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算啥,2000年前的顶流还私藏东方帕特农神庙

凤凰空间文化 2024-03-29 12:55:50

一碗麻辣烫,让一股新的“甘肃西北风”席卷全国,甘肃天水,成了继淄博、尔滨之后,又一座顶流城市。

(图源:抖音@天水发布)

(图源:抖音@天水发布)

官媒们也都齐刷刷下场为这股天水热添砖加瓦。

(图源:微博@人民网)

这一波泼天的富贵,早该轮到甘肃了。

别看今天的甘肃,在中国存在感不高,在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中华文明,相传伏羲、黄帝都诞生于甘肃天水一带。

《诗经·秦风》的名作《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正是天水这一带的“陇上江南”。

(纪录片《河西走廊》截图)

隋朝一统天下后,将“发展丝路贸易”定为国策。

609年,隋炀帝派大臣招徕西域商人,后来更亲巡张掖,谒见西域27国使臣,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万国博览会”。

胡椒、辣椒、胡荽(香菜)、葡萄、胡瓜(黄瓜)等食物均来自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图,莫高窟第323窟(局部)(图源:敦煌研究院)

今天的甘肃,曾被《孤独星球》评为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之一,打败日本镰仓,印尼的四王群岛等旅游胜地。

一条河西走廊,连接了中原与西域,成就了名震世界的“丝绸之路”,千年的文化,无数瑰丽绚烂的史诗与艺术,在风沙中扎根生长。

(图源:pixabay)

甘肃有戈壁沙滩、丹霞雅丹、雪山草原,在旅行界流传着一句话:“去了一次甘肃,就相当于去了五分之四的中国。”

(图源:pixabay)

到了甘肃,到了天水,可别光顾着吃麻辣烫,这里真正的奇观是石窟艺术。

作为丝绸之路连接长安和西域重要通道的甘肃,是全国石窟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甘肃省境内现存石窟205处,数量居全国第一,中国四大石窟,甘肃占了一半,中国十大佛像,甘肃也占半壁江山,而且,中国最早的石窟群都集中在甘肃。

建筑、音乐、绘画,甘肃的石窟中,蕴含着海量的宝藏。

(图源:unsplash)

01

甘肃:“石窟走廊”的荣光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杜甫的这首《山寺》,描述的正是甘肃天水麦积山的景象。

麦积山在周遭一片青翠山林中显得格外突出,“麦积”得名于它酷似麦垛的山形。天水麦积山石窟在中国四大石窟里,也许是名气最小的那个,但它的价值远远被低估了。

据史料记载,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这里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194个窟龛,有石胎泥塑,木胎泥塑和石刻造像10632身,壁画1000余平方米,堪称“东方的帕特农神庙”“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水帘洞石窟群是天水第二大石窟群,它包含五处石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周时期的拉梢寺石窟,崖壁上雕着42米高的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佛像,是中国石窟雕塑艺术中的珍品。

拉梢寺石窟浮雕(图源:unsplash)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知名度最高的石窟,拥有从十六国到元代的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2400尊彩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从洞外看朴实无华,洞内却有最璀璨,最绚烂的佛教艺术。

敦煌莫高窟(图源:unsplash)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千米处的天梯山北麓,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晚期,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被史学界尊誉为“石窟鼻祖”“石窟源头”。

天梯山石窟有着北凉皇家石窟的显赫身世,对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大同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在内的中国四大石窟都产生过影响。

天梯山石窟(图源: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

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炳灵寺石窟中高27米的弥勒大佛位列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

炳灵寺石窟(图源:百度百科)

甘肃张掖马蹄寺石窟,是祁连山最壮美的石窟群,站在山脚下仰望,就能看见7层的洞窟,嵌于陡峭的崖壁之间,其惊险程度不输山西的悬空寺。

马蹄寺石窟(图源:百度百科)

除了以上提到的石窟,甘肃还有文殊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南石窟寺、北石窟寺等,千年以来日日吟唱着这条“石窟走廊”的荣光。

