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尘封了三十年的谈话纪实,揭开了一段历史的真相

殷红如似血 2025-02-10 18:28:38

紧张的行军与战斗

白志利,四十师120团一连炊事班副班长。1984年4月27日下午1时,白志利和他的战友们终于从驻地出发,开始了向老山地区进军的艰难行程。这个时候,白志利并没有想到这将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也无法预见自己即将面临的种种考验。当天,整个部队经过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白志利被编入战勤组,负责战斗中的后勤保障。

4月28日凌晨3时,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部队终于来到了17号高地北侧。此时,连队的体力已经接近极限,但必须继续前行。战斗的气氛愈加紧张,白志利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沉重。突然间,前方传来了枪声和爆炸的声音,战斗已经开始。越军设置的障碍让前进的步伐变得缓慢,工兵们开始排除障碍,队伍在等待着前进的命令。白志利和其他战勤组的成员只能在一旁静静地等待,不敢有丝毫松懈。

4月28日凌晨4时20分,部队终于恢复了行进。虽然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困难,大家都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更加严峻的挑战。白志利与战友们紧紧跟随在前方队伍之后,尽管已是凌晨时分,但队伍中的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觉。经过一段时间艰难跋涉,大家终于到达了1153高地西北侧。

到达1153高地后,白志利与战友们没有时间停下喘口气。前方的尖刀班已经提前五分钟到达了上级指定的1071高地。白志利所在的队伍接着继续前进,虽然行进的速度比预想的要慢,但每一步都异常重要。这时,战斗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越军的火力压得整个地区都充满了杀机。

随着敌人加强火力,连队的前进速度明显变慢。由于越军的炮火已经开始猛烈轰炸1153和1071高地之间的区域,白志利和战友们被迫分成了两部分。敌人集中了火力,对这片区域的轰炸愈加猛烈,每一次炮弹的爆炸都让人感觉到巨大的冲击力。连队的两侧被敌人的炮火切开,战友们必须在炮火中继续前进,而白志利和他的战友们也不得不在这种极端危险的环境下保护自己,确保能够在敌人火力的封锁下完成任务。

战斗一直持续到上午9时,白志利他们所面临的局面依然没有好转。敌人并没有放缓炮火的步伐,而是加大了力度,继续向目标区域发起狂轰乱炸。白志利和战友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攻击。连队的伤亡开始逐渐增加,有些战友在敌人的炮火下受伤,而敌人不断集中火力,压制着他们的行动。

残酷的战斗与负伤

战斗持续到上午10时过,虽然敌人的炮火渐渐减弱,但仍未完全停止。白志利所在的连队继续面临严峻的考验。前方的战斗仍然没有结束,敌人的火力没有完全消退,形势依然非常危险。随着局势的发展,白志利所在的队伍必须越过更多的障碍,继续推进。

白志利随着队伍向1153高地西侧爬升,由于地形陡峭,大家费了很大力气才攀爬起来。白志利原本在之前的战斗中受了伤,腰部的伤势让他爬升时格外困难。每一步都带着剧烈的痛感,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跟随队伍。随着不断的努力,他终于到达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但由于体力不支,加上腰部的剧痛,白志利在一次用力攀爬时失去平衡,最终从崖壁上摔了下来。摔倒的瞬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随即失去了知觉。

当白志利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不再是原先的地方,周围一片陌生。他的战友早已不见踪影,四周只有安静的山坡和散落的武器装备。白志利想试图起身,但身体的疼痛让他无法行动。他只好勉强爬行了约20米,但无论如何努力,他再也无法站起来。就在他感到几乎无法支撑时,突然一群越南兵出现在他面前,将他一把抓住。白志利的双手被迅速捆住,无法反抗。

这时,几个越南兵用力将他按倒在地,迅速将他带走。白志利被拖到一个不远处的临时营地,那里已经有一些其他俘虏,他们也在默默承受着越军的审讯和酷刑。

俘虏与酷刑

白志利遭遇了越南军队严酷的审讯。他的衣物被迅速剥去,裸露在冰冷的空气中,双手双脚被粗暴地捆在椅子上,无法动弹。白志利的身体被固定在椅子上后,几个越南士兵开始对他进行残酷的折磨。他们拿起带电的铁夹,将夹子夹在白志利的耳朵上,电流瞬间通过铁夹传导到他的身体,白志利的身体猛地一颤,疼痛让他无法忍受。这种酷刑让他几乎失去了知觉,电流不断地穿透他的神经,每一次电击都让他感觉到身体几乎要被撕裂。白志利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呻吟,但越南士兵没有丝毫怜悯,依旧继续用电流折磨他。

