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主武则天死后和丈夫合葬“乾陵”,使得乾陵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两位君王的陵寝。
令人费解的是,“乾陵”广场前,矗立着61个无头石人。
千百年来,人们想尽办法却始终没有破解其中深意。直到近年来被我国考古专家发现其中奥秘,无头石像的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说起“乾陵”,就不得不提一代女皇武则天。
族亲忘恩,入宫选秀说起盛唐,又怎能忽略武则天呢?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改朝换代的君王。
她用出色的能力征服了李唐皇室一大堆男性,在她统治期间,大唐国力再上巅峰。
可谓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那么她是如何从一个被家族长辈欺负的小可怜走上人生巅峰的呢?
武则天的出身并不差,她是应国公武士彟之女。只可惜,武士彟英年早逝,古代女子不能继承爵位,因此家中大权被族中兄长继承。
武则天便从公侯小姐变成谁都可以欺负的小可怜。
她有心反抗,可小小女子面对族中众人的强权无异于螳臂当车,她只能在心中暗暗记下欺负她的人。
武则天渐渐长大,也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美女。
她深知美貌是上天赐予她的财富,但同时也可能是伤害她的利刃。空有美貌却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无异于三岁小儿抱金过市。
于是,她想到去找夫家庇护她。为了不被欺负,她直接选择天下权势最盛的人,就是大唐的掌权者李世民。
凭借武则天的美貌,选秀成功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武则天进宫之后,就一直被豢养在宫中,她一共当了10多年的五品才人,品级一直得不到提升。当时的太宗早已年迈,对后宫莺莺燕燕早就已经是有心无力。
武则天等秀女就算是再美貌,也没有机会受到太宗的宠爱,没有恩宠,怎么会有机会登上高位呢?
如果是旁人的话,怕是早已认命,打算老死宫中了。
可武则天不认,她还希望能往上爬,希望能将欺负她的人踩在脚下。
纵然只有一丝希望,她也绝不放弃,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太宗病重,勾搭李治唐太宗病重,武则天终于找到机会为唐太宗侍候汤药,就算品级得不到提升,能在太宗面前露脸也是好事。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武则天终于等来了她命中的贵人。
太子李治是个纯孝之人,经常来太宗床前侍疾。
刚开始,李治还能做到目不斜视,可耐不住武才人的强大的魅力,最终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两人经常趁着太宗休息期间谈心,可惜好景不长,太宗很快病重不治身亡。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终年52岁。
太宗病逝之后,李治继位,刚登基的李治疲于处理国事,几乎将才人抛之脑后。
此时的武才人在哪里呢?
按照唐朝律法,君王逝世之后,无子的妃嫔只能出家或是守皇陵。武才人选择了去感业寺出家,可感业寺毕竟只是寺庙,生活孤寂不说条件还不好。
武才人养尊处优多年,怎会受得呢?无奈之下,只好买通宫人给李治送了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李治看到书信潸然泪下,一下子就想到了武则天的好处来。
可身为君王,也不能随心所欲。李治只能在闲暇时间偷偷溜到感业寺和武则天相见,并不能长相厮守。
武则天不希望一直没名没分,便向李治要求位分。这可把李治难坏了,答应下来岂不乱了辈分?
幸好,王皇后得知此事之后想借武则天的手除掉萧淑妃,便主动将武则天接入宫中,替李治解决了一大难题。
武则天没有辜负王皇后的期望,很快便斗倒了萧淑妃。
只是,王皇后没想到的是,她很快就尝到了反噬的恶果了。
武则天入宫前已经身怀六甲,入宫后不久便产下一子李弘,被册封为二品昭仪。
武则天野心勃勃,小小昭仪之位怎会让她满足?
