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序幕。”
这是周恩来总理后来对1948年济南战役做出的评价。
此战之前,美国和蒋介石都认为,只要我军攻不下大城市,就无法进入战略大决战。
毛主席为此,在1948年这关键一年,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作战指挥上,发电数百封。
全军各战略区指挥员几乎同时收到了毛主席要求确立敢打前所未有大歼灭战决心的电报。
而要解决攻克大城市的难题,从哪里先下手,毛主席最终将目光转向了敌人屯兵12万把守的济南城。
为了攻下济南城,毛主席和战场指挥员进行了长时间地精心策划。
在这期间,毛主席作为军事统帅的用人智慧可以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山东兵团率先攻取兖州。
得知此消息的毛主席十分高兴,因为兖州攻克,使王耀武盘踞的济南陷入孤立状态。
这样,战机就来了,如能攻下济南,即可敲响战略决战的前奏,对敌人的重点防御计划予以沉重打击,而我华北、华东解放区将连成一片,为以后的淮海地区歼敌创造优势。
基于此考量,毛主席当天就给粟裕等人发电,拟令许世友、谭震林率山东兵团,休息两星期,即向济南发起攻击。
另外,毛主席还提出,许谭攻济南,可以先占机场,以两三个星期时间完成攻城准备,然后视敌援兵情况,决定是先打援还是先攻城。如果攻城打援均无把握,则收兵休整。
很快,电报便到了粟裕手上,看着电报内容,粟裕皱紧了眉头。
作为前线指挥员的他,深感华野非常疲劳,亟需休整,如果此刻攻打济南,恐怕不利。
几经考量和指挥室讨论,粟裕最终给毛主席回电,直言阐述了自己的意思:“如即以许谭一部抢占济南机场,恐部队本身困难,难以连续作战……”
为此,“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一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
这里,其实粟裕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当时豫东战役刚打完,豫东战役中,粟裕两次先斩后奏,变换战术,华野此战打得艰险激烈,最终以3万的伤亡换取了歼敌9万余人的极大功绩。
这个过程中,华野经过20天的连续作战,如粟裕所说,已经非常疲劳。
面对敌人重兵把守,易守难攻的济南城,仅用山东兵团,粟裕实在没有把握,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重蹈“四平攻坚战”因为攻坚力量不如敌军遭遇敌军猛烈炮火攻击的覆辙。
济南城既已是一座孤城,迟点打也没关系,而粟裕大将的“胃口”其实是很大的,他不仅想要攻下济南城,还想要消灭援军。
换句话说,“攻济打援”,二者兼得。
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是好的,毛主席也表示了认可,但与此同时,毛主席攻打济南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收到粟裕回电后第二天,从凌晨1时到下午1时,毛主席为济南作战连发四封电报。
粟裕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反复进行了思索,进一步争取,最终获得了毛主席的同意,争取到了一个月的休整时间。
1个月不到的时间后,针对“攻济打援”,粟裕拿出了3个作战方案。
一,以打援为主,集中兵力,截断徐蚌铁路,孤立徐州,于运动中首先歼灭敌邱清泉兵团,继而扩大战果歼击其他兵团。
二,以攻济为主,而对可能北援之敌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仅以必要之兵力阻击之。
三,攻济打援同时进行,也就是第一、第二两个方案配合实行,并有重点地进行攻坚和打援,以达到一箭双雕之目的。
3个方案中,不用说,粟裕更偏向第3个,并给出了执行第三个方案的建议,包括阻援打援的战场选择。
毛主席接到粟裕的这一长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
原则上,毛主席也和粟裕一样更倾向于第三种方案,不过毛主席还敏锐地指出了,三个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毛主席看来,三种方案不外乎三种结果,一是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分援敌,这也是华野所预想的;二是,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但不是大部分援敌;三是,济南既未攻克,援敌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
针对这三种结果,毛主席又指出,我们的目的更倾向于更稳妥的第二种结果,这可以说也是毛主席“攻济打援”的基本思路。
此后,毛主席又要粟裕等将济南守敌也就是王耀武部的坚守情况以及我军攻克济南之快慢预估整理出来,及时上报中央军委。
这时,华野和山东兵团已经会合,全军指挥员们在山东曲阜就此召开了会议,专门研究“攻济打援”的问题。
会上,绝大多数指战员都认为济南不好打,要打下来必定十分艰苦,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短几天就能打下来的。
粟裕其实也这样认为,他最终将意见汇总,给中央军委发报,表达了担忧。
电报中,针对所列举了攻打济南的一些困难,粟裕还是建议济南战役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攻城主要为吸引援敌,当投入更多兵力打援,第二阶段,再增加兵力攻城。
毛主席收到粟裕电,第二天再回长电,耐心地阐释了中央军委部署用意,要求粟裕部署兵力真攻济南,不是佯攻,“因不真攻济南,则援敌必不来。攻城兵力太大,则打援又失力量”。
