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母亲忠告女儿:婚姻的本质,从不是爱情,而是6个字

是成小羽呀 2025-04-02 17:42:46

作者/同羽

01

一个女同学说:为什么所有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变质呢?

她以前是不信的,直到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如今的她认为他们的婚姻,更多时候是在合作养娃。

婚前她老公的体贴,仪式感,在婚后消失大半。

而她也从一开始的无法释怀,到如今的习以为常,更多把目光与心思放到自己身上。

真实的生活中,我听到很多女生对于婚姻的感悟,大同小异,基本都在说婚前婚后的变化,以及孩子出生以后,爱情的消失殆尽。

事实上,在婚姻里寻找爱情,本来就是一种错误。

母亲曾经给我的忠告是,婚姻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爱情,而是6个字:利益、合作、制衡。

她说:与其去相信爱情,不如更多依赖人性。纯粹的神仙眷侣,生活中肯定也有,但是太少见,多数人这辈子都遇不到,就算遇到了,可能也不具备把握的能力。普通人的婚姻都是现实的,最基本的是,经济太差一定会吵架,两个人总是不相让,婚后也绝对过不好。

再说: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普遍情况下,都只是暂时的而已,是在荷尔蒙的作用下,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罢了,比起漫长婚姻里的相守,不过只是片刻的温情。

因此,过于纯粹去追求爱情的人,往往会一直保持单身。

这样的人,他们的婚恋观,绝对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不接地气,喜欢的是自己理想中的某种状态,而不是回归现实某个真实的人。

并且,这种状态,更多是出于对个人自身的私心。

包括很多在真实走进婚姻以后,感慨对方变了的女生,她们讲述的细节,基本的演变过程大同小异,都是从“自己被爱”到“自己不被爱”的细节。

换句话来说就是,很多追求爱情的人,其实都是在非常单纯地追求被爱,追求自己人生的顺。

02

而这样的状态,在婚姻里是不可能一直单方面向前弛缓的。

因为很少有人,真的能够绝对做到不求回报。

爱的诞生,不会无缘无故,而是有着诸多的条件。

前段时间,一个女生跟我探讨这个观点,她说自己的父母恩爱一辈子,父亲也爱了母亲一辈子。

她的父亲既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开销,努力挣钱,同时在家里也做得很好。

她的妈妈,到现在都不大会做饭,基本都是她的父亲在做家务,包括她的成长,她父亲也从未缺席,只要有时间,就会陪着她看书,聊天,或者教她做数学题。

她认为这样才是爱。

而她长大以后,用父亲的这种模板去寻找另一半,发现这种人非常少。

更多的人都是在试图索求爱与关心,给不出来更多的正面情绪。

我说:你的父亲就是那种少见的,真正有爱人能力的人,这样的男人不管娶谁,只要女方不太作妖,基本都能过得很好。

同理,如果女生拥有这种品行的话,不管嫁给谁,只要男方没有品行上的大问题,婚后绝对也不会过得差。

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谈婚论嫁的年纪,遇到这样的另一半。自己都尚且无法做到的事,如果只去要求他人的话,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困住自己。

更多人的爱情,不可能绝对纯粹,也不可能不求回报。

涉及婚恋的话,尤其如此。

03

婚恋,是落实于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要想真正和睦,更多讲究的是利益、合作与制衡。

在没遇到那个人之前,不要总期待婚姻可以帮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或者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能遇到一个完美的爱人。

普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可以交换的利益,就如同没有敲门砖,是很难让人愿意去了解你的。

每个人都必须要明白的是,个人所有的美好,都是源于自己,是你对于对方而言,有利他的价值,这些价值可以是很多东西,比如金钱,美貌,情商等等都算。

那么,你的被爱此时才有相应诞生的基础。

接下来,彼此才能合作。

而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付出的过程。

虽然谁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无条件爱自己的另一半,但是这样的另一半,真的可遇不可求,有的时候吧,运气也有一定的成分,你自己再好,还是不一定能够遇到这样的人。

更多人的爱,是在婚姻的细节中,在彼此相互扶持的岁月里,一步步拾级而上的。

而婚姻里的制衡,更是基于人性而存在的一种底层逻辑。

爱的时候,大家都可以不在意那么多,以为对方可以包容自己的所有,自己可以无理取闹,可以一直被爱,实际上等到真的长期在一起,如果彼此之间无法制衡,或者一步步差得太远,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现实就是,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有博弈的成分在里面。

母亲说过一句话:所有关于人际的道理,在婚姻里基本都通用。婚姻光讲究真心没用,讲究爱情也没用,甚至很多时候用利益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比爱情的思维有用多了。

最终你会发现:真正懂得合作与制衡的人,往往更能在婚姻里如鱼得水。

-END-

0 阅读:0

是成小羽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