长的机会。

直到后来,罗新安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在成为一个父亲之后,他开始渐渐理解自己的父亲。

他开始明白也体会到了,父亲并不是要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孩子身边,才算是陪伴孩子成长。他才明白,自己的父亲虽然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但是父亲英勇拼搏的精神、父亲的大爱、还有父亲对他的殷切期盼,却一直在陪伴着他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父亲其实一直就在他身边,从未离开。

到了75岁, 罗新安参加了一个节目,叫做《跨越时空的回信》。在那里,他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在那里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给父亲写的信。他信中的那句“爸爸,我已经不怨恨您了,我想您了”,让人泪目。

有时一个人在物理意义上的离开,并不是真正的离开,只要你心中一直都有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就一直都在你身边。

04

罗炳辉将军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受苦受难的男孩,成长为一个铁血的常胜将军,中间历经了无数场战役,也经历了很多苦难。到后来哪怕是拖着病体、选择亏欠家庭,他都在坚持为了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信仰而努力奋斗,值得人钦佩!

罗炳辉将军的英年早逝是令人惋惜的,但是,他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革命者英勇奉献的模样。

可以说,罗炳辉将军戎马一生,为国为民,勇于奉献,是真正的英雄,时代的楷模!

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比起罗炳辉将军所处的时代是和平安定的。我们的法律在不断的完善,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国家在不断的强大。

不管何时,正是因为有无数像罗炳辉将军这样的英雄冲在前面为我们挡去危险,我们才能有现在安稳的局面和平静的生活。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