02

石窟建筑:中国古建筑的宝贵资料库

中国的古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但中国也保留有相当完整的石质建筑,那便是石窟,它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与同一时期西方的教堂建筑遥相呼应。

石窟本身,便是了不起的建筑艺术。

“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功”,这是《太平广记》中对麦积山石窟的记载。麦积山石窟的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卓越聪慧的古代工匠运用类似脚手架的装置,先将脚手架搭建至麦积山山巅处,临崖造道,从巍峨绝壁中开山凿窟,由上至下地建造。

麦积山石窟栈道(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石窟壁画,是我们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宝贵资料。梁思成在《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一文中说,我们对于唐末五代及以前木构建筑形象方面的知识是异常贫乏的,所依赖的主要史料就是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古代建筑,特别是唐代的大型寺院建筑组群,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形象依据。

在初唐、盛唐壁画中,有一些单体建筑,它们有阁的元素,却又不完全是阁。另一类有楼的元素,也不完全是楼。它们出现在寺院组群中,布置灵活。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莫高窟第217窟北壁(局部) (图源:敦煌研究所)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莫高窟第217窟北壁(局部)

以若干建筑物周绕而成庭院是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种庭院大多有一道中轴线(大多南北向)。主要建筑被安置在此线上,次要建筑物左右对称均齐地配置。直至今日,中国的建筑,大至北京明清故宫,乃至整个的北京城;小至一所住宅,都还保持着这一特征。

莫高窟第205窟局部(局部)(图源:敦煌研究所)

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以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作为“旅行指南”,发现了佛光寺——一座来自唐朝大中十一年(857年)的木构建筑。这不仅是一座唐代木构建筑,而且殿内还有唐代的塑像、壁画和题字,唐代的书、画、塑、建,四种艺术,荟萃一殿,这证明了壁画中资料之重要和可靠的程度。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 图源:微博@莫高窟)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03

石窟艺术,遇见中国最美的微笑

石窟艺术,由千百年来无数不知名的工匠,用一斧一凿、一笔一画,用漫长的时光、坚韧的精神,在艰难和琐碎中缓缓成就。

敦煌石窟壁画,是中国及至世界壁画史上的瑰宝。

当年,画家常书鸿对敦煌壁画一见倾心,放弃了法国相对安定的生活,回到祖国,他说:“我一直很崇尚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我不知道我们祖国还有这样伟大的艺术。”

(图源:法国吉美博物馆官网https://www.guimet.fr/)

来自敦煌的五代时期绢本彩绘《华严经七处九会变相图》

20世纪初,西方现代派画家们强调反叛传统,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的线条、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而1000多年前的敦煌壁画中,早就有了这样的表现手法。

(图源:敦煌研究院)

《鹿王本生图》局部,莫高窟第257窟

画家张大千曾在敦煌临摹壁画长达两年零七个月,他认为,早在欧洲文艺复兴前1000年,中国绘画就达到了极其精深的阶段,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大奇迹。

(图源:敦煌研究院)

《观无量寿经变》,莫高窟第172窟

(图源:敦煌研究院)

让张大千怦然心动的水月观音图,榆林窟第2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则以雕塑艺术著称。

梁思成曾经在《中国雕塑史》中感慨过雕塑在古代艺术门类中不受重视的局面,绘画是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而雕塑却一直被认为是匠人之作。我们在麦积山,可以补上雕塑的这一课。

中国雕塑区别于西方雕塑的本质在于,中国的雕塑建立在写意情怀之上,以概念化的处理手法,创造出以气韵、形神表达见长的雕塑艺术。

麦积山石窟雕塑(图源:unsplash)

麦积山石窟最著名的造像。是有着“东方微笑”的北魏小沙弥,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小鲜肉佛”。

他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细长的眉毛笑成了一弯新月,展现出过滤了苦难后的从容淡定。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截图)

