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三次登基,为啥娶五个女人却无任何子嗣

草原风大 2023-02-14 15:06:08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道光皇帝曾孙,光绪皇帝弟醇亲王载沣之长子,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08年光绪帝驾崩,3岁的溥仪即皇帝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

宣统皇帝溥仪

第一、溥仪三岁即位,父亲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1908年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召集群臣商讨皇位继承人。当时有“立长”和“立幼”两种选择,即立光绪皇帝载湉的亲弟弟醇亲王载沣,还是立了载沣的儿子,也就是光绪皇帝的侄子,此时才两岁零九个月的溥仪,国家风雨飘摇,朝臣一致希望“立长”,但慈禧太后从她私利出发,希望给她亲儿子同治皇帝一个有嗣承的名分,毅然选择了只有3岁的溥仪。

溥仪与父亲摄政王载沣

在光绪皇帝去世当天,自知时日无多的慈禧太后颁下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明确溥仪同时嗣承同治、光绪二帝,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夺施行。第二天,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强人慈禧太后也归天了。摄政王载沣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出卖他亲哥光绪帝袁世凯的职务,让他回山东养老了。清朝末年的军事权(新军)都掌握在袁世凯手里,虽然解除了他的职务,但他的影响力仍在,新军只听命于他一个人。

袁世凯

第二、改良“新政”破产,辛亥革命爆发

迫于日益高涨的革命压力,清政府于1911年(宣统三年)五月宣布了改良内阁名单:内阁的十三人中有五位是皇亲国戚,八位满族人与一位蒙古旗人,只有四位汉人。“皇族内阁”的出台,再次证明了《辛丑条约》后启动的所谓“新政”,不过是清朝官僚集团欺骗和愚弄全国人民、保持独裁统治的把戏。从此,人民在维新改良和革命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皇族内阁

慈禧太后去世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海外的那个孙文!”,不幸应验。孙中山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学习了九个月,系统地总结了革命的目标与思想,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思想,成为革命的目标。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员趁部分新军(清王朝自己训练的新军)调往四川支援赵尔丰的机会,发动起义。工程营、炮兵营首先攻占总督府,很快控制了全城。十月十二日,武汉三镇全部被占领。至十二月,上海、南京都被革命党攻陷。十二月二十九日,孙中山被全票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以1912年1月1日为共和纪元的开端。

辛亥革命

第三、垂死挣扎,袁世凯出山,两面讨好,篡取革命果实

面对全国起义和通电独立的浪潮,清政府在垂死挣扎中的重新任命此前被撤职的袁世凯出任总理大臣,因为此时袁世凯仍真正掌握着北洋新军,别人指挥不动。两面三刀的投机主义者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打到湖南就停止不前了,因为他环顾朝廷上下再无能臣,他自己上位的机会来了;但他又不愿背负“叛逆二臣”的罪名,于是他与革命党和清廷两头讨好,两头谈判。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接受袁世凯的条件:在接受废除帝制、拥护共和、建立内阁等革命事业目标的条件下,孙中山顾全大局,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返回北京紫禁城,不停的给隆裕太后和7岁的小皇帝溥仪讲法国大革命的事,国王路易十三怎么被推上断头台,如何血流成河,把太后和小皇帝孤儿寡母吓得抱头痛哭;而他再次讨好,说只要愿意退位,他愿意去与革命党谈判。袁世凯与清皇室达成《清室优待条约》,清帝正式退位。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行退位诏书,将江山社稷完全受让于中华民国。

《清室优待条约》

这份退位诏书,标志着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的终结。

隆裕太后

第四、傀儡一生的溥仪三次登基三次退位,无任何子嗣留下

溥仪不只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更是以一生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创中国历史之最了。1908年3岁的溥仪在哭声中第一次登基,年号宣统;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但按照《清室优待条约》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紫禁城,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1917年7月1日在辫帅张勋的复辟下再度称帝,年号康德,7月12日即宣告失败退位。1934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第三次登基称帝,年号依旧是康德,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俘。

“伪满洲国”时期的溥仪

溥仪一生正式共娶了五个女人,皇后郭布罗·婉容、皇妃鄂尔德特·文绣、祥贵人谭玉龄、福贵人李玉琴和解放后1962年结婚的李淑贤,但却没有留下子嗣。主要原因是溥仪少年开始过度纵欲,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失去了生育能力。据资料记载,溥仪长到13岁的时候,按照清宫规矩,本来应由太监严格负责照顾,但此时清王朝日薄西山,太监也早已没有任何的责任心和顾忌,就把溥仪丢给了地位更低的宫女来伺候他的衣食起居。整个紫禁城只有溥仪一个男性,那些宫女以辅导溥仪成年礼制为由来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她们教唆年少的溥仪无节制的纵欲,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长期无节制的放纵使发育尚未成熟的溥仪身体严重受损,失去了生育能力,终致一生无后留下。

溥仪的五个女人

1967年,末代皇帝溥仪因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1月26日,溥仪骨灰迁葬在河北保定易县清西陵。

溥仪陵墓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