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还很是从未听说过“通勤”这个词,后来一搜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日制汉语,他们以汉语为基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词,后来传到了中国。所谓的通勤,就是都市化后,生活在郊外的人,他们会在特定的时间段,选择特定的路线,前往市区上班,然后下班再原路返回。这种看似枯燥,实则平淡的日子,和大部分人一样,平庸地过着。
在这部影片里,连姆尼森饰演的保险推销员迈克尔数十年来就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可就在今天,他终于可以不用通勤了。因为他被开除了。一想到自己丢了工作,要如何向家人解释,还要如何偿还债务,迈克尔就郁闷。也就是遭遇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中年危机”。可这时,有一位神秘的女人对他说,如果他能在列车进站之前,帮助对方寻找到一位旅客,那么将会得到一大笔酬劳。
影片至此开启了“困境中的选择”,让主角不断地站在岔路口上,去选择下一条路该如何走。在一个未知的前景与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面前,他最终还是决定先拿到好处,这才是真正能够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他一定要把握住。他还要在目标乘客与一般乘客中做出抉择,找到一个能满足老板需求的人。这就更冒险了,就好像打开密码锁一样,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
所以,迈克尔也错怪了其他人,这种行为是不受控制的,从而导致了性命受到损害。而这种心理上的焦虑与犹豫,正是这部影片的戏剧性的紧张之处。影片中在刻画人物时,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类被称为“扁形”,目标清晰,个性坚毅,一意孤行。一种被称为“圆形”,这是一种处于边缘地带的角色,他们的态度飘忽不定,需要不停地做出抉择。而这部影片显然就是后者,而我们对迈克尔的了解和评价,是从他一连串的行动中得出的。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能选择,但现在,他的亲人都被抓了,他已经没有了选择。他一定要完成他的任务。至于这个被盯上的乘客究竟是谁,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隐情,他和观众一样不清楚。所以,整部影片,都充满了悬念氛围,直到最后一刻,才会出现结果。这部本片将故事设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如同男主的生活,陷入绝境,成为一只年老的野兽。他不能与外面的世界沟通,也不能寻求他人的援助,只能通过自我沟通,自我解救。
迈克尔是个中年人,他展现了自己以前在警界工作时所学到的技巧,和对手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影片将列车自身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充分地运用,如从车底逃生、截断车厢、列车碰撞等,这些都是由小到大的危急场景,与剧情中的悬念相辅相成,看得人手心里直冒冷汗。迈克尔每次都会出现在危险之中,最后都是他救了乘客的性命。
看到66高龄的连姆.尼森在屏幕上不停地躲避,爬上爬下,并且被年轻人击伤,我真的很同情他。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是动作片的一员,曾在“飓风营救”系列挽救过许多无辜者的性命。至于连姆·尼森,他依旧是那位勇猛好战、意志坚定的老大爷,可以说是一头无法被囚禁的“老兽”。
老实说,在好莱坞那些惊世骇俗的大制作片里,我更愿意看到本片这种真实的动作大片。具有“小而紧”的魔力,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与主角一同体验生命的转折与困境,从而实现对生命的拯救。正如影片之中,那个旅客在千钧一发之际,选择相信迈克尔,这是一个温馨感人的瞬间,它不仅提升了本片的题材,更让观众的灵魂得到了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