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宜本草半年内两任CEO出走12年上市长跑恐成“烂尾工程”

清扬君 2025-03-25 17:21:51

2025年3月,国内知名国货美妆品牌相宜本草再次陷入高层人事动荡的漩涡。继2024年6月底前CEO兼总裁俞巍离职后,其接任者张舸也在上任仅半年后提出离职。这一连串的高层变动不仅让相宜本草的内部运营蒙上阴影,也让其长达12年的上市之路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高层频繁变动,内部管理动荡不安

2024年6月底,相宜本草前CEO兼总裁俞巍因个人原因离职,结束了其在相宜本草的任期。俞巍的离职曾被视为相宜本草冲击IPO关键时刻的一次重大人事调整。俞巍在任期间,相宜本草于2022年11月宣布了第三次IPO计划,并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然而,随着俞巍的离职,相宜本草的上市进程再度蒙上阴影。

俞巍离职后,前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知名生活用纸品牌清风)CEO张舸接任相宜本草CEO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张舸在快消行业有着多年从业经验,擅长整合营销、战略规划以及企业管理。然而,尽管张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其在相宜本草的任期却异常短暂。2025年3月,张舸也提出了离职申请,距其正式入职仅半年时间。

12年上市路屡屡受挫

作为国内最早冲刺资本市场的化妆品企业之一,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充满戏剧性。这个曾与自然堂、珀莱雅齐名的国货品牌,在12年间三次启动IPO却屡屡折戟,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市场环境的变迁,更暴露出企业深层次的管理困境。

时间拨回2012年,彼时,意气风发的相宜本草首次递交招股书,年营收突破20亿元的亮眼成绩让其被视为最具上市潜力的国货美妆企业。然而2014年的一纸公告,宣告其首次IPO尝试戛然而止。时任总裁严明将终止原因归结为“商超渠道环境不佳及内部调整需要”,但业内更倾向认为,过于依赖KA渠道的商业模式和不够规范的财务体系才是根本原因。

此后八年,相宜本草陷入诡异的人事循环:2016年重金引进的宝洁系高管团队任职未满一年便集体出走;2020年重启上市时委以重任的CEO俞巍,在完成阶段性使命后也选择离开。更耐人寻味的是,创始人封帅的“老搭档”严明虽已淡出管理一线,却持股17.78%保持着对企业的影响力。

2022年,相宜本草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当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时,行业普遍认为这次“应该稳了”。

然而,现实再次上演黑色幽默:2024年7月,被视为“上市操盘手”的俞巍离职;10月,中金公司终止辅导;如今接任者张舸的闪电离职,为这场持续12年的上市马拉松画上了一个充满悬念的休止符。

值得玩味的是,在相宜本草深陷上市泥潭的同时,珀莱雅已实现市值突破333亿元,贝泰妮、上美股份等“后来者”也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相较之下,相宜本草不仅错失了国货美妆的黄金发展期,其主打的中低端本草护肤定位也日益被市场边缘化。

尽管目前相宜本草尚未公开披露相关财报数据,但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相宜本草在2013年达到了销售额的巅峰,为23亿元人民币。但自2014年起,受高层离职、市场风向误判、转型失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宜本草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5年,其回款额已减少至15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3年的高峰缩水约50%。

尽管相宜本草在2020年推出了高端线产品“相宜本草·唐”,并在2021年实现了全年33%的增长,但相较于2013年的营收水平,其整体增长依然有限。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国货美妆品牌如珀莱雅、韩束等纷纷崛起,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眼下,随着张舸的离职,相宜本草不仅面临新一轮高管空缺的尴尬,更可能错过本轮IPO政策窗口期。这个曾经辉煌的国货品牌,能否在资本市场的门槛前完成自我救赎,已成为观察本土美妆产业转型的重要样本。

行业竞争加剧凸显发展瓶颈

在相宜本草深陷困境的同时,国内美妆市场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珀莱雅、贝泰妮、上美股份等本土品牌快速崛起,巨子生物、毛戈平等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相比之下,相宜本草的市场表现显得黯然失色。

从销售情况来看,尽管相宜本草在双十一等促销期间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增长,但其在榜单上的排名并不靠前。

其实相宜本草卖点最大的突破是中草药问题。清扬君曾公开表示,目前中草药的功效并不能拿来做化妆品的宣传理念,相宜本草宣传的品牌哲学理念并没有法律支撑,这将制约相宜本草的发展。其未来发展,很难突破当年巅峰。

更为棘手的是,相宜本草在2024年底陷入“毒原料”风波。前员工举报公司涉嫌违规添加有害成分,尽管企业方迅速发布声明澄清,但舆论危机已对其品牌公信力造成重创。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初又曝出“犁头尖”成分争议及售后服务纠纷,这一连串负面事件不仅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更让市场对其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产生质疑。接二连三的舆情风波,正将这个老牌国货推向更为严峻的发展困局。(详见文章《被曝有毒成分产品销售6.32亿 相宜本草回复被质疑片面且缺乏常识》、《相宜本草再陷成分风波,犁头尖相关成分疑云未散》、《过敏仅赔首诊费!相宜本草赔偿方案遭消费者强烈不满》)

结语:

稳定的管理团队是企业治理的基石,更是登陆资本市场的必备条件;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则是产品品质与售后服务的基本保障。遗憾的是,相宜本草在这两个关键维度上的持续失守,仅存的市场信任正在不断遭受侵蚀。

纵观相宜本草这十二年的上市征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战略摇摆、管理混乱中逐渐迷失的老牌国货。当竞争对手纷纷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时,相宜本草却深陷人事更迭与信任危机的泥潭。即便未来能够勉强完成上市,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理结构缺陷、重建产品质量信誉,恐怕也难逃“带病上市”的宿命。只不过,在国货美妆竞争已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留给相宜本草纠错的时间与机会,已经不多了。

0 阅读:0

清扬君

简介:日化财经资深评论员、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