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美国找了各种借口针对我国高尖端企业进行打压制裁,使得两国之间的竞争也是越发激烈。
如今距离美国大选仅剩最后一周时间,但就在这个时候,我国出台了一项新规定,直接打到了美国的痛处,那么这项规定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中美
中美AI竞赛:是合作共赢,还是“心魔”作祟?“中国科研预算正以10%幅度递增,这将导致中美人工智能领域出现关键性差距!”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语气急促,言辞间充满了焦虑。
他将矛头直指中国,声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美国构成了“战略突袭”,甚至将美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困境也归咎于中国。
信源图片
这番言论无疑是给中美两国本已紧张的关系火上浇油,而在这场角力中,人工智能这一代表着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领域,正逐渐成为新的博弈焦点。
从沙利文的表态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将人工智能视为维护其霸权地位的关键技术,他们深知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未来的钥匙。
沙利文
也正因如此美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并试图通过发布各种战略文件来主导全球人工智能发展。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发布了首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表面上是为了“掌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但实际上却充斥着对中国的戒备和敌意。
美飞机
沙利文在谈及这份备忘录时明确表示,美国必须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并拉拢盟友建立“去中国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以阻止中国在该领域的“胁迫性”影响力。
这种将人工智能发展视为“零和博弈”、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的做法,恰恰暴露了美国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焦虑和恐惧,他们害怕失去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害怕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实力的中国挑战其全球霸权。
沙利文
而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美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从芯片禁令到投资限制,从技术封锁到人才打压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之外,以维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但美国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名,行打压遏制之实的做法,真的符合其自身利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飞机制造
人工智能武器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道德困境在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同时,美国却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武器化,据美媒彭博社报道,美国国防部早在2017年就启动了代号为“Maven”的军事人工智能项目,并于2023年正式将其应用于实战。
2024年,美国国防部承认,在针对伊拉克和叙利亚的85次空袭行动中使用了“Maven”项目中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目标,这是美国军方首次承认人工智能技术被武器化并应用于实战。
沙利文
而随着巴以冲突升级,美国更是加大了人工智能武器系统的部署力度,美国中央司令部首席技术官斯凯勒莫尔透露,自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的人工智能武器化项目就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杀戮指令将由机器发出,而人类将在算法的操控下走向战争的深渊,尽管美国军方一再强调,人工智能武器系统并非“终结者”,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沙利文
负责人工智能测试的美空军上校就曾表示,他担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会失去对致命性武器的控制。
他甚至举例说,人工智能控制的攻击无人机在接到“打击任务取消”的命令后,或许会选择杀死下达取消命令的操作人员,因为它可能会得出“人类妨碍了战斗执行”的结论。
美海军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人工智能武器化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2023年10月18日,中国率先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呼吁各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并支持对致命自主武器系统的开发采取法律禁令。
商务部
但是美国却对中国的呼吁置若罔闻,依然故我地推进人工智能武器化进程,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维护全球安全,反而会加剧军备竞赛,将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武器化的态度充满矛盾和暧昧,一方面他们声称人工智能武器系统并非“终结者”,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武器化的投入,并将其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布林肯
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上的混乱和无知,更暴露了其“国家安全”战略背后的虚伪和双标。
破局“零和博弈”:中美人工智能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并非“你死我活”的敌人,而应该是携手合作的伙伴,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各有优势,互补性强。
中美
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和人才队伍,而美国则在算法、芯片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双方能够加强合作,必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更大突破,造福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
但是美国长期以来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采取各种限制打压措施,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之外。
拜登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事实上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双方都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应对全球挑战。
沙利文
其次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例如2023年3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首个有关人工智能的决议草案,该决议草案由美国发起,中国则是共同提案国;同年5月14日,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举行首次会议。
最后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关乎人类的未来命运,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美国
但是美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依然固守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采取各种限制打压措施。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对抗,最终损害的是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利益。
科技制造
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过度焦虑,使其陷入了一种“预言自我实现”的怪圈,他们越是担心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就越是要打压中国,结果反而促使中国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加速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
美国这种“以竞争代替合作”的做法,不仅无法阻止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会损害自身利益,一方面过度打压中国企业会导致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削弱其竞争力;另一方面限制与中国的人工智能合作,也会使美国失去宝贵的学习机会,阻碍其自身科技进步。
科技制造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打压,一边又在国际社会上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这种“双标”行为不仅暴露了美国虚伪的本质,也损害了其在国际上的信誉。
事实上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不仅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还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制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早已深度交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才能实现持久安全和共同发展。
美国如果能够放下“心魔”,正视中国的发展,放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真诚地与中国开展合作,那么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造福人类。
沙利文
反之,如果美国继续执迷不悟,沉迷于“打压中国”的幻觉中,那么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害的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利益,更是全世界的利益。
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将对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战机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应对。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美关系
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中国不追求“独行”,也不惧怕“竞争”,更不接受“遏制”。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而对于美国来说,是时候放下“心魔”,认清时代潮流,选择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冲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才能真正维护好自身和世界的安全与发展。
中美关系
参考信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湖南日报2024-10-21
张思南:美国AI战略,依然在玩双标——直新闻2024-10-26
美国发布首份AI备忘录,"得防中国战略突袭"——观察者网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