随着电击的持续,白志利终于在一次强烈的电流冲击下失去了意识。他的身体完全僵硬,意识逐渐模糊,所有的感觉都在瞬间消失。过了不知多久,当他慢慢恢复知觉时,发现自己依旧被捆绑在椅子上,四周静得可怕。白志利的身体仍然因电击的伤害而剧痛不已,他感到自己几乎没有力气再去抵抗。

这时,三名越南军官走进了房间,带着一台录音机和一张纸,递给了白志利。白志利被命令按照纸上的内容大声朗读。纸上写着一份“口供”,内容包括了白志利的姓名、部队编号以及对祖国的背叛性声明。他被要求在录音机前清晰地朗读这些内容,宣扬越南对中国军队的攻击和“和平”的呼声。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用他的“口供”来宣传越南的立场和目的。白志利被迫站在了敌人宣传的工具位置,他的每一个字都被越南军队精心录音,以期用这些“证词”来进行对外广播。

尽管遭遇了如此严酷的审讯和逼迫,白志利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关于部队的机密信息。无论越南军队如何威逼利诱,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没有让敌人得逞。越南军队并没有因此放松对他的审问,他们继续加大对他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在一次又一次的审讯中,白志利被迫经历了多种酷刑,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承受着极大的折磨。然而,无论敌人如何加大折磨的力度,白志利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关于自己部队的机密信息。他的坚韧让越南军队感到震惊,也让他们更加疯狂地试图突破他的防线。越南军队继续通过电击、拳打脚踢、甚至逼迫他长时间站立来折磨他,期望通过这种方式逼迫他屈服。然而,白志利的身体已经因为长时间的酷刑而极度虚弱,但他依然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时间一天天过去,白志利依旧被关押在简陋的牢房里,他几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白志利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越南军队并没有因为他的伤势而减轻折磨的程度,反而更加强化了对他的控制和压迫。每天,白志利只能在逼仄的环境中忍受孤独和痛苦,时而被拖去审讯,时而被迫站在冰冷的地面上。他的身上伤痕累累,几乎已经无法再承受更多的酷刑。

回国与生活的坎坷

经过多年的艰苦等待和努力,白志利的坚韧最终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1990年2月15日,经过多方面的协调,白志利终于迎来了回国的那一天。2月17日,他被送上了回家的路。那时,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俘生活和身体上的摧残,白志利几乎没有力气再去感受那一刻的喜悦。终于回到祖国,尽管没有能够像战士那样英勇地回来,但他依然带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回到国内后,白志利被评定为七级伤残。尽管如此,政府安排了他在巴中县的织布厂工作。这个工作虽然是为了安置他,但白志利并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作为战俘的身份在社会中常常让他受到歧视和冷眼,许多人无法理解他的经历,甚至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这个身份的烙印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倍感压力,周围的目光总让他无法放松。

经过两年的适应与沉默,白志利最终决定离开家乡,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1992年,他带着对未来的希望,来到了云南省的呈贡县。白志利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决定做一些简单的生意来谋生,最初从卖猪肉做起。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踏实逐渐在这个新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渐渐地,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加长远的未来。

随着日子的推移,白志利在呈贡县扎根了下来。在一段时间的经营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养猪场,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养殖业中,努力想要重新站起来,弥补过去那些失去的时光。他的生活开始渐渐平稳,开始接触到新的朋友,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家庭。

战争留下的伤痛和身体的创伤依旧伴随着他。白志利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特别是在他长期遭受酷刑后的恢复过程中,身体的摧残已经让他的健康几乎没有恢复的机会。无论他如何努力工作和生活,早年受过的伤始终未能得到彻底的治疗,身体的问题始终没有好转。到2013年,年仅51岁的白志利因长期的健康问题,不幸去世。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