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3日,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指示,与万军从中将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分割包围于孟良崮,并最终全歼。
这也是从宿北战役以来,华东野战军全建制歼灭的第三支敌军,大涨了解放军的士气。
长期以来,孟良崮战役一直被认为是张灵甫轻敌冒进,可从粟裕后来的回忆记载,从宿北、鲁南、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实际上已经避免了轻敌冒进的情况,各个部队采取的是滚筒式前进。
能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与万军从中将整编七十四师分割出来并全歼,无疑已经是开创了奇迹,毕竟在整个战役中,围在华野周边的至少还有7个整编师的兵力(当时整编七十四师隶属于汤恩伯的第一兵团,该兵团下辖8个整编师,作战中始终处于齐头并进的姿态)。
不过,就在半年后,东野也打了一场歼灭战,与华野采取的战术类似,也是猛虎掏心的战法,不仅全歼了该军,而且还生擒了该军军长。
可出奇的是,这次战斗在军史上并不出名,甚至还在战后被列入了不良战例,因为打这一战,东野的伤亡几乎是1:1,可以说是得不偿失,而孟良崮战役我军歼敌3.2万,自身伤亡1.2万。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这场战役就是东野1947年发起的冬季攻势中的公主屯战役。
一在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是率先进入战略性反攻的。
从1947年5月,东野发起夏季攻势以来,东北战场的形势就在一日千里的发展着,到我军秋季攻势落幕后,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大规模的发动攻势,只是将兵力部署于沈阳、铁岭、吉林、长春、四平等战略要点,再也不敢轻易出动。
在秋季攻势进行时,东野就开始考虑利用冬季河水结冰等优势,在北满只留下一两个纵队,集中大规模的兵力越过河面,进行大规模的外线作战,中央军委也充分肯定了东野的构想。
1947年12月7日,东野集中9个纵队,向国民党重点防守的沈阳周边发起攻势。
各纵队在事先的战略计划下,分别猛扑沈阳周边各个据点,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首尾不能相顾,接连失利。
应该说在战术上,我军充分运用了围点打援的策略,即大规模的兵力猛扑敌人据点,拔除敌人据点的同时,可以打击敌人援军,对我军采取的围点打援的战略,在东北的国民党军根本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对策。
尽管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已经从我军发动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总结出我军“围点打援”的要点,可却并无解决办法,“围城打援”实际上是将国民党军置于两难的境地:不救援外围据点,则我军可以集中兵力逐次攻破,趁机占据广大乡村,控制兵源粮源,削弱其战斗潜力,长此以往,国民党军坐困愁城,必然完全失去战略主动权;如果救援,其主力部队则会被我军消灭于运动之中,战争实力不断削弱,同样会失去战略主动权。
1947年9月,陈诚赴任东北后,立即扩充了在东北国民党军的兵力。
一直以来,陈诚到了东北以后,便下令拆分了新一军、新六军,将抽调出的部队重新组建新三军、新五军,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陈诚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自毁江山,因为拆散了老部队、以后老部队的实力被削弱,而新部队的战斗力又尚未建立起来,以至于在后来作战中被我军逐个击破。
可事实上,陈诚也是打过多年仗的老兵,他的这一举动有很深的含义。
陈诚到东北的时候,正是东野发动秋季攻势期间,尽管沈阳的国民党军被东野牵制动弹不得,可在热河一线,傅作义调侯镜如指挥第92军、第104军竟然奇迹般的打通了北宁路。
当时,陈诚就注意到,侯镜如采取的是“集结强大的兵力,机动灵活的战术”,在整个作战中,每个军不轻易分开使用,使得我军难以逐个击破。
于是,按照这一策略,陈诚改变了国民党军在沈阳的部署,即重要的战略要点上配置一个军,次要的战略要点上配置一个师,而在沈阳、铁岭一带则集中大规模的兵力组成机动兵团、战略支援。
毫无疑问,这需要绝对多数的兵力支持。
不管战斗力如何削弱,作为新组建的部队,新三军、新五军仍然具备强大的实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这支机动兵团包括新三军3个师、新六军3个师、新一军1个师、第五十三军3个师、第五十二军1个师,共计11个师的兵力。