另外,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分阶段建议,并示意如果援敌进得慢,而攻城进展顺利,又有内应条件,则可考虑先克城,后打援;如果援敌进得快,则全力先打援,后攻城。
就此,针对“攻济打援”的作战部署,毛主席和粟裕的来往电报,前前后后已不下十封。
而从来往电报不难看出,毛主席心中似乎还有一块石头没有落地,他担心粟裕他们不敢真打济南,而达不到打援的目的。
那怎么办?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用人智慧了。
9月,华野“空降”一员猛将,担任攻打济南城的主要指挥员。
这员猛将,便是许世友,在这之前,许世友因为腿伤复发,正在艾汤山养病,此前曲阜会议,许世友也没有参加。
和粟裕的“智将”作战风格不同,许世友可以称得上是一员猛将。
毛主席不仅亲自点将要许世友担任攻城总指挥,甚至直接越过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直接发报给许世友,要他即可赶赴济南前线,像中央军委这样越级直接发报调将,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许世友接到毛主席的指令,再没有半点心思养病了,当即赶往华东局驻地益都。
而在这里,许世友很快便见到了昔日“不和”的老对头王建安。
两人同是山东老乡,又曾是搭档,号称“山东双雄”,更可以说是毛主席手下不可多得的两员虎将。
不过早年间在延安时,许世友犯错误出走,被王建安揭发,尽管许世友后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还是和王建安自此翻了脸,自此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多年来都憋着一口气互不理睬。
而毛主席对此看在眼里,他没有说把两人直接叫来,命令他们和好,而是大智慧地要二人去自行和解。
早在调许世友奔赴济南战场之前,毛主席就在西柏坡专门召见了王建安,要王建安回山东去,到山东兵团,做许世友的“副手”,担任副司令员。
至于他和许世友的过往恩怨,毛主席半个字没提,只是对王建安道:
“你们就像演一出《失空斩》,你是副将王平,如若失了街亭,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也要打你40军棍,然后官降三级。”
当时话到这里,王建安已心中明朗,他道:“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协助许世友同志,把济南打下来!”
领命后,王建安即奔赴济南战场。
等到昔日不和老对头再聚首,大战当前,两人已经顾不上往日恩怨了,许世友率先打破僵局,直接摆了两瓶山东高粱酒。
两人一人一瓶,酒到意到,说好了,过去的事情再不提,只为齐心协力,攻下济南。
许世友给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电报,电报末尾,他信心百倍地直言:
“打下济南我们有最大的决心与把握,只要能挡住援敌。请令打援部队坚决挡住援敌,以争取时间解决济南。”
毛主席接到许世友的电报,十分高兴,当晚回电,电文开头便是:“你已到前方,甚慰。”
到这时,毛主席心底的一块儿石头也算落了地,有了许世友和王建安这两员虎将,毛主席的担心(担心粟裕不敢真打)都少了许多。
华野最终确定,32万大军,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重点指挥18万人打援,而攻城指挥,由许世友担负,重点指挥14万人。
1948年9月16日0时,济南攻城战正式打响。
按照毛主席和华野指挥部的先前预估,整个战役至少20天,乃至一个月,又或者遇到最困难的情况,要做好打两到三个月的准备。
济南守敌将领王耀武更曾在战前坚信,济南外城可守半月,内城则可守一个月,所以济南城被攻下,至少要一个半月。
结果,在毛主席亲自安排的两位虎将联手下,我军7天就打到了济南内城之下。
接下来还继续打吗?许世友有些犹豫,毕竟他一开始收到的命令,是要20天攻下济南,谁能想到7天就攻到了内城之下。
按照他的作战风格,自是一鼓作气,而没有中途撤退的道理。
不过这毕竟是我军作战史上的一次大城市攻坚战,事关重大,许世友还是决定问问一线指挥员的意见,于是他和王建安,还有谭震林,分别给各个一线指挥员打了电话。
最后,许世友做了个决定,干脆一鼓作气,趁夜攻进济南内城。
9月24日,济南攻城战正式打响后第八天,济南即被我军完全占领,敌军守将王耀武被活捉。
消息传出,震惊外界,甚至一度被当做是迷惑战局的谣传。
不光蒋介石和美国人吃惊,就连毛主席都有些意想不到。
后来也有人说,济南攻得太快了,以致粟裕未能全歼援敌,不过毛主席当初发给许世友的电报曾直言,“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只不过在手段上,因援敌甚多,并不以多数兵力打济南……
又或者说,毛主席其实正是熟知手下战将的作战风格,特意派了敢打敢战的许世友和王建安这两个虎将。
而许世友也没有领悟错毛主席的意思。
8天攻下济南,对我军来说,实在是意外之意。
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毛主席确立的“攻济打援”作战方案得到了完全实现。
此后,“攻济打援”也便演变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攻城打援,战略大决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按照美媒的评价,自此之后,我军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也没有什么阻挡了。
将帅都是奇人,千年难寻!
天降英才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
致敬粟帅
许世友是河南的
王建安是湖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