武则天为了扳倒王皇后,不惜亲手捂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小公主。
她将公主的死嫁祸给了王皇后,王皇后百口莫辩,最终被废。
王皇后被废不久,武则天便被李治立为皇后。
二圣临朝,创立武周李治对武后相当信任,他在继位之初,很是受门阀世家的掣肘,手中权力并不多。
为了收拢权力,李治决定大力发展科举,让有能力的寒门也有进入官场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他也需要寒门来分化世家。
初期李治可以信任的人并不多,武后算是最亲近的一个。有一阵子,高宗的身体出了问题,不能处理朝政,他便让武后代劳。
高宗手把手地教会武后如何应对朝堂上的老狐狸,如何批阅奏折。就连上朝,李治也带着武后,让她在实践中学习。
武后不愧是最好的学生,她疯狂地汲取着知识,很快就能独立上手了。
李治病重期间,朝中政务几乎都是武后一手处理的。李治也是个大度之人,武后有才华,便给她施展能力的空间,他愿意与武后共享天下。
这才有了后世“二圣临朝”的美谈。
武则天和李治的感情相当融洽,只可惜李治英年早逝。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李显继位,朝中一切事务均由太后主持。
身为一国摄政太后基本已经是一个女性的人生巅峰了,可武则天怎会满足呢?很快,她就不想让儿子当这个傀儡君王,而是直接取而代之。
公元690年,在武则天67岁,年近古稀之时开创武周,定都洛阳成为我国历史唯一一位君临天下女性。
武则天在位15年,直到82岁才因各种原因让位。
武则天退位之后,心中抑郁,很快撒手人寰。临终前,她知道此生太过离经叛道,便嘱咐后人在墓前立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
无头石像,谜底揭开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的发展进入到了另一个巅峰。
在经济上,她坚持李世民以农为本的方针,发展农业的同时兼顾商业的发展;在文化上,她开创武举,选拔人才;在外交上,她积极通商,在位期间外国使节络绎不绝。
杜甫曾经写诗称赞盛唐景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武则天统治时期,对外国人采用的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西方各国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派遣使节来大唐朝拜。
武则天面对来朝拜的使节,尽显大唐风度。使节们也是投桃报李,回国之后积极促成两国外交,形成良性循环。
武则天病逝之后,为了纪念她和各国使节的友谊,决定在墓前放置使节石像,纪念友谊长存。
武则天临终前,下旨和李治合葬。李旦遵循遗命,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于“乾陵”。
“乾陵”在我国墓葬群中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乾陵”里埋葬了大唐和武周两位君王,是从古至今唯一一座容纳两朝君王的墓葬,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被盗的墓。
“乾陵”规模相当之大,据记载它占地面积广阔,约有240万平方米;防盗措施更是一流,内外均有坚固的城墙。
根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为了修建乾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光是民夫就征用了20余万人,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
李治下葬之后,乾陵还是没有修建完成,还在继续修葺中。直到22年后,武则天病逝安葬于此,乾陵才正式完工。
武则天为了保护她和李治的墓葬,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乾陵”严谨的设计让盗墓贼都没有空隙可钻。
据说,唐朝后期混乱之时,黄巢缺钱曾动过乾陵的心思,结果找了大半年连个入口也没有找到。
说起乾陵,最让人好奇的除了无字碑之外就是神道旁61个精美的无头石像了。
无字碑的寓意很好解释,可无头石像的寓意究竟是为何,后人却是众说纷纭,没有个统一的说法。
其实这些石像是李治去世之后,唐朝管理的属国前来吊唁李治的使臣,武则天为了纪念他们,命工匠参照吊唁人的样子,雕刻了61尊石像。
61座无头石像静静地矗立在神道两旁,它们双足并拢两手前拱,姿态卑微。千百年来,任风云流转,他们始终朝向一处拱手而拜。
61尊石像是大唐和外邦友好的象征,寓意大国外交,只是为何他们都没有头呢?
有两种比较可靠的说法:
一是因为天灾,陕西地区多山,发生地震是常有的事,地震可能让石像头部断裂。
二是因为人祸,盗墓贼搬不动石像,便偷了头像去卖;还有人说,晚唐吏治混乱,番臣后人自觉丢人,便偷了头像置于他处。
无论真相为何,这些石像都已历经千年风雨,作为后人,我们都应将石像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