麦积山的几乎每个造像,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微笑,充满人情味,荡涤了世间的种种烦恼。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麦积山石窟第121窟,《菩萨与弟子》彩塑,以“窃窃私语”闻名

麦积山石窟中《释迦会子》这组宋代雕像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释迦牟尼是身材高大的圣人形象,双眼饱含慈父的关爱和歉意,右手似乎想要向下触摸,儿子如同弟子,心中仿佛充满委屈,这组雕塑将世俗情感和宗教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麦积山石窟133窟,《释迦会子》雕塑

多年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一直从甘肃石窟艺术中汲取养分。

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把敦煌藻井的图案运用到了人民大会堂、首都剧场、民族文化宫、首都国际机场、燕京饭店等大型建筑中,并不断将敦煌传统纹样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现代建筑中。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照明设计(图源:人民网)

画家吴作人,早年在巴黎学习西方绘画,他看过敦煌莫高窟之后,深受启发,并从此改变画风,成为一代水墨画大师。

吴作人的画作(图源:百度百科)

画家董希文,则从敦煌壁画中找到了“油画中国风”的突破口,他吸收了敦煌艺术的精华,升华了西方油画的艺术语言。

董希文画作《开国大典》(图源:百度百科)

雕塑家何鄂,将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微笑,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中。1983年,何鄂创作的大型石雕《黄河母亲》成了兰州的城标,并跻身中国当代最经典雕塑之列。

何鄂雕塑作品《黄河母亲》(图源:百度百科)

“敦煌壁画”元素时装,今年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T台,服装结合了敦煌壁画中的菩萨飞天等元素,惊艳了世界,网友们不禁惊呼:“这才是中国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敦煌壁画”元素时装(图源:微博@盖娅传说服饰)

“敦煌壁画”元素时装(图源:微博@盖娅传说服饰)

结语

在东来西往的丝绸之路上,步履不停的行脚僧们,走到某个有缘的地方,就停驻下来,在山崖岩壁上,开凿石窟,造佛像,绘壁画。

在各路文明交汇碰撞的岔路口上,一座座石窟,就像是一个个宇宙中心。

甘肃的石窟艺术,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感到骄傲的资本。多希望它们能永久存留于世。

但是,就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所说的,这些洞窟坚守了1600余年,但若再过几个1600年,它们最终也还是要消失的。而每一代文物保护者的任务,就是延缓其消失的速度。

石窟的退化与壁画的褪色始终在进行,赶快到甘肃去看看历史长河间遗落的瑰丽艺术,去走走信仰不息的纯净之地吧。

参考资料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

《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作者:梁思成,发表于1951年出版的《文物参考资料》第二卷第五期

凤凰空间

好书推荐

《林徽因讲古建 手绘插图版》

中国古建筑入门书,古建爱好者、林徽因粉丝不可错过的科普读物,林徽因建筑学作品,50余幅手绘图,独乐寺、佛光寺等,重走梁思成、林徽因古建寻访之路,解开古建的层层密码。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本书没有落于介绍具体建筑的买窠臼,而是从大处着眼,从传统建筑的建造逻辑入手,巧妙地分析了古人为什么这样建造的原因,并详细解释了建筑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变化,让读者在理解了传统建筑内部构造的同时,深深叹服于中国古人的智慧。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希望大众在关注中国传统建筑时,不仅是因为“传统”,更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那些能够超越时代的建造的智慧与设计的质量。

《中国纹样》

作者从几百幅中国传统纹样中,精选出包括饕餮纹、夔龙纹、莲花纹、飞天纹等5大系列,共100幅经典中国纹样,并采用现代手法复现神秘而浪漫的东方意境。这些符号中无不凝结着万千劳动群众的智慧、审美、创新精神,在不断地演绎、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美丽而有生命力的图案。本书方形开本,封面装帧精美,肤感膜烫金,压凹工艺,四色特种纸彩印,还原纹样设计细节。

0 阅读:0

凤凰空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