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蒋介石在内战爆发前主动裁军百万?1945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暨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等人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人在重庆签署《双十协定》。
因为政治问题,很多人不知道一个历史知识。
在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曾经将国军部队裁军高达160万人。
萨沙从头来说一说。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决定裁军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就是军费压力太大,人民无力承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国军各派系部队仅有69个军、182个师,约200万规模。
即便如此,国家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即便中央军部队往往也是穿着草鞋作战。
到了抗战后期,随着侵华日军数量的猛增,国军也被迫扩充到124个军、354个师,约600万规模。
如果中国是全世界军事强国,600万军队也没什么了不起。
二战好几个大国,都动员了上千万兵力参战,苏联死亡失踪军人总数就有900多万。
二战结束时,日军就有800万规模,苏军为1300万,美军1200万,英国以及英联邦军队总数也超过千万。
德国在二战动员了1700万军队,加上其他国家志愿者共有约2000万人。在1943年底,德军有1000万规模,随着战争的剧烈消耗才在1944年底下降到700万规模,到1945年初期只剩下350万到400万,几个月后就战败投降了。
中国是个贫穷的农业国,无法承受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
在1945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百分之七十九,其中军费占政府财政支出百分之七十六,非常惊人。
比如1939年度国民政府的税收只有4.3亿元左右,与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度的实际收入10.41亿元比较,减少了60%,而这一年的军费,却需要16亿元,缺口高达11.7亿元。
军费居高不下,政府连连严重财政赤字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印刷钞票来饮鸩止渴,造成巨额通货膨胀。
到抗战结束时,法币发行量是战前的400倍,货币贬值严重,物价高涨,人民日常生活困难。
这里就要说个段子。
抗战期间,日本为了搞垮中国的货币,花费巨大财力物力制造法币的假钞,还印刷了高达40亿元的法币伪钞。
本来这40亿假币,足以搞垮中国经济,因为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法币发行总额还不过14亿元。
这个暗黑笑话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已达到5569亿元。
也就是说,日寇用尽心思印刷的区区40亿元假币,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没有什么用处。
这种财政困境下,裁军似乎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和平停战的要求。
抗战结束后,老蒋虽知道同中共必有一战,然而无论盟国英美,还是国内其他党派以及国民党内部人士,更有无数中国民众,都希望不要打内战,和平解决内部问题。
尤其重要的是,美国特使马歇尔横空出世,态度强硬的以美援物资作为要挟,要求蒋介石大力裁军,降低同中共武力对峙的规模。
