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场“人机共舞”背后的主角——宇树科技H1机器人及其创始人王兴兴,也一夜之间从实验室闯入大众视野。
王兴兴造的机器人也不是第一次出圈了。
2021年春晚上跳舞的牛“犇犇”就火过一把;还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福虎”,和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帮运动员捡铁饼、运标枪的机器狗都曾走入过人们的视野。



然而,这位“科技奇才”也曾是一位典型的“偏科少年”,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逆袭与励志的色彩。
王兴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被传统标准定义为“优秀”的人。因为他从小就偏科严重,特别是英语这门课,单词基本上记不住,也默写不出来,所以英语成绩一直很糟糕。他的英语老师甚至有一次在家长会上跟他的妈妈说:“这个小孩有点笨。”
因为在学习方面很少获得过成就感,王兴兴甚至有一点自卑。据他的初中老师回忆,他在班里的存在感极低,一个学期也说不了几句话。
经过高中三年努力,他考上了浙江理工大学。后来他又准备考浙江大学的研究生,结果又因为英语成绩分数太低,最终考研落榜,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
虽然学业之路不够“顺利”,但王兴兴一直有着自己的兴趣与热爱。他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特别感兴趣,并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家里的硬纸壳、铝合金是他的“密友”,除了能造遥控汽车、轮船和飞机模型,初中三年,他甚至研究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大学时代,他开始制作机器人,没资源、没资金、没有任何外界支持,全凭自己对机器人研发的无限热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了人生的自信。

在上海大学读研期间,一次机缘巧合,王兴兴对四足机器人的研发产生了兴趣,开始独立设计和开发他的第一款产品——XDog。
2016年6月,王兴兴从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8月,他创立了宇树科技,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短短几年时间,就带领宇树科技从只有3、4个人的初创公司一跃成为拥有数百人的世界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如今,他和团队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已占全球近7成销售份额。
回顾王兴兴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更多的是源自他的兴趣、热爱和坚持,而不是学历、成绩和分数。
成功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那些偏科、成绩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凭借对理想的执着、对兴趣的热爱和对创新的坚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成全自己的孩子,要为自己的孩子注入强大的自信心与情感支持。
近日,王兴兴因一场励志演讲再度火出圈。快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感受坚持与信念的力量吧!
以下为王兴兴演讲全文
请上滑阅读
↓↓↓
你相信吗?
我身边这台机器人
在不久的将来
会和我们一样灵敏
甚至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我相信
我是王兴兴
这是我和团队研发的
宇树机器人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
我不是“学霸”尤其是英语虽然我一直很努力但高中3年只及格过3次
甚至有人说这个小孩好像比其他人笨一点我也曾因此自我怀疑、充满焦虑
但,我有自己的热爱
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
都用来做“小发明”
10岁
用废旧纸板做风力小车
15岁
用废旧铁皮
做微型发动机、做航模
19岁
我想做个机器人试试
但没有一个人看好
我不相信
这世上有不可能的事
没有设备
就用手工小钻头
锉刀和剪刀
没有资金
就买9块钱的零件
找没人要的边角料
最后,我只用200块钱
就“手搓”了一个小的双足机器人

王兴兴“手搓”双足机器人时记录下来的影像
那一刻,我再次明白
奇迹也有“算法”
做成事没有那么难
就是把“不可能”三个字
拆解成三百个、三千个
技术步骤和参数
然后一一攻克
后来,我遇到了更多难题
刚创业的时候
我四处碰壁
开始量产机器人的时候
周围更是充满质疑
现在做这个,有什么用?
海外实验室
烧几亿美元才能做的事
你凭什么?

我听过一句话
有些人
只有看见了才相信
而有些人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前进的路
是一个个“迷思”被打破的过程
我相信
别人能做的事
我们也能做
还能做得更好
为了这个信念
我们没有一天敢懈怠
持续学习、不断尝试
前进的路
也是一次次“快与慢”“长与短”的抉择
身处“快时代”
我宁可“慢”一点
也不去走捷径、抄近路
我还是愿意下笨功夫
坚持自主研发
我相信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

如今
我当初做的那个
颤颤巍巍的机器人
经过不断迭代
已经成为全球行业
出货量最大的机器人
常有人问我
机器人的未来会怎么样
我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机器人可以很大
大到移山填海
机器人也可以很小
小到进入血管消灭癌细胞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
我们这一代人
幸运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到了临界点
我们能做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
更酷的游戏、更火的电影
我相信
我们 真的可以

最后,我想借用
电影《哪吒2》的台词
与你共勉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我想试试!
我们一起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