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47:保定日报改版,莲池周刊创刊

花木花木 2025-01-06 02:12:57

回顾2000年的保定日报编辑部和全社的工作,能想起这样一些事。

一、2000年5月17日的《保定日报》重印。

这天的报纸投递后不久,市里就给报社打电话,问为什么市领导要求上的一版报头下面的通栏标语没有上,要求报纸重印,安排上这个栏头。这时保定市已调整了领导班子,书记、市长都是从外地调来的,报社的领导自然不敢讲价钱,立即要求投递员紧急收回已投递的报纸,并安排人重新组稿排版,重新印刷,重新投递。

市里要求上的这个通栏标语是“人人是保定形象,个个是保定环境。”

二、市委副书记张力视察报社

市委班子调整后分管宣传的市委副书记是张力。2000年6月8日,他视察了报社。视察时,他重点谈了报社的经营与改革。他说:

国外华文报,不主要是订,主要是送。经营主要靠广告。澳大利亚1—2万份的华文报就是大报。像《自立报》,一张报纸就8个人,非常精干。聘用大批自由撰稿人。它的机制非常好,市场化程度高。报纸上大量的都是广告。当地人非常重视广告。报纸市场化,竞争非常激烈。

这给我一个启示:现在办报,除了提高质量外,还要注重如何来经营这张报纸。讲政治,讲质量,还必须学会如何经营,两条腿缺一不可。要研究发行,研究广告,研究如何去竞争。

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对日报不讲怎么办,要服从书记、市长,不管是否符合办报要求,符合政治需要,就要服从。

但晚报应该办得更好,我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晚报。《燕赵都市报》对我们冲击很厉害,这也不是坏事。我们不能用行政手段阻止,但“鲶鱼效应”会促使我们搞好。一手抓质量,一手抓经营,《保定晚报》比《保定日报》步子要迈得更大。

市委常委会对《保定晚报》定位,给了说法。我们这两张报纸,在省里的地市报中是最好的。《保定日报》排版风格鲜明。但应有更大突破。《保定晚报》报头应模糊地域特色,不仅限于保定,要慢慢往外渗透,信息量更大些,报道范围更大些,《燕赵都市报》用的招数我们也可以用,打入京、津、石。我现在担心,除了《燕赵都市报》,还会有谁打入保定。我们能否拿出一些利润,三年五年,用于发行。我感到,我们处于被动,被别人来挤。怎么做,要反复论证。《保定晚报》是否叫《古城晚报》?

你们的用人机制,得下决心研究。有些人宁可养起来,分流出去,发基本生活费,去搞发行,发行了提成。要下决心改革,要有办法对付上边压下来的人,如像有线电视台。

集团问题不是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改革。不改革这张报纸没有出路,大家要有点儿危机感。通过改制、改革,一手抓质量,一手抓经营,扩大发行量,增加影响,提高职工收入。

(笔者记录,未经张力审核。)

三、10月调整版面设置。

2000年10月,《保定日报》调整了版面。各版分工作了调整,更改了专版名称,除一版外,其它各版的报眉都加了4句简介词,如二版的地方新闻加了“全景新闻速递,区域特色集萃,一线人物写真,社会现象透析”。如五版的“法制时空”专版加了“透析法理情理,维护公民权益,匡正规矩方圆,高扬人间正义”。

改版之前,保定日报编辑部部室已做了调整,正副主任也通过竞岗,进行了重新聘任。

改版前后,还有一些人事变化,9月时奎主任被提拔为编委(还是正科),长期上夜班,负责出版。因编委这个职务高于主任,低于副总编,奎主任因此自称“二楼半”(印象中保定宾馆的会议室称“二楼半”)。

奎主任上夜班之前,是哪位副总编在值夜班,我已没有印象了。如果韩总编没有轮值,那么应该轮到王副总编了。

10月时,两报副总编的分工也有调整,王副总编去了晚报,恒副总编来了日报。

印象中,这次调整与欣副总编二线有关,因为调整后两报副总编中已经没有了欣副总编。

据欣副总编说,他二线时没有到55岁的规定年龄,是李总编让他提前二线了。

四、保定日报社创办《莲池》周刊。

2000年下半年,保定日报社决定创办《莲池》周刊,社里的关于如何办《莲池》周刊的讨论稿说,《莲池》周刊是报社投资创办的一份杂志式报纸,目标是办成有一定市场覆盖率和广告回报的盈利性周刊。《莲池》周刊的运作将采用全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具有相对整体市场运作的独立性。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在报社内部和全社会公开招聘。主编(总编辑)由社委会聘任(受聘者签订经营协议,交纳风险抵押金)。副总编辑及其它编采人员由总编辑聘任。应聘人员经考核、试用,合格者,与《莲池》独立签订用工合同。全员实行岗位、效益工资。《莲池》周刊享有独立的广告、发行权。单独设立广告、发行部门,自主经营。

11月27日,保定日报社聘任保定日报总编室夏主任为将要创办的《莲池》周刊主编。夏主任调离总编室后经济部儒主任到总编室任主任。经济部克副主任提拔为经济部主任。

11月29日发布《招聘启事》:为保证《莲池》周刊按计划、高质量顺利出刊,并为有志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又一舞台,特向报社内部招聘管理策划人员。招聘范围:《保定日报》、《保定晚报》、报业公司全体在编的各类专业人员。招聘对象:内勤主管1名,广告发行主管1名,版面策划5名,艺术策划1名,首席摄影1名。内勤主管要具备较强的微机操作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关协调能力,家中无负担,年龄35岁以下,性别不限。广告发行主管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熟炼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告发行内在的基本规律,对广告客户的开拓、发行网络的建设有超前思维和运作能力,年龄25岁—36岁之间。版面策划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熟炼学握版面编排技巧,准确把握目标读者需求,具备较强的新闻组织策划能力,具备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貌,年龄40岁以下。艺术策划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美术功底,较高的艺术悟性和审美情趣,具备对周刊总体风格的监控能力。首席摄影要求具备较高的摄影技术和摄影专业知识,年龄38岁以下。

另外,《莲池》周刊还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当时有广播电视报的人(原在宣传部工作)找到我,希望调入《莲池》周刊。我向夏主编说了这个情况。夏主编说,调动不在他的职权范围,而社会招聘人员都纳入不了编制,只能算是聘任人员,没有保障。他不建议这人放弃原来的职位这么做。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2001年初,《莲池》周刊正式出版。

除了以上四件事,我还想起了三件小事。

一是春节前社里按市里要求,安排报社领导扶贫困难职工。市里安排的困难职工除一名是橡胶二厂的之外,其余都是化工九厂的。我的兵团战友大友就在化工九厂任书记兼工会主任,扶贫名单上留的联系电话就是他的。不过我没有和他联系,怕他不好意思。社里要求我们捐给困难职工200元(个人出100元,社里出100元)。我把钱直接送到了困难职工家里。

二是植树节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发了全国记协制作的“纪念卡”。

三是记者节时,社里组织编采人员在人民广场照了大全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