1947年12月15日,东野集中七八个纵队南下作战之际,在沈阳的陈诚也迅速布置,鉴于沈阳周边的彰武、台安、北票陆续传来遭到进攻的消息,陈诚认为我军兵力分散,出击的时机已至,于是下令调集机动兵团向北展开集群进攻。
1948年1月1日,陈诚调动新一、新三、新六、新五军和第七十一军等5个军15个师的兵力,在铁岭、沈阳至新民一线,近100公里的正面上,沿辽河两岸呈扇形向沈阳西北出击。这股兵力占东北国民党军主力的一半以上。
尽管冬季作战并不利于急行军,可在接到陈诚机动兵团主力出击的消息后,林彪迅速下令,集中主力阻击敌人的进攻。
不过很显然,在学习侯镜如上,陈诚还是学的不到家。
首先就是在五个军的配合上,因为整体是呈扇形展开,五个军之间势必出现空隙,其次国民党军五个军在进攻过程中,分成左、中、右三路大军进攻,其中,中路是由新一军和71军构成,而右路是新三军和新六军,唯独只有左路只有一个新五军。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五个军出发时间、地点不一,因此从新民出发的。战力最弱的左路新五军位置却最靠前。
这无疑是给了东野一个很大的机会。
二与孟良崮战役完全不同的局面。
在华东战场上,粟裕最擅长打的就是猛虎掏心的战术,哪怕是华东国民党军已经连续吃了几次亏,甚至采用了密集靠拢的铁桶战术,仍然能被粟裕挖出空隙来黑虎掏心,也正如粟裕所说的那样,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其实并非孤军冒进,而是与左右邻配合的很紧密。
更为关键的是,按照当时战场的情况,在最中间的整编七十四师并不是最突出的位置,最突出的是左右两路第七军和整编48军,就从选择上来讲,就算是不打第七军桂系嫡系部队,也应该打整编第48师(也是桂系部队)。
可粟裕偏偏选择了最难打的整编七十四师,而且还答应了,也难怪1948年5月,毛主席在西柏坡见到粟裕后仍感慨:
“去年5月,你们在孟良崮果敢、迅猛的消灭了整编七十四师,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就是我毛泽东。”
回到东北战场上,新五军当时位置突出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而且从明面上来看,也是新五军最弱。
一贯打仗求稳的林彪自然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
陈诚到东北以后,将保安团升格成暂编师,然后充实到新一军、新六军、52军中,然后再把抽调出来的与暂编部队配合,组建新军
新五军说强不强,说弱其实也不弱,因为新五军是以从52军抽调出来的195师为主新组建的,另外还加入了94军的43师以及保安团改编来的暂编54师。原195师师长陈林达任军长。
国民党军52军虽然没有列入五大主力,但却一直享有六大主力之称,该部队最早下辖第2师、第25师,战斗力一直很不错,特别是25师还享有赵子龙师的称号(虽然新开岭一战中被我军全歼)。
作为国民党军最早调入东北战场的部队,52军虽然战绩还不错,但在我军打击下,逐渐折损,第25师被我军全歼了两次,只有第二师还算是保持的完整,195师虽然在52军中资历浅,但也有不俗的战斗力,可以说是继25师以后,唯一能在52军中挑大梁的部队。
可陈诚为了扩充实力,强行调出195师组建新五军,不仅削弱了52军,也为新五军的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
在陈诚三路大军向北进军时,陈林达的新五军参战的就只有两个师,即195师、43师,而其中就属195师最是顽抗。
为了能全歼新五军,东野调集了二纵、三纵、六纵、七纵以及炮兵三个团,按照战役布置,六纵负责节节抗击新五军,诱使新五军前进,二纵、七纵星夜兼程赶往新民以北的公主屯附近、三纵负责断敌退路。
一纵、十纵负责阻击国民党军中路、右路大军。
1948年1月5日拂晓,各纵队发起全面进攻,将新五军困在了以公主屯为中心的王道屯,温台、黄家山的狭小地区。
毫无疑问,在敌援军未至的情况下,四个纵队加三个炮兵团,打一个新五军无疑是手到擒来的一件事。
三可这场战斗自打一开始就出了问题。
激战过程中,六纵率先与新五军的先头部队195师交火,双方战斗一开始就陷入白热化,让人差异的是,195师的战斗力之强悍,大大超过了六纵指战员的预计。
一开始,陈林达以为我军只是想将他拦住,可没想到耽搁了一天后却发现,他的四面八方都出现了解放军,陈林达这才着急忙慌的向陈诚求援,并集中重炮向6纵的阵地猛轰。
当时,新五军已经被东野四个纵队团团包围,在六纵的打击下,195师不断的后撤,195师所属的585团原本是占据着姚家屯、东旧门、王道屯,在我军的不断进攻下,只能退守到王道屯。
可我军这时已经有些疏忽了。