中国经历了8年抗战,将本来就贫穷落后的国家打的稀烂,无论政府还是军队都很需要美国的援助。
就军队来说,国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是得到39个美械师装备的大约60万人。由于美械武器在国军往往是同国产武器或者日式武器混编,使用美械的国军大约有80到100万。
这些美械武器的特点是弹药消耗量非常高,非常依赖美国的供应。如果美国断绝弹药援助,这100万美械和半美械部队的战斗力立即会大减,甚至无法有效作战。
后来马歇尔果然在1946年7月,对国民政府实行武器禁运,直到1947年5月才解除,然而美式武器运输又拖延了几个月时间,直到1947年12月才有第一批运到中国。这1年多,恰好是国共内战的高潮时期。
对于美国的武器禁运,一个国军将领说的很高:等于将一半美械部队直接缴了械。
第三,民心所向。
任何一个正常的民族都不可能愿意打仗,中国人尤其如此。
严格来说,抗战打了14年,中国从南到北的数亿民众饱受荼毒,老百姓实在不愿意再打了。
抗战中,连蒋介石前妻,也就是蒋经国生母毛福梅都被日本飞机炸死了,战争的痛苦历历在目。
蒋介石以民众领袖自居,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人民的意见,只能裁军做出争取和平的行为。
战后裁军方案,早在1945年1月就做出了,当时就提出裁军三分之一,也就是100多万人。
在1944年底,由于豫湘桂会战的惨败,国军兵力下降到陆军步兵和骑兵共119个军,共347个师。
在1945年,国军首先裁撤了34个军,不过又新建了4个军,将部队规模维持在89个军。
由此,国军裁撤了104个师,新建了13个师,保留了253个师的规模。
作战部队的裁军,加上军事机关也有大幅度裁减,最终从国军590万规模减少到490万规模,整整裁撤了100万人。
这些裁撤的部队中,士兵发遣散费自谋出路,军官则需要由政府进行安置,当年收容了5万多名军官。
这还没完。
1946年1月开始,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制定了裁撤方案,要求将陆军裁军到89个师。
上一年裁撤的100万人很多是军事机关的文职人员,或者非嫡系的游杂部队,甚至还有一些吃空饷不存在的士兵。那么,1946年裁撤的可是货真价实的老蒋骨干军队。
上一年已经将部队裁撤的只剩下89个军,现在又要裁撤到89个师(后增加了1个师为90个师),自然要伤筋动骨。
具体的方法是,将军直接缩编为师,借此减少三分之一的兵力。
也就是,原来一个军下辖3个师9个团,现在缩编为一个师下辖2个旅6个团。原来下辖2个师6个团的一个军,现在只剩下2个旅4个团。
这次裁撤的部队,都是正儿八经的嫡系部队,很多身经百战的中央军老兵和军士都被直接裁撤了。
不过,这个计划没有完全实现,执行了一部分后内战突然爆发。
在1946年7月,负责裁军的陈诚发布声明,说裁军计划已经完成两期,最后的第三期因战争爆发、相关部队必须参战,只得中止裁军工作。
那么,这段时间究竟裁撤了多少人?陈诚自称裁军计划完成百分之六十。
国民政府的资料记载,在1946年共有55个军缩编为师,143个师缩编为旅。
1947年3月,陈诚又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上宣布,到2月共完成57个师的裁军工作,一共裁撤了2个军、12个师、171个团的兵力。
按照陈诚的说法,国军陆军应该从259万人裁撤到144万人。显然,内战中国军数量没有这么少。
台湾学者认为,1946年裁军数量应该有几十万人,具体数量由于战争伤亡等因素,已无法详细计算。
大多数学者认为,1946年裁军数量可能在60万左右。
即便如此,1945年和1946年短短2年时间,国军裁撤了160万军队,虽不到三分之一,也是非同小可的。
对于这种裁军,国军高级将领大多非常不赞成。
他们认为对面的解放军没有实质性裁军,国军却傻乎乎的自断手脚,岂不是自我毁灭。
一些将领甚至私下怒斥蒋介石年老昏庸,被别人牵着鼻子戏耍。
白崇禧等人直言不讳说:军人说话硬不硬,关键看他有多少枪杆子。眼见就要打大仗,人家拼命扩军还来不及,老蒋却搞什么裁军,这不是倒行逆施是什么?
