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璀璨星空中,海因里希・赫兹这个名字熠熠生辉。正是他,率先发现了电磁波的踪迹,并成功证明光亦是一种电磁波。
为旷日持久的“波粒大战”画上了句号,笃定光就是波,而非粒子。
1887年,赫兹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电磁波实验。实验伊始,他精心制作了一个发射器,以两个间距极小的铜球作为电容,对其进行充电。
赫兹推断,当电容充电达到特定程度时,电流必将击穿两铜球间隙间的空气,进而产生电火花。实际上,这产生电火花的过程,正是电磁波诞生的时刻。
与此同时,赫兹又打造了一个接收器,那是一个带有极小间隙的金属圆环。他将接收器放置在远处,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如果该理论无误,电磁波便能够穿越空气,抵达接收器,促使接收器上的火花间隙同样产生电火花。

为了确保实验不受外界干扰,赫兹细心地将门窗全部遮挡起来。果不其然,他看到了电火花,尽管它十分微弱,但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让赫兹困惑不已的现象。由于接收器产生的火花过小,难以清晰观察,而发射器持续产生的火花又极易造成干扰。
于是赫兹打算用一个箱子将接收器罩住,当然不能用金属材质,因为金属会屏蔽电磁波,他选择了塑料箱子,并在上面开了一个小孔,以便透过小孔观察火花,这样操作理应更容易看清火花。
可结果却出人意料,当用箱子罩住接收器后,火花不但没有变得更明显,反而变小了。凭借物理学家敏锐的直觉,赫兹意识到,发射器的火花必定释放出了某种物质,对接收器的火花产生了影响,而这个箱子恰好挡住了这种物质。
为了弄清楚究竟,赫兹使用不同材质的箱子展开实验。他发现,石英材质的箱子对火花并无影响。
他又借助三棱镜将火花的光散射开来,逐步深入探究。最终,他发现只有紫外线以及频率高于紫外线的光,才能让接收器的火花变得更加明显。赫兹为这一奇妙现象取名为“光电效应”。

至于石英为何没有影响,原因在于紫外线能够穿透石英。
时光来到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人们通过进一步实验得知,紫外线照射在金属板上,能够将电子激发出来。此时大家才明白,当年赫兹实验中,正是因为有紫外光的照射,使得电子更加活跃,从而让火花愈发明显。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为什么只有紫外线或更高频率的光才能打出电子呢?
这一问题在当时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打个比方,想必大家都见过呐喊喷泉,对着喇叭大声呼喊,声音越大,对面的水柱喷射得越高,这符合我们的常识,因为声音越大,能量越高。
假设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喷泉,无论男性喊声多大,水柱都不会很高,而女性和孩子即便声音很小,水柱却能喷射得很高,原来这个喷泉的水柱高度只取决于声音的频率,而非响度。
光电效应就如同这个奇特的喷泉,能否打出电子,与光强并无关联,即便光再亮,如激光,若频率过低,也无法打出电子。相反,只要光的频率高于某个特定阈值(该阈值因金属材料而异),即便光再微弱,电子也能被打出。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解,电磁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与光强相关。可为何光电效应中的电子却唯独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情有独钟”呢?
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终于为这个谜团找到了答案。
简单来讲,爱因斯坦提出,如果将光重新看作是一个个小颗粒,问题便迎刃而解。能否打出电子,并非取决于光的整体能量,而是要看每个小颗粒,即光子的能量。
只要每个光子的能量超过某个阈值,即便只有一个光子,电子吸收其能量后也有可能被打出。
爱因斯坦将这种光颗粒命名为光子,并给出公式:每个光子的能量e=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ν是光的频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光电效应与光的频率有关,因为光子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最早的量子化公式由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但正是爱因斯坦巧妙运用它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荣获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倘若光真如爱因斯坦所言,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那么微粒说难道又正确了?答案是肯定的。
光既具有波的特性,又具备粒子的特性。当我们以波的方式探测光时,它便展现出波的特质,比如双缝干涉现象;
而当我们以粒子的方式探测光时,它又会呈现出粒子的特性,比如光电效应。这便是神奇的波粒二象性。
至此,光子正式跻身基本粒子家族,成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之一。
文本来源@妈咪说MommyTalk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