为了切断新五军两个师之间联系,当时二纵、六纵各派了一个团杀奔王道屯,根据情报显示,王道屯只有敌人一个野战医院,我军以两个团进攻敌人一个野战医院驻地,应该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可打起来以后才发现不对劲儿,两个团各派了一个营去攻,没想到半天没打下来,回报说敌人火力很猛,两个团长都不信邪,各自又派出增援部队,仍然是拿不下来王道屯。
事实上,当时防守王道屯的已经是从姚家屯、东旧门撤下来的195师585团一个整团,虽然略有伤亡,但整体战斗力仍在,疏忽大意之下,二纵、六纵这两个团都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一直到此时,两个团才意识到,敌人在王道屯至少是有一个团的兵力。
二纵、六纵后来又调来两个团增援,才彻底把585团解决了。
整个王道屯战斗,因事先疏忽大意,估计不足,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负责进攻的部队也多是伤亡惨重,个别部队甚至是整连、整排的伤亡,二纵6师17团1连在战前有126人,战后仅剩下了8人,2连也仅剩下21人。
据幸存的二纵6师17团1连3班副班长张耀东老人回忆:
“就我们一个营攻击。1连、2连并肩突破,3连是预备队。村口有个胳膊肘弯,两个连全打那儿了。那轻重机枪打得呀,就象用扫帚扫似的,雪打得都迷眼睛,我的狗皮帽子穿两窟窿。3连再上,也不讲究战术,也打趴那儿了。”
稍后的文家台之战,其实打的也不够好,新五军军部以及其他部队虽然仅剩下残兵败卒,但仍然企图负隅顽抗,二纵、三纵部队几次打进去,都被敌人赶了出来,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新五军仍然能够组织反攻,并组成军官敢死队对我军阵地发动反突击。
一直打到1月7日下午,战场上的炮火才逐渐停歇,陈林达在指挥195师残部突围时,被我军死命的挡住。
据说陈林达被俘以后,企图混在俘虏堆中蒙混过关,是时任2纵5师师长的钟伟下令,让所有俘虏跑步,这才从里面揪出军长陈林达。
后来这一段也被《亮剑》借鉴,安在李云龙身上。
根据后来资料记载,公主屯战役我军全歼新五军两万余人,并俘虏军长陈林达195师师长谢代蒸、43师师长留光天,以及13000多名其它官兵。可唯独很少有记载我军伤亡的情况。
不少资料中只是粗略的记载我军伤亡万余人,还有的资料称在这一战中我军光是冻伤就有万余人。
四尽管公主屯之战是一次典型的猛虎掏心战术,但四野战史似乎并不推崇这一战,原因就是因为伤亡太大。
特别是王道屯一战,曾被林彪几次在大会小会上痛批:
“今后作战一定要力避王道屯这种莽撞战,东野部队打出这样不经侦察乱打乱冲的仗,简直是丢人。”
其实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公主屯一战仍不失为是一场经典战例,特别是全歼了敌人一个军,引起了敌人在东北战场上的震动,就连中央当时也专门致电四野,表彰他们的功绩。
而且公主屯一战也间接造成了东北国民党军高层的变动。
陈诚信心百倍的到东北,原指望他能够打开新的局面,不想才去了几个月的功夫,就丢了一个军,各处失利的情况数不胜数,陈诚一气之下,胃病复发,蒋介石带着幕僚火急火燎的开赴东北,会上一顿猛批,陈诚无奈之下,只好站出来承担责任:
“新五军的被消灭,完全是我指挥无方,不怪各将领。请总裁按党纪国法惩办我,以肃军纪。”
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失利,陈诚被千夫所指,不乏有喊打喊杀的声音,陈诚也害怕了,连忙通过夫人宋美龄的关系说情,蒋介石后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陈诚调到了上海治病。
当然,其实是躲灾去了。
1948年2月14日,《东北日报》发表新华社评论“教师爷滚蛋了”,将陈诚比为京剧《打渔杀家》中那个跋扈却没本事的“教师爷”。
东野上下一片欢腾,士气大振。
总的而言,公主屯一战不失为是一场大的胜利,至于伤亡过大,其中也有客观的因素,主要是因为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后,东野连续几次发起攻势,均无往而不利,军中不免滋长了一些轻敌的情绪,战后各个部队也都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后来的全局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东野后面为什么伤亡少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能不能不瞎说,华野打孟良崮战役是临时起意,并没有请示中央,定下来打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关闭了电台,与中央断绝了联系,把在陕北山沟里与敌人兜圈子的中央急的够呛,以为华野遭遇不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