除了一些中央军骨干部队编制没有实质性改变,大部分中央军都从3师9团缩编为2旅6个团。
很多将领们认为,表面上只是少了3个团,实际上战斗力损失是非常大的。
3个师9个团等同于三只脚,有足够的兵力可以站稳。实战中通常用6个团,军官手中握有3个团的预备队就会游刃有余,心中不慌。
现在预备队全没了,6个团直接都拉上,搞不好就是全军崩溃,一败涂地,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至于从2师6团缩编为2旅4团的,更是叫苦不迭。在这些将领看来,1个旅至少要3个团,如果只有2个团,就只能用1个团顶在一线,往往只能被动挨打,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但要直接放2个团上去,连纵深防御都没有了,万一敌人从一点突破,整个军队就不战而溃了。
到了1946年12月,蒋介石终于发现了这个问题,写信同陈诚和白崇禧探讨。
可是,国军逐步恢复以往的编制,还是1947年慢慢开始的。
直到1948年7月,国军彻底恢复了军的编制,废除了之前各种裁军的措施。
此时距离三大战役辽沈战役爆发,只剩下2个月了,距离国军全面溃败到台湾也不远了。
除了军事作战问题以外,国军将领一致认为,裁军重创了军队的士气,尤其是对军官影响重大。
国军在1945年和1946年连续大规模裁军,普通士兵倒可以接受,无非是继续回老家种地而已,有的职业士兵干脆转头加入解放军,一样吃粮当兵,还会受到欢迎,算作投诚的觉悟者、阶级兄弟。
而国军军官能够在抗战中当官的,基本都是用命换来的军衔。
他们通常打了多年的仗,出生入死不在话下,九死一生的也很多。低级军官不说,8年全面抗战,国军牺牲师级以上将领就有206人,包括集团军总司令2名(张自忠、李家钰),军长8名(郝梦龄、吴克仁、冯安邦、陈安宝、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王铭章),副军长两名(佟麟阁、郑作民),师长20名,副师长13人,旅长17人。
这些军官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一转眼就要让他们退伍。
关键在于,除了指挥部队以外,军官们多没有其他技能,一时间等于断了生计。
国民政府解决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在1945年9月到1946年初,成立了31个军官总队,收容10万以上退伍军官。
这些军官进入军官总队发给8成薪水,就是暂时给他们一个吃饭的地方。
这些军官可以选择转业,退伍和留用。
转业就是去政府部门做职员,却要通过文化考试和各种面试,需要被反复挑选,大部分军官不会被挑中。即便被挑中了,军官往往不能胜任诸如交通(铁路、公路、邮政、航运)、行政、财会、文教、卫生、水产、农垦、工矿管理、义务劳动等等职务,他们只会带兵打仗。
所以,很多军官选择加入警察队伍,到各省当警官,或者加入地方保安部队,都是混口饭吃而已。
然而,这些能够转业的军官是少数,大部分军官只能退伍。
退伍的军官,如果少尉以上军衔且超过38岁,才可以发一笔安家费(根据服役年限计算,一般服役一年发一个月薪水),然后回乡自谋职业。
政府每个月会发一些退伍津贴,最初是薪资的一半,后来慢慢调整。
至于留用军官,比转业更难。能够留用下来的军官,通常是军事素质极高,或者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军官,还要年轻力壮,基本都是黄埔系出身。这些军官经过多次挑选,经过考试重新录用,加入后补军官队列,重新在军队服役。
可以看到,无论是专业还是退伍,军官地位都有很大降低。尤其是退伍的军官,虽然发了安家费和退伍津贴,然而钞票通货膨胀严重,这些安家费只要不能及时用掉,很快就会一文不值。
所谓的津贴也因通货膨胀,连维持自己生存尚且勉强,更别说养家。
一旦军官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又有家室,家庭生活就会很凄惨。
1947年由军官总队选送南京中训团将官班,就有400多名高级将领跑到中山陵哭陵,发泄不满,闹得舆论哗然。
人家说兔死狐悲,即便没有被裁撤的军官看到这番场景,心也凉了半截,哪里还有心情打仗。
这么糊里糊涂的裁军,也是国民政府在内战中溃败的原因之一。
就连民国的土军阀也知道,枪杆子比老婆还重要。宁可把老婆借人,也不能把麾下的部队借人。
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曾经强迫地方军阀裁军,后者毫无例外用各种手段对抗,总之一兵一卒也不会裁撤。
以四川军阀为例,蒋介石利用红军长征将中央军开入四川,强迫川军三巨头刘湘、刘文辉、杨森裁军。这伙人阳奉阴违,花样百出。有的将番号乱改,有的将部队暂时列为地方保安部队,总之就是不裁。
更有甚者,连《沙家浜》的胡司令都知道,“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就靠这七八条枪,胡传魁最终成了胡司令,雄霸一方,国共甚至日伪都来拉拢他。
而蒋介石无论什么原因,用裁军自断手臂,也就违背了民国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这里想到了一连串的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
这小编只会张口为什么标题党,蒋把协议都撕了,几次内战也是他先主动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